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小指月正在对比竹叶跟淡竹叶,他问,爷爷啊,为什么这竹叶跟淡竹叶,都写着清热泻火,除烦利尿,它们功用的都一样,都是甘淡带点寒,好像不需要特别去分开。 老爷爷点点头说,没错它们确实功用相近。 然后老爷爷便带小指月到田边去看淡竹叶,跟小指月说,指月你看这淡竹叶就像草一样,生得低矮,竹叶呢? 小指月说,像树一样,生得很高大。 老爷爷又说,你有没有发现竹叶的药性里头多了点辛散,这是为何? 小指月点点头说,我明白了爷爷,这竹叶体积更大,向高处跟外面开枝散叶的功能更强,一般药物倾向天者都往外疏散,一般药物匍匐于地者,大都往下淡渗。 爷爷听后点点头说,你继续说下去。 小指月说,这竹子长得高大,很自然地四处疏散,虽然它能清热泻火,又能除烦利尿,但这竹叶更偏于走上焦,因为比较高,它能够凉散上焦风热,所以银翘散里头用的是竹叶。 老爷爷又说,那淡竹叶呢?哪个名方用到淡竹叶呢? 小指月一想,马上明白了说,导赤散里头用到了淡竹叶。 老爷爷说,那为什么用淡竹叶呢? 小指月笑笑说,我明白爷爷,你看淡竹叶生得比较潮湿,而且这淡竹叶长得不太高,而且没有竹子高大,一茎直上,相比较而言,这淡竹叶更像匍匐在地上的草。 老爷爷点点头说,按它这种形象对应到它有哪方面的功能特长呢? 小指月说,凉利之药生湿地,本乎地者亲下,这低矮的淡竹叶,以甘淡为常,淡味更能够走下焦,淡渗利尿,所以淡竹叶更偏重于导热下行,利尿通淋。所以导赤散治疗心经烦热,口舌生疮,小便热赤的时候,必用到淡竹叶。 老爷爷听后点点头说,没错,淡竹叶跟竹叶两味药基本上可以代替使用,都是甘淡偏寒,能清热除烦,治疗心烦口渴,小便赤。甚至心经火热引起的口舌生疮。 而这淡竹叶更善于利尿通淋,治疗湿热淋证,比如小蓟饮子、导赤散用淡竹叶。 而竹叶更长于清心胃热,凉上焦风热,所以竹叶石膏汤,或者银翘散常用到它。 小指月又问,那竹叶卷心呢?我看你治疗一些温热病发烧的娃子,这娃子又不爱喝药的,你就叫大人们采点竹叶卷心加点冰糖,一熬水味道淡淡的,非常可口,娃子一喝烧就退了,心也不烦了,晚上也不闹夜了。 老爷爷说,是啊,这竹叶卷心你看它卷成像心一样,还没有完全开放开来,它善入心经,清心泻火的功能更强,常用于治疗温病高烧,心烦躁。 所以你看热陷心包,神昏哭闹的娃子,在清宫汤里头,就用竹叶卷心配连翘心跟莲子心。 小指月说,我明白了爷爷,宫乃心之宫城,即心包也,用竹叶的心来通人的心,同类相投,以心入心,善清心包之热,导热下行。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温病条辨》曰,银翘散治太阴风温、温热,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连翘50g,银花50g,苦桔梗30g,薄荷30g,竹叶20块,生甘草25g,荆芥穗20g,淡豆豉25g,牛蒡子30g。上杵为散,每服30g鲜苇根汤煎服。 《医方简义》:导赤散治心移热于小肠,口糜淋痛:淡竹叶二钱,木通一钱,生甘草八分,车前子(炒)三钱,生地黄六钱,水煎服。清心除烦治失眠 有个读书人,因为长期用心太甚,熬夜看书,思虑过度,最后导致心中烦热,睡眠不宁,读书又读不进。 晚上做的梦都是在考试,脑子想停下来却停不住,这样搞得白天没精神,读书效率大减。 他说,老先生,你看有没有简单的偏方,不用煎汤喝药,就搞点泡茶方或者煮水方,这样好省点时间读书。 老先生看了后笑笑说,年轻人别那么急,跑得快,不如跑得久,有句话叫什么三更灯火五更鸡啊。 这读书人一提到这书里,他就来精神,随口吟诵道: 苟有恒,何必三更灯火五更鸡。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之十日寒。 老爷爷听了后,点点头说,你看这弓拉满了必断,人过急过快了必生病。欲速则不达啊! 你看你想把书读得快,你这身体一旦吃不消,生病了,反而速度变慢。 这读书人说,那我该怎么办呢? 老爷爷说,读得快,不如读得久,最后你看龟兔赛跑谁赢,不是快的赢,而是匀速慢慢前行的,才笑到最后。 这读书人听了后,点点头说,老先生所言甚是,晚辈回去后,必当少熬夜,早睡早起,把身体搞好。 老爷爷又问,你平时尿黄不黄啊? 这读书人说,有点黄。 老先生便说,那就行了,你回去用点淡竹叶跟枣仁两味药煎汤就行。 结果这读书人用这么简单的小偏方,吃上两天,晚上睡觉就好了,心也不烦了,尿也不赤了。 《本草纲目》曰,淡竹叶去烦热,利小便,清心。 小指月说,爷爷,这小偏方从哪里来的啊? 