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直肠滴灌治疗小儿哮喘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小儿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内停,蕴聚成痰,结于肺俞,受到诱发因素刺激,会引起肺气失调,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则痰随气升,气因痰阻,升降不利,壅塞气道而致哮喘反复发作。哮喘频发,肺气必虚,久则累及于肾,肾虚影响纳气,肾不纳气则上下之气交接失常,出现呼吸短促,痰音低微,面色发白,额头容易出汗,四肢欠温,精神疲乏等肾虚症状。
处方:参苓白术散、复方蛤青注射液、黄芪注射液混合后直肠滴入。
病例:薛**,10岁,郑州东建材住,患者每年冬春季节哮喘反复发作,经省、市医院诊为变异性哮喘,多次住院,每次花费万元左右,3月份复发,经人介绍到我处就诊。患儿稍动即喘,时而剧烈咳嗽,喉咙痒,出虚汗,纳少,大便不利。用处方加参苓白术散2包,混合后直肠滴入,口服如意定喘丸,每次3粒,1天3次,配合背部喘支贴贴定喘肺俞穴,针刺全息穴、肾穴、肺穴,嘱患者食用银耳、山药,以调理肺气
中药直肠滴灌治疗小儿肺炎
临床多见二岁以下幼儿,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鼻煸动为主要症状,多由外感风邪、痰浊、肺失宣降,麻疹、感冒体弱都易引起小儿肺炎,有的患儿体弱易反复发生。据有关医学杂志报道,一般认为病毒引起的小儿肺炎较细菌性肺炎为多,其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和毛细支气管肺炎最多,其次是腺病肺炎,再就是副流感病毒肺炎,但若遇到流感流行时,发生流感病毒肺炎的人数则大大增加。在细菌性肺炎中多数是由肺炎双球菌引起,葡萄球菌、链球菌引起的肺炎稍少见,流感杆菌、大肠杆菌等固紫染色阴性菌引起的肺炎虽少见,但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处方:桑姜感冒注射液、牛黄清肺散、鱼腥草针剂、莪术油混合后直肠滴入。
病例:刘**,1岁半,姚家人,有支气管肺炎史,血像偏高史,因受凉支气管肺炎复发,以往都是住院治疗,经人介绍前来我处就诊。患者体温37.5度,微有出汗,听诊双肺痰鸣音明显,用处方直肠滴入,口服羚羊清肺散,头孢克肟颗粒,贴咳喘贴,连用3天,明显好转,体温正常,继用3天痊愈。
扁桃体炎
以扁桃体红肿为主的咽喉炎症,一般以风热邪毒上扰肺,或胃有瘀热,风邪上扰,邪热瘀毒于喉部,出现发热喉肿疼,浑身发困舌质红。
处方:桑姜注射液、板蓝根针(伴高烧者加紫雪散,伴有大便秘结者加小儿化毒散)、莪术油,直肠滴入,配合针刺少商穴、耳轮三角放血,复方退热散外贴脚心,多喝开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
病例:冯**,女,1岁半,官渡镇人,发烧38.8℃,面红,哭闹,不食,检查扁桃体肿大,肿大处有白点,化脓性扁桃体炎,化验血后,白细胞13.6×/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22,用处方加口服头胞克肟颗粒进行治疗,同时配合少商穴放血,口服健儿清解液。第二天患儿体温37.5℃,不哭闹了,能进食,精神明显好转,继续用上方进行治疗。第三天患儿体温正常,安静,能进食,扁桃体明显消肿。第四天患儿体温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按第三天处方直肠滴入一次巩固疗效。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并不少见,它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病因明确,故予概括介绍。它是一种传染性咽峡炎,主要在夏秋季发病,多见于1~7岁的小儿。呈急性起病,体温可达39.5~40℃,发热持续2~4天。少数小儿因骤起高热而发生高热惊厥。由于咽痛,患者可有流涎、吞咽困难。咽部检查可见咽部充血,在扁桃体、软腭、咽柱等部位有散在灰白色丘疱疹,直径1~2毫米,周围有红晕,2天后红晕扩大,疱疹溃破呈浅黄色溃疡,直径<5毫米。这类疱疹溃疡数目不等,少至2个,多则10余个。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不累及颊粘膜与齿龈,可以与疱疹性口腔炎相鉴别。现已明确本症主要是由柯萨基A病毒引起,病程自限,一般不超过一周,不需用抗生素。
处方:桑姜注射液、莪术油(伴有高烧咳嗽者加天黄猴枣散、柴胡针剂),直肠滴入。1-5岁各用1支,6-10岁各用1支半,12岁以上各用2支。
