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误诊漏诊实例,是丁香园战友们多年的总结和反思。今日总结成文,如果你是儿科医生,希望你读了此文,能有所收获和思考(注:时间跨度为~年,用药和检查方法可能有所更新)。
病例1
我们有1例误诊病例,将新生儿梅毒误诊为新生儿败血败,说来惭愧,1例很典型的梅毒我却不认识,也许是因为我以前从未见过,希望大家以后见到类似的病倒能想到梅毒。
患儿男,20天,因「皮疹1周」入院,患儿系院内自然分娩。1周前出现四肢紫红色皮疹,继而出现大疱,靡烂,患儿进食差,反应欠佳。
入院查体:消瘦,全身皮肤黄染,四肢可见大疱及紫红色皮疹,肝肋下4cm,质中,下肢活动受限,被动活动时,患儿哭闹不安,ALT:U/L,血清总胆红素μmol/L,血常规示WBC11.3×/L,N0.55,L0.38,Hb71g/L,双下肢正侧位片未见异常,入院诊断「新生儿败血症」。
第2天主任查房,对我们的诊断表示怀疑,指出患儿下肢平片示股骨临时钙化带增宽,边缘呈小锯齿状,梅毒可能性大,查患儿及其母快速血浆反应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结果让我汗颜,真的是梅毒。
总结:早期先天梅毒表现多样,累及多个系统,新生儿多见皮疹、黄疸、肝脾肿大、早产、低体重、呼吸困难、腹胀、血小板减少、贫血等。儿童梅毒合并骨骼系统损害多见,特征性改变是骨软骨炎和骨膜炎。
对此类患儿应尽早对其本人及其父母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以免漏诊、误诊。
-
丁香园站友小小小鸟病例2
我提供误诊1例,是5年前的事了,至今记忆犹新。
患儿,男,9岁,反复腹部疼痛1年,曾解出一条蛔虫。医院门诊求诊,均诊断为肠道蛔虫症,曾作2次超声提示有可能有蛔虫,但驱虫治疗无效。
医院就诊,仍诊断不清,大约住院1周后的夜班,出现频繁呕吐(呕吐物有臭味),疑有肠梗阻,急送外科手术,证实有肠梗阻,但同时发现肠系膜密布细小肿块,送病检结果为恶性淋巴瘤。
-
丁香园站友hustwz病例3
我在3年前曾诊治过1例以「频繁打饱嗝2周」为主诉的心肌炎患儿,2岁。
接诊前已在3家医院按消化不良治疗,均无任何效果,体检时发现心律严重不齐,经检查确诊为病毒心性肌炎。按心肌炎治疗打饱嗝很快消失。
这例患儿提示大家,对于打饱嗝的患儿要考虑到心肌炎的可能,特别是年龄小的婴幼儿不会表达,大夫询问病史、体检时更要认真仔细。
我们在临床上也曾见到多例以腹痛起病的心肌炎患儿,且曾见到过一例以腹痛起病的爆发性心肌炎。所以,以消化道为表现的患儿,我们一定要注意排除心肌炎。
-
丁香园站友wangbing病例4
6岁女孩,主以「咳嗽5个月,发热、腹泻3个月」入院。
5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偶发轻咳,未予注意。3月前突发高热,体温多在39.0~39.5℃,并腹泻黄褐色稀便3~6次/日,便末常见小量粘液脓血样物排出,在当地用「青霉素」等输液1周好转,以后间隔3~10天不等常有类似发病,均用「青霉素」后好转。
后精神渐差,日渐消瘦,1月来咳嗽加重加深,3天前又发热,体温最高达39.9度,呕吐胃内容物,当地治疗无效,遂来我院。
查体:体重12.5kg,精神差,呼吸稍促,左肺呼吸音粗,偶及小量痰鸣音,心音有力,肝脾肋下未及,生理反射对称,病理反射未引出。肺CT提示:左下肺密度增高影,疑为肺结核。
初步诊断:肺结核,肠结核。
因此前刚接诊1例AIDS病人,遂高度怀疑为AIDS,并作HIV抗体初筛试验显示:阳性。
让人生气的是,该患者母亲已患AIDS确诊病人,且已经在4年前死亡,医院已经初筛HIV阳性,可是反复问患者祖父母,均拒不承认,直到次日结果出来后家属才告知真象。可是科里已经先后有2名护士不慎接触过该患儿的血液。
经验教训:家属是会隐瞒病情的,医护同仁工作中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
丁香园站友gy病例5
作为1名儿内科医师,去年收治1病人,是新生儿,曾误诊。
