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a_5188964.html
北大光华MBA戈十六A+张建勋
于我而言,A+是一场看似蓄谋已久的奔袭,实则不自量力的冒险,在黑夜白昼颠倒变化,已知未知惶恐坚定之间,收获远远大于付出的经历,仅以此文,流水账式记录一下自己的A+历程,一次不一定写完,慢慢来……
Part1
一点点背景
不知不觉,戈赛已经过去许久,当热血暂时不再沸腾,喧嚣慢慢归于平静,从荒漠回到都市,继续普通生活的我们,是否还能想起来,为什么会踏上戈壁吗?
戈壁滩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自由的小蜥蜴,我猜他会奇怪为何往日里都平平淡淡,伴随的只有砂砾荒草,而每年却有那么几天,突然人潮涌动,热闹起来,笑声,哭声,呐喊声在空气中反复回绕,又迅速轰然散去,就这样一年年周而复始。前两次戈赛,我都会在赛道上遇到这样的小生灵,我看看他,继续前行,它看看我,也不会做任何停留。在这个小蜥蜴的眼里,我是个贸然的闯入者。
故事比较简单,戈13准备冲A,3月份因伤不能参赛,戈14顺利成A,成绩勉勉强强,戈15已成老A,作为B队政委,忽悠B队队员参赛,备赛到完赛,为A队服务搭帐篷,破风。戈16,选择A+,很幸运,顺利完赛。
时间好快啊,年戈13参加杭州选拔赛时全国大雪高铁停运,当天抢到北京到南京的动卧,然后一早辗转从南京到杭州,第一天风雪中完赛后髂胫束就彻底报销,深刻体会到不拉伸,不做核心训练,腿就会任性的痛,痛到你不得不放弃已经到手的参赛门票。年戈14继续准备,小心翼翼积蓄能量,顺利冲A就放纵起来,以至于赛场上还是力不从心,完赛的欣喜和没能尽力的遗憾并存。年戈15作为B队政委,少了锋芒,多了体察,给队员打打气,聊聊天,给A队破破风,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豪言壮语少了,但心依然温热如昔,奠定了戈赛气氛组的江湖地位。
在戈14就听说A+,戈15又感受到了A+的残酷,好兄弟忽悠我说走吧咱们一起A+,大不了走完,现在回忆起来,当时尽管有伤,但感觉状态不错,大概是无知者无畏吧,想着自己AB队已经体会,可以用A+满足一下虚荣心。其实心动A+的那一刻,自己的能力不过是参加了一个35km的越野,马拉松能跑完还能讲段子的水平,真的有点无知者无畏。但是心动,难免就会行动,回来之后就开始以此为目标开始持续持续训练,回头看年的备战纯属小打小闹,减肥+养伤+恢复而已,年开始,其实A+的心依然不坚定,有目标,无计划,有计划,无执行,就是我当时的状态,制定的所谓计划其实很拖沓,在早鸟报名之前,春节只做了一次50km的LSD慢摇而已,一方面安慰自己说,大不了剩下就走,另外一方面,又在问自己,走的下来么?
到了早鸟价的最后一天,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报名,因为没有尝试过,于是渴望去尝试,因为没有体会过,于是渴望去体会,因为体会过戈壁的魅力,于是还想换个方式中毒,那一刻起,也就不在有任何的犹豫和放弃的念头,心想不管行与不行,无非是一场冒险,未来的时间虽短,但是我尽力准备,哪怕无知的“认真”起来,也不希望给自己留下遗憾。
Part2
伤病和备战
其实去年10月戈赛的最后一天给A队破风,就有点用力过猛,本来是要一直努力到CP1,结果还没到10km就感觉臀肌一紧,马上没办法发力,大概率是臀中肌拉伤,顺便加上足底筋膜炎。说起来都是小病,但就是小病容易闹乌龙,你不可能等着身体自己恢复,相信以我的食欲,自己恢复的代价大概是增重18-20斤,又不能过分的训练,如同你背着一个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给你来一下。燕姐在她的赛记里面说我是准备最充分的一个,其实我自己心里知道,和原来备赛的计划比,也就是80%的完成率,和其他备赛的小伙伴相比,更是差距太大,但是客观的说,通过训练,还是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总结大致完成的内容如下,注意这是理想状态,实际上可能个别周都有事情没法全部完成。
日常训练DAILYTRAINING
周二:和北方户外常规训练,节奏跑20-30km,力求稳定。
周四/周五:户外10-15km,后期冬天健身房10-15km,偶尔上健身课程,多以杠铃课程为主,大部分课程属于小白课程,强度不大。
周六:前期可能会20kmLSD,后期上核心训练,偶尔可能会做一些核心训练。
针对性长距离,平时20-30km为主,本来计划从50-60-80-,但是实在没有做到,完成如下:
长距离训练LONG-DISTANCE
越野:香山一次20km,三峰一次35km,还有一次夜跑潮白河30km(水平太差了,每次都是吊车尾)
