病例一例腹痛腹泻患者不寻常的病因

时间:2020/8/3 12:22:19 来源:腹泻_腹泻治预防治疗网站 作者:佚名

陆军医院

杨丽郭红

病史

患者女性,49岁

主诉:腹痛、腹泻3个月

现病史:-5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5-6次/天,黄色稀便,偶有黏液,无鲜血,伴腹部间歇性隐痛,无畏寒、发热、盗汗。

-6-11医院

医院肠镜:直肠、结肠多发溃疡。

病理:肠黏膜急慢性炎并坏死物附着,肉芽组织增生。

医院治疗:美沙拉嗪口服,左氧氟沙星+替硝唑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腹痛、腹泻仍反复出现,大便次数波动在5~15次/天。

患病以来体重下降12kg。

-8-28入院后检查

白细胞6.95×10^9/L,血红蛋白g/L,血小板×10^9/L;

大便常规白细胞2/HP,红细胞2/HP,隐血阳性;

大便培养未见异常;

ALB33.6g/L;

红细胞沉降率24mm/h,CRP27mg/L,hs-CRP23mg/L;

抗核抗体谱阴性;

EB病毒核酸8.06*IU/ml,CMV-DNAIU/ml,TORCHIgM(-),T-spot阴性。

-9-2肠镜

全结肠多发溃疡,面覆白苔。

病理

(乙状结肠)活动期溃疡,可见较多炎性渗出物,TB-PCR(-)。

-9-2胃镜

慢性非萎缩性胃窦炎伴糜烂,Hp+。

-09-04小肠CTE

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管壁弥漫性、连续性、不规则增厚,左半结肠改变,考虑溃疡性结肠炎可能。

初步诊断

1.结直肠多发溃疡性质待查:

1.1溃疡性结肠炎?

1.2淋巴瘤?

1.3肠结核?

1.4其他感染?

诊治经过

-8-28头孢美唑、美沙拉嗪口服+灌肠,腹痛稍好转,大便4-5次/天;

-9-11出现暗红色血便,考虑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予以泼尼松40mg1/日,治疗后腹痛,腹泻,便血有所好转;

-9-22开始出现间断高热(40℃)。

复查炎症指标较前好转

白细胞3.99×10^9/L,血红蛋白g/L,血小板×10^9/L;

CRP12mg/L,hs-CRP13mg/L,PCT1.48ng/ml;

多次大便培养阴性,血培养阴性。

全科讨论:淋巴瘤可能

病史补充:既往间断有发热,体温不详;

乳酸脱氢酶:↑(~IU/L);

β2-微球蛋白:3.26↑(0~3mg/L)。

全身淋巴结超声、骨穿+骨髓活检:无异常发现;

复查肠镜,重新取深挖活检;

-9-28复查肠镜:所见末端回肠、结肠见多处不规则溃疡,直径约1~4cm,底部污秽,活检质硬。

-9-30

出现消化道穿孔急诊转普外科手术。

-9-30急诊剖腹探查术+乙状结肠造瘘术

术中见:腹腔有浑浊性脓性腹水约ml。肝胆胰脾等脏器正常,胃及十二指肠、全程小肠、降结肠及以上大肠未见穿孔,小肠及结肠可见多处充血水肿病灶,乙状结肠穿孔,大小约0.5cm,可见肠液及粪渣流出,乙状结肠与盆侧壁有粘连。

术后仍发热,体温最高达40.3℃,白蛋白进行性下降,血压下降,腹痛进行性加重,腹膜炎体征。再次行急诊剖腹探查术。

-10-5急诊剖腹探查+结肠穿孔修补+小肠造瘘术

术中见:腹腔有浑浊脓性腹水约ml。肝胆胰脾等脏器正常,胃及十二指肠、全程小肠、升结肠未见穿孔,小肠及结肠可见多处充血水肿病灶,横结肠脾曲穿孔,大小约1.5cm,可见肠液及粪渣流出,乙状结肠造瘘口通畅;