爷爷说,你去看看《慎斋遗书》,爷爷在那里做了点笔记。 小指月打开《慎斋遗书》,发现里面记载道: 凡人夜间多思,致睡不宁者,淡竹叶、枣仁二味煎服即安。小儿夜啼 有个两岁的小娃子,他白天就好好睡觉,一到晚上就啼叫哭闹,或者时哭时止,有时整夜都哭,既没有着凉,也没有挨饿,怎么会哭得通宵达旦呢? 这必是有原因。 老先生问,这娃子面这么红赤,尿是不是很黄啊? 这家里人说,没错没错,从出生到现在,这娃子尿一直很黄,都没有清稀过。 老先生说,那你奶粉不要搞太浓给他吃哦。 这家人说,为什么,不是浓一点,娃子长得壮一点吗? 老先生说,搞得太浓了,身体就容易有积热,身体一有积热,就生病,身体一生病,反而长不好。 这家人说,那该怎么办呢? 老先生说,给娃子吃淡一点的,奶粉放少一点,搞得清稀一点,这样清淡一点的食物,娃子吃了后,容易排出来,不容易有积热,小便也不会那么赤。 小指月说,爷爷,这娃子晚上啼哭心烦是怎么回事呢? 老先生说,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小指月点点头说,我明白了,这小娃子脸上又红热,小便又涩赤,心其华在面,与小肠相表里,这都反映他心胸一片烦热,所以上面通过脸来散热,下面通过小便水道来泄热,但仍然排泄不了,所有晚上就哭闹不止。 老先生听后点点头说,没错,那如何用药,上面透热外出,止夜啼,下面又能导热下行,利小便呢? 小指月说,有了,用蝉蜕,能够散风热,透热外出,又能定惊,止小儿夜啼,再加点竹叶来导心经之烦热,从下面水道利出,这样上透下利,心胸就不再烦热闹夜了。 爷爷听后点点头说,,没错就用这小招法,抓上一把蝉蜕,再采一把竹叶,放在一起,煲水代茶饮。 这娃子一喝,小便马上清稀了,心也不烦了,所以晚上睡得很安,也没有再闹夜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名医别录》曰,竹叶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 《药品化义》: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经》曰,治温以清,专清心气,味淡利窍,使心经热血分解。主治暑热消渴,胸中热痰,伤寒虚烦,咳逆喘促,皆用为良剂也。又取气清入肺,是以清气分之热,非竹叶不能,凉血分之热,除柏叶不效。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十五集:夏枯草[功能主治]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症,高血压症。防暑热,夏桑菊 每年军训在酷暑烈日之下,学校里头的学生都有不少顶不住中暑晕过去。 还好有惊无险,都能及时救治过来。 但军训又不可废,于是学校的训导老师,便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跟老先生谈起来这样的事。 老先生说,暑热难耐,汗水发越过多,容易津伤燥渴。 人体气津两伤,佷容易就被暑热趁机而入,热扰心神,就容易中暑神昏。 这训导老师说,那该怎么办呢?有没有办法可以防治中暑的,不需要中暑晕倒后才来急忙抢救,这样学生看了也有心理阴影。 老先生说,正逢夏暑最热的时候,可以搞点消暑茶来饮饮,这样学生们在军训期间多喝这种清暑凉茶,一方面汗不会发得太厉害,另一方面小便可以排得畅,这样可以身体的热气通过水道导出体外。 这训导老师听后就露出了微笑,我就希望老先生能组配一个防止暑热的保健茶饮方,可以在军训期间给学生们使用。 老先生点点头说,这个简单,就用民间传统古方夏桑菊。 这训导老师说,什么是夏桑菊呢? 这时小指月说,夏桑菊有三味药,由夏枯草、桑叶跟菊花三味药组成,这是民间夏暑热盛,最佳的保健茶饮方。 这训导老师说,那这三味药有什么作用呢? 小指月说,夏枯草能清肝胆之热,桑叶能清肺热,菊花禀秋金之气,能够平降周身之热,这样肺气肃降,则诸经之热莫不通归水道,下走膀胱,而且三味药都可以清热解暑。 这训导老师说,太好了。然后回去就用大锅,军训期间每隔一两天就熬一大锅夏桑菊茶,拌些冰糖进去,学生们都反映,口感又好,人吃了在暑热之中,也没那么紧张烦躁。这样整个军训期间,居然没有一个人因为中暑晕倒的。 老师们便说,这民间茶饮方夏桑菊是个宝啊,能够给暑热难耐的岭南人带来一片清凉。 然后小指月便唱起清凉歌来: 清凉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今唱清凉歌,心地光明一笑呵。 