长距离:春节,一次三环50km,报名戈赛后,一次四环70km(后10km都是靠走),3月宿迁马拉松,4月无锡马拉松。
训练记录的截图,可以看到,年11月份还很佛系,12月份到的3月份就开始注重效率和效果,基本都在km左右,4月防止受伤直线下滑。
A+备战训练截图
A+训练跑量统计
注意,这些总结绝对不是要展示自己准备的有多么充分,而仅仅作为一个记录存在,供后面的参赛兄弟姐妹参考,我本身是IT搬砖男,尽管冲动,但不盲从,目标是顺利,安全的完赛,因此所有的准备,都致力于保证自己的身体可以经受长距离的考验。第一,日常的训练保证心肺,提升能力。第二,体能训练提高小肌肉群和核心能力,防止受伤。第三,两次越野加强一下爬升能力,长距离的训练是体会身体的耐受力和变化,整个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建设的过程,整体训练下来,好的事情是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提升,第一次50km完成之后,髂胫束略有反应,不过恢复的比较快,第二次70km,尽管最后走了10km,但是从体力储备上来看,在坚持10km到80km问题不大,只是当时太冷,实在赖得继续了,两次长距离之后,大概知道了自己几斤几两,能否完赛尚不可知,但是可以安慰自己,大不了就走呗。此时已经大概三月份,在以后为了防止受伤,拒绝所有的越野活动,只安排宿迁和无锡的马拉松,不以竞速目的,纯粹为了拉练,整体的效果不错,主要是发现自己的体能恢复速度很快,并且无锡的马拉松还顺便PB了(成绩就不说了,太普通),也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信心一下,北方户外出征日的时候和陪老板娘和继华师兄一起夜跑了30km,体会到了晚上真找不到路啊,加深了对A+的心理预期—就是不要嘚瑟。不好的地方是伤病一直没有完全缓解,臀肌在长距离之后会有隐患,足底筋膜炎在夜跑潮白河的时候又显现出来,吓得我赶紧天天踩球。
从复盘的角度,这样的训练强度和计划,只能算是及格,如果让我重新来过的话,在相同目标的前提下,我会更加的严格要求自己,训练的更加系统和完备,但就因为自己是小白,“无知”的备赛,只能尽力而为,少偷点懒。在这里,要感谢一下日常训练中子明教练给我的指导,他特意嘱咐我,80km之后才是真正考验你的,所以一定要多做几次长距离,另一方面,体能训练中冯娟教练对我一直照顾,在参赛的前一周还让我专门做脚踝的能力训练,两位教练一方面给我科学的建议,另外一方面也给我构建信心,尽管后面有专门致谢的环节,但是回顾自己的备赛过程,两位教练的帮助让我受益匪浅。
在装备和补给的部分,对于小白也是挑战,我的装备和补给,好多是靠刷脸来的(气氛组人缘就是好)。鞋最重要,路跑的话无所谓,随便怎样就能搞定,基于我自身的判断,A+本身没有太多爬升,路线主要是硬质路面,骆驼刺是沙土路,还有后面要过河踩泥巴,我要的不是竞速,而是完赛,所以,鞋要中庸一些,前期要稳,后期要软(因为后面没力气,如果越硬,对身体伤害越大),所以在4月份的时候,我开始尝试新购的越野鞋,并且作为CP4的第二双鞋备选,鞋是好鞋,可能是自己不大适应,鞋舌总是会剐蹭脚踝,然而最终也没有使用。3月份一次训练偶遇文榜,送给我他的新XB压缩衣,试用几次之后发现果然神器,榜爷记得我还欠你一顿饭。
物资
光华A+袖标和部分医疗补给
身在光华的好处就是服装不用操心,我们有畅妈,这里隆重介绍一下刘畅,我的好兄弟,就是前面忽悠我报A+,准备一起搞一把大的,但为了光华,毅然退赛继续为大家服务。他和北方户外的兄弟姐妹们张罗住宿,组织活动,安排后勤,也帮A+准备服装,还特意给我们做了行李牌,袖标和A+的服装贴,细心的不像一个爷儿们哈哈哈。在补给方面,得到畅哥的指导和支持,提前在宿迁马和无锡马熟悉新的能量胶和盐丸,哎呀味道还不错,并且没有出现服用过多带来的身体负担例如电解质紊乱或者腹泻的现象。其他装备方面,得到A+群大神的指导,迅速替换了高流明的头灯,备好电池,亲同学佳鑫(夜爬香山群领袖)又给我补了一个头灯,做好冗余备份,羽绒服棉质运动裤,服装鞋帽多次检查,刁爷继续供应驮包。哦,想想机票还没有买,Anyway,没有时间训练了,没有时间考虑自己行还是不行了,当时的情况下,能准备的只有这些,80km能完成的实力,吃能量胶再多也没事的胃口,加上一个懵懵懂懂的二哈心态,我,准备上路了。
未完待续
特别鸣谢
戈十六校友个人赞助
吴联生赵龙凯
杨明辉龚都斌杨明玖潘骐黄伟鹏宋智海
高恩兴贾毅宁张建勋周冲陈竑
郭佳鑫费浩峻邹光林姚莉萍
特别鸣谢
戈十六赞助商
文字/张建勋
图片/戈友映像官方图片、光华校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