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还是继续聊聊上热下寒这个问题,因为最近咨询这个问题的比较多。
上热下寒有哪些症状和表现?一位女性朋友反馈说,她自小手脚、膝盖冰凉,小腹凉,小时候容易长冻疮,第一次来月经,就有痛经的情况,经量大,色黑,有血块,并且经常有各种过敏的症状,可以说自小体弱多病。
她的父母也经常带她四处求医,据她回忆,吃过很多药,有蛇毒血清胶囊,排毒养颜胶囊,凉血祛火的中药汤剂等等,但是并没有好转,还逐渐加重。
自大学起,脸上开始长痘,又大又多,过敏的情况更加频繁;不能吃辣,烧烤,火锅之类的,吃了就会有上火、腹泻的情况;每次例假都疼痛到无法上课,每个暑假都会吃中药调理,但是并没有任何好转。
30岁之后痘痘主要以口周为主,怕冷的症状更加明显,月经发展到8~9天不干净,每次前两天都是血崩的量,色紫黑,血块大而多,同时伴随腹泻,周期拖延、淋漓不尽;食欲、睡眠越来越差,人消瘦、皮肤干。
近几年开始出现尿频,冬天更加严重;而且妇科带下多,去西医那改善,用内置药消炎,结果反复发作;同时白头发越来越多。
这位朋友就是典型的上热下寒,看完她的情况,我们有很多人是不是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上火、长痘、过敏、腹泻、痛经等等。
上热下寒该怎么改善?在《伤寒论》中,“上热下寒”证有5个代表方,有栀子干姜汤、黄连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麻黄升麻汤,这5个方证虽同属“上热下寒”证,可5方各具特色,有很大差异。
、栀子干姜汤
主要改善胃脘灼热,或呕吐,心烦,口干,或身热,腹部畏寒,大便溏。但是脾胃阴虚证,慎用。
若脾寒明显者,加干姜、桂枝,以温脾散寒;若胃热明显者,加黄连、石膏,以清泻胃热;若呕吐者,加半夏、陈皮、竹茹,以降逆止呕。
2、黄连汤
主要改善心烦、心下痞满、腹痛、或干呕下利。但是病属虚寒者不宜使用。
3、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主要针对的是食入口即吐,谓之寒格;更复吐下,则重虚而死,是更逆吐下。但是脾胃阴虚证,慎用。
4、麻黄升麻汤
主要针对的是手脚四肢冷,咽部不适,咽干口燥,咳吐脓血,腹泻不止。
5、乌梅丸
主要针对的是上腹部钻顶样剧烈疼痛,阵发性加剧,恶心、或胃气上逆致呕吐,有时会呕出蛔虫,甚至伴手足逆冷、冷至肘部或膝部等。
总的来说,这5者之间,其病机虽都是“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但也有自己的适应特色,并且致病原因、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各有不同,所以大家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分清病情、审查病因、诊断精准、用药得当,才能收获相应的效果!
感悟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有上火、过敏、长痘、腹泻、痛经集于一身的情况,但只要有点问题,西医都会用一个”炎症“来解释,用消炎药、抗生素改善,这种药都是特别寒凉的药,于是很多人的炎症就会反复出现,隔上几周就发作,反反复复,有这种情况人不妨好好想想吧!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眼睛干涩、视物模糊,中医3个方子从肝治心,藏神!睡不着,就是心火亢盛、阴血不足上火又怕冷,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老中医帮您开方暖阳气、散寒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