清凉风,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今唱清凉歌,热恼消除万物和。 清凉水,清水一渠,涤荡诸污秽。今唱清凉歌,身心无垢乐如何。 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目珠痛的良方 有个商人他做淘宝,在网上卖各类茶具,经常要对着电脑,两年下来,眼睛不时都干涩疼痛,但一用眼药水点就好些,或者搞点枸杞菊花来泡茶,一喝也好些。 这一次生意繁忙,日夜下单发货,觉没睡好,眼睛居然疼痛得厉害,痛到整个半边头都难受,这晚上痛得更厉害,根本没法睡觉。 他先用眼药水点效果不理想,再用桑叶煎水洗眼,稍微缓解,最后疼痛又加重,搞了一个多星期,还是没好,他不得不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老先生一摸脉说,这肝脉弦数,最近是不是很多烦心事啊? 这商人说,是啊,厂家的货,有些不合格卖出去,又经常要退货,生意大起来,里里外外都要管,又雇了两个员工,跟他们不太合得来,又闹了几次,有没有好的治眼睛方子? 老先生说,你这个要把觉睡好,睡才养眼,药物只能做辅助。 他点点说,这个我知道,但最近就是想睡也睡不着,烦得很。 老先生说,这个很简单,指月啊,肝脉弦数怎么办? 小指月说,弦主肝胆病,肝胆以疏泄条达为快,所以可以用行气之药把弦硬之脉顺开。 老先生又问,那弦中带着数象呢? 小指月说,弦中带数象是肝郁化火。 老先生说,这种肝郁结化的火,有没有哪味药既可以消肝中郁结,降泄火热,还可以明目消目珠夜痛的呢? 小指月说,有啊,就夏枯草,散结消肿,清热泄火,清肝明目。这一味药都把三大问题解决住了。 老先生点点头说,没错,夏枯草得夏至而枯,还可以引阳入阴,再找一味可以理顺肝中气机之品即可。 小指月说,气病之总司香附是也。 老先生说,就这样,用夏枯草、香附,配点甘草,打成粉,直接服用。 这商人带回去后,当天服用,眼睛就不痛了,晚上睡了个好觉,将近十天都烦躁没休息好的,这一觉通通都补回来了,睡醒后眼中哪种紧张胀痛之感都不见了。 真是辩证对位才是好药啊,没有辩证用药对位,再好的药也等同草芥。 而辩证用药对位,那寻常的毛毛草草,居然是治病的法宝。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本草纲目》记载,一男子目珠疼痛,晚上加重,疼痛连到眉棱骨跟半边的头,先用黄连制成的膏去点眼,疼痛反而加重。 肝开窍于目,后来医生又用艾灸之法,灸厥阴肝经少阳胆经,引火下行,疏泄肝气。痛虽然止住了,但半个月后,目珠疼痛又发作。 最后就用夏枯草、香附各60克,炙甘草12克,打成粉,用来服用。 才吃一两次,目珠痛就大为缓解,吃了五次就好了。 《本草纲目》,黎居士《易简方》,夏枯草治目疼,用沙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盖目珠连目本,肝系也,属厥阴之经。夜甚及点苦寒药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夏枯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单味夏枯草汤治瘰疬 小指月边翻着古籍边说,爷爷,我看这夏枯草太强悍了,《神农本草经》里头说它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 《本草从新》又说,夏枯草治瘰疬、鼠瘘、瘿瘤、症坚、乳痈、乳岩。 好像从头到脚的包块肿结它都管? 老爷爷说,夏枯草,你只需要把握住它辛苦微寒的特点,虽然它治疗的功效很多,但总离不开热郁肝经这四个字。 小指月摸摸脑袋,笑笑说,爷爷总喜欢抓藤子网眼。 老爷爷笑笑说,满架葡萄一根藤,满张大网一个眼。你不抓住藤子网眼,这中医就没法学好。 小指月说爷爷,我明白了,你不管是脖子上瘰疬,乳房上的臃肿,还有眼目上的胀痛,以及周身的结核,或者身体的疮包,只要是是肝脉弦数,肝郁化火的,都可以看成是肝气郁结的产物。 这些一切瘿瘤瘰疬,淋巴结核,不过是郁结的产物而已。 老爷爷听后点点头说,中医就是这样认识疾病的,要看到疾病的因,就能够治疾病的果。 小指月说,爷爷我知道夏枯草,爷爷为什么最喜欢用了。 爷爷说,那为什么呢? 小指月说,夏枯草禀纯阳之气,得夏一阴生即枯,故有夏枯草之名。气纯阳,它就带有辛散之力,能够散结消肿,中医认为凡结者散之,如何把结散开呢? 凡各类肿结包块,得辛则散,也就是说夏枯草能够以它温和之气,消散坚凝,疏通郁滞。 