病例:刘**,5岁,新县城住,发烧3天不退,检查咽部发现白色泡疹,体温38.5度,纳少,声音嘶哑,少有咳嗽。用处方加羚羊清肺散2包,混合后直肠滴入,配合针刺少商、少泽穴放血,并大量让其喝白开水。第2天热退,体温37.3度,继用上方直肠滴入,配合双黄连口服液,每次1支,1天3次,连续治疗3天,患者基本痊愈。
水痘水痘又名水泡,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小儿急性发疹性传染病。症见发热,皮肤疱疹,其形椭圆,其色清莹明亮,内无浓浊痘浆,故名水痘。本病出疹的特点是程序先后不一,参差不齐,皮肤上丘疹、疱疹、干痂,往往此起彼落,同时并联出泡,为其特征。痂脱后,大多无疤痕,若因搔伤则可留下浅痕。本病在临床上可分为轻重二型,轻型只须服用辛凉轻剂,而重型患者则应进以清热解毒之剂。本病多流行于冬春季节,以一至四岁小儿为最多见,预后良好,病后大多终生不再感染。本病是由外感风热时邪,内有湿浊蕴郁所致。风热时邪由口鼻而入,蕴于肺脾二经,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肌表受邪,邪伤肺卫,故初起症见发热、恶寒,轻咳等肺卫症状。邪从外泄,发于肌表,故有皮疹可见。疹色红,又有水疱,故不单纯是外感风热,亦为内湿之表现。若病邪深入,则可见气分之证。窜入营血者较为少见。处方:板蓝根针剂、桑姜注射液、小儿化毒散、莪术油,直肠滴入。1-5岁各用1支,6-10岁各用1支半,12岁以上各用2支。病例:张**,2岁,官渡镇人,发烧2天后皮肤出现疱疹,表面明亮,在当地治疗2天效果不明显,查体温37.7度,周身出现大小不等的小水泡,患儿纳少,伴消化不良,夜间容易哭闹。用处方加婴儿平1包,直肠滴入,口服参苓白术散、小儿鸡内金散,外用阿昔洛韦软膏外涂水泡,治疗2天,明显好转。继用上方治疗2天,基本痊愈。
风疹
风疹是一种小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有特殊的斑丘疹,而全身症状轻。伴有耳后、颈部、枕部淋巴结肿大。1~5风小儿患病率最高,冬春两季多发本病。恢复较快,预后良好。
临床表现1、流行季节,有风疹病人接触史。2、发热1~2天开始出疹。出疹顺序为面部→颊部→颈部→躯干→四肢,24小时遍及小身,疹出热退。3、伴局部淋巴结肿大。4、病毒分离阳性。
处方:桑姜注射液、炎琥宁针剂(伴有便秘者加小儿化毒散),混合后直肠滴入
病例:韩**,3岁,东漳人,发热2天,体温37.8度,全身出现少量斑丘疹,第3天全身逐渐增多,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用处方直肠滴入,1天2次,口服抗病毒口服液,经治疗2天,热退丘疹减少。第3天继用上方治疗2天,基本痊愈。
河南中牟长太中药滴灌外治疗法特色培训一、长太中医鼻病绿色疗法:主治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下鼻甲肿大,鼻息肉。特点:不手术,不穿刺,安全高效。二、中药穴位外贴:主治小儿感冒发热,咳嗽呼噜,腹痛腹泻等。成人咳喘,急慢性胃肠炎,风寒痹症,关节肌肉疼痛。其中冬病夏治三伏贴,冬病冬治三九贴:主治哮喘,气管炎,顽固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感受风寒引起的关节疼痛,颈肩腰腿痛,慢性肠胃病,妇科病。三、中药灌肠疗法:主治小儿发热感冒,咳痰喘息,肠炎久泻,妇科慢性炎症,成人慢性胃肠炎,结肠炎。经直肠吸收,尤其适用于不愿意吃药输液的患儿,无痛苦,安全高效。
四、全息针,穴位针刺疗法: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头晕,眩晕,肌肉疼痛,颈椎,腰肌劳损,小儿惊风发热,夜寐不安,内科妇科慢性疾病调理。
五、穴位艾灸疗法:适用于颈椎,腰椎疾病,妇科内科慢性疾病调理。
六、穴位割治疗法:适用于小儿挑食厌食,食欲不振,疳积。成人血糖调节。
七、火罐疗法,中药水煮竹罐疗法:主治颈椎病,腰椎病,腰肌劳损,慢性疾病调理。
八、中药熏蒸雾化疗法:主治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肺炎。
九、药线点炙疗法:适用于痹证、牙疼,头痛、胃脘痛、瘰疬、扁平疣、腮腺肿痛等病证。
十、发泡疗法:适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肿大,网球肘,哮喘,肋间神经痛,过敏性鼻炎,牙痛,面神经炎等。
十一、火针疗法:适用于下鼻甲肿大,鼻息肉,关节怕冷、酸痛无力及中风后遗症,扁平疣、腰背酸痛,风寒咳嗽,腿足湿毒红肿。
十二、电麻仪:适用于常见病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牙痛、肩周炎、网球肘、挫伤、肌肉劳损、急性胃痛、痛经、便秘、泄泻、肾绞痛、胆绞痛、急性阑尾炎、急性扁桃体炎、带状疱疹均有显著疗效培训白癜风中西医结合会诊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