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医胆大医生内镜下切除直肠巨大肿物

时间:2021/10/29 12:24:52 来源:腹泻_腹泻治预防治疗网站 作者:佚名

北京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病变肿物铺满A4纸,在国内都少见《泰州晚报》年6月1日,大健康版记者王蕾通讯员刘薇5月28日,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由消化内镜中心副主任伏亦伟、麻醉医生王梅的配合下,顺利合作完成了我市一例内镜下直肠巨大肿物切除术,这个癌前肿瘤尺寸足有14*19厘米大小,如此巨大,国内少见,在我市尚属首例,这也是该医疗团队挑战了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新高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搜索

排便不成型查出直肠肿瘤52岁的朱先生前段时间肚子经常不舒服,每天要排便4-6次,而且还不成形,大便上总是有粘液。朱先生说:“一天天的就像拉肚子一样,想排便前肚子就隐隐疼,排完后就不疼了,关键是大便变细变稀,不成形,偶尔会带点血。”饱受折腾的朱先生以为是病毒性肠炎,去医院检查时医生建议他做个肠镜检查。朱先生不以为然,因为在此之前,他住院时曾做过全身CT检查,并未发现问题,抽血检查的肿瘤指标也正常。“长期排便不成形可不一定是肠炎,还可能是比肠炎更可怕的东西,万一是肿瘤呢?还是做个肠镜检查吧。”接诊医生循循善诱,耐心讲解分析,虽然朱先生不太愿意,但还是在医生的动员下做了检查。

图片可能令人不适,请慎重点击

果不其然,检查发现,朱先生离肛5厘米处有一个结节样黏膜隆起,环周生长,是个侧向发育性肿瘤。“这种肿瘤匍匐样生长,病变范围大,在肠道里长满一圈,恶变几率很高,内镜下初步判断是为绒毛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可能。”图片来源于网络搜索大胆医生决定内镜下切除什么是侧向发育性肿瘤?伏亦伟给出了解释,这是最早于年由日本学者工藤提出,是指起源于大肠粘膜的一类平坦隆起型病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大肠腺瘤,主要特点是沿粘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就像是“平坦性息肉”。它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大肠隆起型息肉那样容易被发现,较小的平坦型息肉在肠镜检查时也极易被漏诊。

侧向发育型肿瘤分类

“这种侧向发育性肿瘤癌变率高,因此必须进行干预,目前通常有两种方法:外科手术或内镜切除。”一直以来,内镜下切除病变大小局限在2cm以内可以采用像切息肉那样的相对简单的方法,而大于2cm的病变一般需要内黏膜下剥离术的复杂手术方式,这种方法具有一定难度和风险。而如果病变发生浸润了,无论其大小,均无法在内镜下切除,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后,患者不仅需要遭受因身体创伤带来的极大痛苦,如果病变紧靠肛门,手术就无法保住肛门,术后失去自主排便功能,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因此虽然肠镜下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但无疑内镜下手术创伤最小、恢复最快,对病人更有利。

医院消化道早癌诊治团队

医院消化内镜专家团队是一支技术精湛的消化道诊疗团队,他们勇于担当,不断努力,至力于提高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诊断水平。伏亦伟更是知名的消化道早癌诊治青年专家。检查中,伏亦伟发现朱先生的侧向发育性肿瘤病变层次较浅,尚未发现有明显浸润的区域,但是其病变范围很大,内镜切除的难度也是很大的。虽然风险和手术难度非常高,但经过充分评估判断后,伏亦伟认为朱先生的这个病变还是可以采用内镜下肿瘤剥离术治疗。经慎重考虑,并与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后,为了保住患者肛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决定选择内镜下治疗。一旦选择内镜下切除,就需要手术者充分评估病情、认真设计手术方式并做好各种预案。患者不仅病变范围大,病变部位的粘膜血管十分丰富,加之结肠肠壁较薄,如果切口的深度和力度掌握不好,很容易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手术还要确保完整切除病变,这样患者的肛门才能保住,这些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内镜下手术治疗难度,所以,此类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极高。”如此巨大的肿物国内都少见随即,伏亦伟研究团队经过反复商量讨论,制定了最佳手术方案。28日下午2点半,伏亦伟在麻醉医生王梅、冯莉莉和手术助手张智、吴琼的配合下开始了这例内镜下直肠巨大侧向发育性肿瘤剥离术。先沿着边缘切开,再逐层剥离。虽然瘤体较大、范围较广,但伏亦伟熟练的剥离大部分过程中无明显出血发生。经过5个半小时的细致耐心的剥离,瘤体终于完整被剥离出来,此时已是晚上8点多,标本大小足足有14厘米*19厘米,制作成标本时几乎铺满一张A4纸,堪称巨大,在全国也不多见,在泰州更是尚属首例。

伏亦伟主任展示切除固定好的病变标本

术后病理结果与镜下诊断完全相符,且外切缘和侧切缘均呈阴性,这说明手术切得很干净。朱先生禁食两天就可以正常吃饭,之后也不再需要进一步的手术或化疗,患者术后恢复非常好。由于病灶范围很大,占据肠管的4/5周,病变切除后肠壁上仅留有不足1cm宽的正常黏膜,因此要预防术后狭窄的可能,仍需要定期复查。朱先生是不幸的,但能癌变前发现问题,并在保住肛门的前提下完整切除肿瘤却是万幸。内镜下直肠巨大侧向发育性肿瘤剥离术的成功,标志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微创治疗技术的提升与进步。延伸阅读专家提醒:五大症状极易潜藏结直肠恶变伏亦伟告诉记者:“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是恶性肿瘤中极少数可防治之癌。之所以发病率及死亡率这么高,与其高误诊率有着极大关系。”“便血是大肠肿瘤早期的首要症状,其中以不痛不痒的便血和偶尔一次的便血最为多见,极易与痔疮、息肉等出血混淆。”伏亦伟介绍,因便血这一相似症状,多数患者检查到“痔”就不再做进一步治疗,直肠内发生的癌前病变,如息肉、溃疡等也因此而被忽视。临床上大部分肠肿瘤患者都到了中晚期,追问病史,都曾经有过便血疼痛、腹疼、腹泻等症状,以为是痔疮、肠炎等疾病,未能及时就诊,延误了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五年生存率超过80%,但晚期五年生存率不到50%。很多人因为嫌麻烦或者尴医院做检查,其实,大肠肿瘤由正常黏膜、非典型增生、腺瘤到肿瘤变之前,往往有5-10年的良性发展过程,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十分关键。”伏亦伟建议:常有胃肠不适、腹泻、便秘、大便出血等症状;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大肠腺瘤治疗后的患者;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大肠癌术后人群;有家族小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40岁以上无症医院做个胃肠镜检查。伏亦伟提醒,便血、肛门疼痛、肿物脱出、肛门下坠、大便不成形等虽为肛肠疾病常见症状,但以下5类症状,极易掩藏结直肠恶变:1、排便习惯:之前排便很规律,最近拉肚子或便秘的情况十分频繁。2、便秘:表现为大便困难或粪便变细,一次不能排净。3、腹泻:常常水性粪便中还混杂着血液。4、肛门疼痛或瘙痒、肛门肿物脱出。5、便血:常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颜色鲜红或暗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syw.org/cjwq/1126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