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银友L与小编联系,说自己使用了3个月的生物制剂,医院做检查,被确诊为活动性结核。其实,L在用药前已经体检了,被查出结核阳性(潜伏感染/非活动性),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了抗结核药物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正式打针的,但在用药3个月的时候还是出现了结核的问题。好在他的情况不严重,须遵医嘱治疗,但是生物制剂他暂时不能使用了。
为此小编连夜翻看《中国银屑病生物治疗专家共识()》中关于“结核病患者”的内容,今日与大家分享,意在提醒各位准备使用和正在使用生物制剂的银友:一定要体检、体检、体检!!!
结核病患者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已有许多文献报道使用TNF?α抑制剂的患者发生肺结核、肺外结核或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尽管非抗TNF?α生物制剂导致的结核分枝杆菌再激活风险很低或不存在,但仍建议所有准备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银屑病患者必须认真进行结核病筛查和评估。
主要筛查内容包括:
①详细询问患者的结核相关病史,包括危险因素的评估、接触史、结核病史、治疗史以及既往接种卡介苗等情况;
②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排除活动性结核病,包括胸部X线及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检测(PPD),必要时需进行胸部CT及T细胞斑点试验(T?spot)等检查。
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禁用生物制剂。
对于潜伏结核和非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应慎用生物制剂。如必需使用,则应在治疗前先给予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各个国家制订的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方案不尽一致,最新的WHO结核病治疗指南中提出了以下方案供参考:
①异烟肼联合利福平,异烟肼成人剂量5mg·kg-1·d-1,儿童10mg·kg-1·d-1,最大剂量≤mg/d;利福平成人剂量10mg·kg-1·d-1,1儿童5mg·kg-1·d-1,最大剂量≤mg/d,连续治疗3~4个月;
②异烟肼单药治疗,剂量同上,连续治疗6~9个月;
③利福平单药治疗,剂量同上,连续治疗3~4个月。
由于我国结核病患者众多,且耐药结核病的比例较高,因此推荐联合治疗方案。接受预防性抗结核治疗至少4周后可开始使用生物制剂。
由于抗结核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药物性肝损害、药物过敏等)发生率,且部分较严重,因此建议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前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并在用药后第2周和第4周复查,此后每4周复查1次,以保证用药安全。
尽管用药前筛查及预防性抗结核治疗能够降低潜伏性结核活化的风险,但在使用生物制剂过程中,发生结核病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此应严密监测患者是否出现活动性结核的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关辅助检查指标。
对于潜伏性结核病和非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经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后启动生物治疗者,建议在使用生物制剂后第3、6个月复查胸部X线/CT、PPD/T?spot,之后每6个月复查1次,直到停药后3个月。
对于使用TNF?α抑制剂的患者以及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适当增加随访频率,并且告知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治疗期间或治疗以后,若出现结核病症状(如持续性咳嗽、体重减轻和低热),应寻求医学指导。
拟用生物制剂患者的结核病筛查路线图见下图
摘选《中国银屑病生物治疗专家共识()》
图片:摄图网、有授权
推荐阅读
使用生物制剂前需要做什么检查
生物制剂为什么和结核“水火不容”
使用生物制剂,为什么要筛查结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