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酸化剂的主导作用
一是通过补充H+,提高猪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降低蛋白质的消化负担。二是减少消化道中有害菌的生长和繁殖。
促进蛋白质消化是饲料酸化剂的重要功能,其实现的先决条件是酸化剂所能提供的H+的数量必须“达标”,所以酸化剂的酸度是饲料酸化剂最重要的技术指标。
从乳仔猪的消化生理看酸化剂的酸度
一般认为一头28日龄的断奶仔猪每天只能分泌相当于20ml1mmol盐酸的胃酸,所以在断奶后的第一天能消化的饲料不超过57g,多采食的饲料就不能被仔猪很好的利用,未被消化的饲料随着食糜进入消化道后段在有害菌的作用下产生肠毒素,从而导致仔猪下痢;而加入酸化剂后胃内PH值下降,可以进一步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消化的饲料量相应上升。
二、外源补充酸化剂
乳仔猪由于胃酸分泌不足,需外源补充酸化剂(H+),以促进胃蛋白酶原的激活、胃蛋白酶发挥作用并协助蛋白质的变性。
由上表可知,胃蛋白酶有不同亚型的区分,不同亚型的最适pH范围不同,Taylor()通过研究胃蛋白酶A、B和胃亚蛋白酶,提出pH值为2.2-3.9时,胃蛋白酶开始达到激活条件,pH值2-3.5为胃蛋白酶活性的最适条件。Bolduan()发表的两篇研究报道中,以pH值4.0为临界点,定义了饲料“系酸力”的概念。
三、胃蛋白酶原和胃蛋白酶激活条件
由于不同酸原料在不同pH条件下的H+解离程度不同(见下表),结合胃蛋白酶的特性,只有在pH<4时可以解离、释放出的H+,才可以有效激活胃蛋白酶。
在这种条件下释放的氢离子数量可称为胃蛋白酶原激活的有效氢离子数量,我们将某种酸化剂在pH=4时可解离的H+的总量定义为有效总酸度。不同系酸力饲料日粮中酸化剂的添加量应当不同,而同一系酸力饲料日粮由于所使用的原料不同酸化剂的添加量亦有可能不一样,当基础日粮中乳清粉或乳糖添加量比较高时,乳糖在乳酸杆菌的作用下可以产生乳酸,相应饲料中酸化剂的可以适当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