术后患者仍发热,考虑感染性休克,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液透析治疗,抗感染、补液、补充白蛋白、新鲜冰冻血浆等对症治疗;

-10-14放弃治疗,回家第二天死亡。

肠镜活检病理:淋巴瘤不除外

手术标本病理EBER+

NK/T淋巴瘤

NK/T淋巴瘤:是一类发生于淋巴结外,伴以坏死为主的血管损伤和破坏,和EBV相关为特征的淋巴瘤。多数病例为NK细胞肿瘤,少数为T细胞毒表型而命名为NK/T。

结外NK/T淋巴瘤多原发于鼻腔,因此称为鼻NK/T淋巴瘤;原发于鼻以外的NK/T细胞淋巴瘤则成为鼻型NK/T淋巴瘤。

结外鼻型NK/T淋巴瘤流行病学

西方少见,主要发生在东亚及拉丁美洲(西方国家0.17%;香港13%,中国内地7%~13%),是中国最常见的淋巴结外非B细胞淋巴瘤。

DistributionofLymphoidNeoplasmsinChinaAnalysisof4,CasesAccordingto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classification

AmJClinPathol;:-

寻寻觅觅NK/T

总结临床:

.6-.8我们中心共确诊了13例

肠道NK/T细胞淋巴瘤

病理均通过两位副高以上病理科医生确定

13例NK/T淋巴瘤临床基本特点

发病年龄:平均39岁

性别:男:女(2.25:1)

发病部位:大肠为主(中国);小肠为主(国外)

症状:腹痛、腹泻、便血

B症状(发热/盗汗/消瘦等):1/2

LDH升高:1/3

病程易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和穿孔

急诊手术率高

13例NK/T淋巴瘤内镜特点:不规则溃疡居多,包块少。

●溃疡常多发

●活检需多次

●活检需多块

●有时靠手术

13例NK/T淋巴瘤影像学:管壁增厚,连续性病变。

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CTE特点:

易多发、多为轻中度管壁增厚、易合并穿孔、可出现弥漫性回肠空肠化(空肠黏膜减少、回肠黏膜增多,病变范围较广泛呈连续性改变,受累肠壁程度水肿增厚而肠腔不狭窄,多合并肠系膜淋巴结增大)。

小心与溃结鉴别!!!

PET-CT在NK/T淋巴瘤中价值

NK/T淋巴瘤有较高的18F摄取,其摄取程度与Ki-67相关,摄取值在高度侵袭性淋巴瘤及惰性淋巴瘤之间,在影像学上呈现出放射性浓聚灶,PET-CT将病灶的解剖学改变及代谢状态结合分析,可以提高NK/T淋巴瘤的诊断和分期。

13例NK/T淋巴瘤检验特点:

有提示作用

LDH:可能增高,与预后有关;

β2微球蛋白:可能增高,与预后有关;

自身免疫性溶血:对诊断有提示作用。

凄凄惨惨戚戚

13例患者均已死亡。生存期:1天~13个月;平均生存期为6个月

13例患者中,7例经急诊手术确诊(6例穿孔,1例大出血),其中4例术后1周

死于并发症。6例单纯接受化疗。

急诊手术可能为不良预后因素。

经验与教训

1.临床症状:警惕高热合并消化道穿孔/大出血;

2.内镜:反复多次深挖活检;

3.影像:肠道连续性病变与溃结鉴别;PET可选;

4.检验:LDH,β2微球蛋白,自免溶血;

5.预后差,生存期短,提高早期诊断率。

CD与淋巴瘤的鉴别

肠道T细胞和B细胞淋巴瘤的鉴别

冉文斌,欧阳钦.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85例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学报,:32:.

总结临床

作者:杨丽郭红来源:IBD学术派

消化界长期征稿:原创稿件及特约作者招募!

投稿邮箱:DDP

high-med.

转载请注明:http://www.isyw.org/alfx/687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