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超声微创介入专家李世岩副主任医师和我院超声科团队共同努力下,我院完成了首例B超引导下肝转移瘤射频消融术。
邵医指导、科室合作为患者保驾护航
61岁的施女士,因“确诊胃癌1年,化疗后1月余”在我院肿瘤内科住院治疗。
入院诊断:胃癌肝转移IV期、肾结石、胆囊炎、肾囊肿。入院后上腹部MRI提示胃窦部占位;肝Ⅳ、Ⅵ段结节,转移瘤首先考虑。
手术过程:经积极术前准备,在邵医专家指导下,我院治疗团队为施女士进行了肝转移瘤射频消融术,针对肝Ⅳ、Ⅵ段转移瘤在超声引导下刺入starmed消融针,运用固定消融技术,将热源固定在病灶中持续进行热消融,并酌情扩大消融范围以到达局部根治效果。考虑到肝转移瘤病理尚未明确,在手术过程中增加施行了经皮肝脏肿块穿刺活检术。
术后超声检查:手术结束后,我院为施女士进行了超声造影情况下的全肝扫查,通过重点评估肝内IV段和VI段肿块消融范围及消融效果,避免遗漏其他肿块。
施女士术后恢复良好。
射频消融术为肝转移瘤治疗打开“新通道”
肝转移瘤是由全身其它脏器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生长所致,具有原发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恶性肿瘤中30%~50%会发生肝转移,最常见的是胃肠道的恶性肿瘤。肝转移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在临床上有时很难定,传统上外科手术切除仍是外科医生最信任的方法,但能获得手术切除者仅占15%~30%。射频消融术是热效应使组织发生热凝固和坏死,同时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受热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使之不能继续向肿瘤供血,并且能够防止肿瘤经血流转移,并使肿瘤残片剌激机体产生针对肿瘤的抗体,达到同开腹手术切除肿瘤一样的目的,又尽可能保存了正常组织,减轻了手术的创伤和应激。
射频消融术亮点1
安全、微创、操作简便、重复性高
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3
在胃肠道恶性肿瘤肝转移的患者中,射频消融是解决肝转移灶的良好方法
射频消融术将在我院常规开展,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等抗肿瘤治疗手段之外的又一利器,为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提高治疗效果。
邵医微创介入门诊专家
01
李世岩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医院超声科专家。兼任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子影像及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委员兼秘书、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精准超声介入与智能诊断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年赴美国ThomasJeffersonUniversity学习交流。曾主持及参与多项有关超声造影及介入诊疗的研究课题,在该领域发表高影响力学术论文40余篇。
腹部、浅表器官疾病的超声诊断及微创介入诊疗,特别在肝胆、胃肠系统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及科研经验。
医院门诊楼(1号楼)4楼超声科
02
王蓓
副主任医师
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心脏组组长;浙江省胎儿心超诊断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委员;浙江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超声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超声分会心脏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超声分会小儿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呼吸系病分会肺血管联盟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重症超声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完全性大血管转位协作组委员、秘书;浙江省数理学会心脏大血管超声委员会委员。曾主持与参与多项厅局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多次在国内重要会议中进行论文展示及大会发言。
超声心动图的检查与诊断,尤其擅长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与诊断、心脏声学造影、各类心脏疾病手术的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及术后长期随访。对各种复杂、疑难心脏疾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和长期随访评估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入的研究。
医院门诊楼(1号楼)4楼超声科
门诊楼(1号楼):4楼超声科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