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种外感、内伤因素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2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较高。
1)湿热型腹泻主要表现: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势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夹少许黏液;发热烦闹,口渴喜饮;食欲不振,舌质红,舌苔黄腻。
中医治疗原则: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食疗:马齿苋芡实粥。马齿苋30克+芡实30克+粳米50克,盐少许,水4碗,煮粥喝。马齿苋,清热利湿,消肿止痛;芡实有止泻、补脾,治疗慢性腹泻、小便频数之效;放盐的目的,是小儿腹泻厉害,身体缺盐。
2)风寒型腹泻主要表现: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不像湿热型特别臭);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质淡,舌苔薄白等症状;
中医治疗原则: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食疗:藿香苏叶干姜红枣汤。藿香5克+苏叶5克+干姜10克+红枣10个,红糖一勺,水4碗,先煮干姜红枣,煮开之后熬15分钟,再放上藿香和苏叶,里面有挥发油,煮3-5分钟,每次趁热喝1碗,每次尽量多喝一些,喝完后最好再捂上被子发发汗,汗一出来,泻一般就能止住。藿香,芳香辟秽,健脾化湿。
3)伤食腹泻(吃坏肚子了)主要表现: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部胀痛拒按;舌苔厚腻,或微黄。
中医治疗原则: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食疗:三仙山药粥(+配合善卡优金棘)。焦三仙(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各10克,小小儿减半5克,山药10-20克,水两碗,煮开后熬20分钟,每次喝半碗,山药有止泻的作用;焦三仙有化食的作用。如果还有腹胀,加陈皮5克。
4)脾虚型腹泻主要表现: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饮食后腹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
中医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食疗:山药莲子陈皮粥(+配合善卡优金棘)。山药30克+莲子20克+陈皮5-10克+粳米,煮粥喝。可作为日常保健粥,有健脾止泻助消化的作用,吃半个月,脾胃慢慢就强健了。莲子,安神止泻健脾。粳米,养胃止泻。
不管哪种腹泻,再加上宝宝肠胃娇嫩,很容易伤害到宝宝的肠粘膜,影响发育。如果肠粘膜如果得不到好的修复,日后就会容易出现,乳糖不耐受、消化不良、吸收差等问题。
蛋白锌具有修复功能,腹泻期间及恢复期补蛋白锌能更好的修复宝宝娇嫩的肠胃,预防减少以上问题的发生。大家可以点击下方视频号
了解更多营养知识↓↓↓
看完视频,记得给善卡优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