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发ldquo肝货rdquo啦

时间:2022/3/14 14:38:26 来源:腹泻_腹泻治预防治疗网站 作者:佚名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

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以及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亦称药物性肝病。

哪些药物会引起药物性肝损伤?

在欧美发达国家,非甾体抗炎药、抗感染药物、草药和膳食补充剂(HDS)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原因。

国内有报道的主要相关药物包括传统中药、抗感染药、抗肿瘤药、激素类药、心血管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镇静和神经精神药物。

国内报道较多的与肝损伤相关的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有何首乌、土三七,以及治疗骨质疏松、关节炎、白癜风、银屑病、湿疹、痤疮等疾病的某些复方制剂等。

很多属于非处方药的传统中药、天然药和民间传统中药验方在民间应用十分普遍,且保健品、膳食补充剂更是易于购得,增加了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请您务必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服用这些药物!

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患者自身因素

①遗传学因素:相关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蛋白和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等的基因多态性。

②非遗传学风险:包括高龄、女性、妊娠、基础疾病(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糖尿病、肿瘤、心脏病、HBV/HCV感染、HIV感染)。

2.药物因素

药物相互作用是临床上药物性肝损伤风险增加不容忽视的因素,如当抗结核药物与唑类抗真菌药、甲氨蝶呤、抗痉挛药、氟烷或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同时使用时,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将增加。中药材种植和炮制等过程中的污染也是增加药物性肝损伤发生风险的重要因素。

3.环境因素

过量饮酒可能增加度洛西汀、乙酰氨基酚、甲氨蝶呤及异烟肼等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型与表现?

1.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该类占绝大多数,其中6%~20%可发展为慢性。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肝脏生化指标不同程度的升高。部分患者可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胀痛及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

2.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是指药物性肝损伤发生6个月后,肝功能指标仍持续异常,或存在门静脉高压或慢性肝损伤的影像学和组织学证据。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代偿性和失代偿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样肝损伤、慢性肝内胆汁淤积和胆管消失综合征等。

预防与管理

我国人口众多,医护人员和公众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知和警惕性相当欠缺。另一方面,普通民众普遍存在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无害及自然植物无毒的观念。在这里要提醒您注意以下几点用药事项:

1.遵循医嘱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2.警惕民间偏方、验方及有毒植物等的肝毒性,消除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无肝毒性的错误认识;

3.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时及时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尽量避免再次使用可疑或同类药物;

4.不推荐预防性应用抗炎保肝药物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5.不推荐2种或以上抗炎保肝药物联用治疗药物性肝损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syw.org/fxpf/1204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