老爷爷点点头又说,郁滞可以疏通,可这些局部的瘀化火当如何解散呢? 小指月又说,这就是夏枯草最大的特点,是其他清热泄火药所不能及的,它在散结消肿的同时,还能够清热败毒,能够降泄郁结之火。 这样一方面打散郁结之气,一方面降泄郁结之火,此夏枯草所以能够治疗各类郁火包块肿结的道理。 这时有个男子敲门进来。 小指月一看就哈哈大笑,一看就知道是上周来治脖子下面长包块的病人。 原来这病人提了很多礼物来竹篱茅舍,为什么呢? 这病人说,感恩老先生,我这脖子肿大,都快吓死我了,老先生真是神医神药啊,我就吃了一周的药,这脖子的肿结消散得干干净净。 原来老先生给他用的是单味夏枯草汤。 《摄生众妙方》曰,单味夏枯草汤治瘰疬马刀,不问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夏枯草六两,水二钟,煎至七分,去滓,食远服。虚甚当煎浓膏服,并涂患处,多服益善。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不管是乳痈,目胀,还是扁桃体发炎咽肿,抑或者是瘰疬,淋巴结核,只要是肝气郁结,这些痰火都会打结在局部,成为包块,炎肿,都可以通过一味夏枯草来疏散降泄,使结者得散,火者得降。 因为这些都是肝气郁结的产物,虽然病变部位形态各不相同,但肝气郁结化火的实质却是一致的。 所以用夏枯草辛能够散结,苦微寒可以解热,故能愈一切热郁肝经的肿结包块。借助它善于散结解热之功,治无不效。 《本草汇言》曰,治乳痈初起,夏枯草、蒲公英各等分。酒煎服,或作丸亦可。 《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曰,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疼痛:鲜夏枯草全草二至三两。水煎服。 《简要济众方》补肝散曰,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无时。顽固失眠调阴阳 一个失眠的病人,换了很多医生,用了很多安神养心补肾的药,都没有理想的效果。 老先生说,小病理脏腑气血,大病调阴阳升降。 小指月说,那如何调阴阳呢? 爷爷说,为什么会老睡不呢? 小指月说,阳不入阴。 老爷爷又说,为什么会阳不入阴呢? 小指月说,这病人是个主管,经常用脑过度,脑子没有安定下来。 老先生说,那如何引阳入阴,令脑子安静下来,使阴阳气相互顺接呢? 小指月就有点打结了,想不出来。 真正的中医他就像禅客一样,每种疾病都可以层层剖析出来,并且给出恰当的建议跟汤方。 老爷爷一直在训练小指月的这种思维,那就是临证多问为什么,读古籍多刨根问底。 这时老爷爷便说,阳升太过,降不下来,是因为多动了心脑,就要靠多动手脚来去平衡转移,让气机由上越转为下沉。 你可以在闲余的时间,多种种花草,这样有助于你睡眠质量的提高。 这主管听后点点头说,是啊,大夫,我是喜欢种种花花草草的,只是近来公司繁忙,都疏于管理,以前我都会去花园里拔拔草,松松土,那样挺舒服的,可以缓解我一整天的疲劳。 老先生随后又说,靠脑力劳动过度引起的烦躁失眠,可以靠体力劳动来去平衡缓解。 这个小指月最有体会了,每每读书困倦,读不进的时候,爷爷就会叫他出去锄锄草,给药园子松松土,给蔬菜浇浇水,这样搞得满身汗出,所有读书的烦躁都一解而消,完全挥洒掉了。 这样在捧起书本来看时,既惬意,又脑子清醒,一下子就读得进去,疲劳感通通都跑光了。 这时小指月问,那该如何用药来调阴阳升降呢? 老爷爷说,就用半夏配合夏枯草。 小指月说,太妙了,半夏半夏,五月半夏而生,夏枯草夏枯草,得夏至而凋,两个正顺接阴阳之气。这样就有阴阳相顺接之妙。 这主管当天吃完药后,一觉睡到天明,从来没有睡得这么好的。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冷庐医话》卷3引《医学秘旨》云,余尝治一人患不睡,心肾兼补之药遍尝不效。诊其脉,知为阴阳违和,二气不交。以半夏三钱,夏枯草三钱,浓煎服之,即得安睡,仍投补心等药而愈。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至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
-文完-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到您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