新生儿,男,20天,主因「反应差10余天」入院。患儿出生时有轻度缺氧,入院后一直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未见好转,觉得诊断有误。
患儿有如下症状,反应差,吃奶差,体温低,心率慢,代谢低下表现,一查甲状腺功能,发现是甲状腺功能低下。给予甲状腺片口服一周后,患儿症状明显好转。
这是我临床工作5年发现的最小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患儿。
-
丁香园站友xhq病例6
我也来说2个相似且都有误诊的病例。
(1)患儿,男,3岁,因抽搐1小时入院。玩耍中突然抽搐并昏迷。
查体:体温正常,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双眼睑微浮肿(初时未留意),双瞳对光灵敏,两肺音粗,无罗音,心率快,心律不齐,心音有力,腹部(-)双下肢无浮肿,左足跟见1小脓疮,NS(-)。
急诊诊断:抽搐原因待查,杀鼠药中毒?(本地属常见病)
入院后予止痉等疗效差,胃内容物检查(-)。同时不除外心源性,予强心、利尿处理,后见排洗肉水样尿,Rt:WBC(++),RBC(+++)。
确诊:急性肾炎并高血压脑病。
注:医院,无小儿血压计,7岁以下不常规测血压,后测血压示/90mmHg,经降压后神志转清。追问病史,病前2日尿量似有减少,余无特殊。
(2)患儿男,4岁,因抽搐5小时入院。既往自7月龄开始反复出现面色苍灰、抽搐等,并常诉腰痛,玩耍中常出现面色苍白,蹲踞后可缓解。
查体:面色及全身皮肤苍灰,唇、四肢发绀,两肺遍布罗音(见吐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心律齐心音有力,无杂音,双下肢无浮肿,NS(-)。
入院诊断:肺炎、心衰、脑病?肾炎并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
也是后来测血压/mmHg,心衰不好解释,后确诊嗜铬细胞瘤。
-
丁香园站友TQS病例7
说1例几年以前的病例。
患儿,男,1岁8个月,因「精神差,呕吐3天」入院,伴低热,咳嗽。
查体:精神差,神志清,瞳孔等大,颈软,咽红,肺部无罗音,心率88次/分,心音尚有力,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不大,克布氏征阴性,双巴氏征阳性对称。
查心电图示ST段下移,心肌酶谱LDH、CK均增高。诊断为上感并心肌炎,给予营养心肌等支持治疗,患儿仍频繁呕吐,精神萎靡,心率始终在次/分以下。
约2周后行头颅CT检查发现颅内肿瘤。
这样的误诊令人痛心,因此提醒各位同仁,遇到此类病例,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颅内压增高可以导致心率减慢;(2)婴幼儿颅内肿瘤常无典型的颅内压增高表现;(3)在诊断不能解释病情时,多问几个为什么。
-
丁香园站友流浪儿病例8
我经历过2例病人,是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1)患儿是1个3岁的男孩,颈部右侧1个13X12cm的肿块,质软,可以推动,无压痛,皮肤颜色没有改变,波动感不明显,没做透光试验和其他辅助检查。
儿外科的同道都知道,小儿颈部巨大肿块大多是淋巴管瘤,于是当时我们都诊断为淋巴管瘤,结果开进去以后发现都是软组织,病理证实为脂肪肉瘤(很少见的疾病)。
经验教训:这种肿块应该行CT或B超检查,看看肿块的血供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然后谈话时要考虑到多种疾病。
(2)患儿是1个学龄女孩,因为腹痛1天伴发热来的,查体右下腹压痛,血像高,肛诊是我上级医生做的,据说没有什么,然后诊断为阑尾炎,术中发现阑尾为单纯性,进一步探查发现是卵巢肿瘤蒂扭转,切除后痊愈。
经验教训:女孩的右下腹痛除了阑尾炎外,还要多考虑妇科疾病。
-
丁香园站友luke病例9
儿科是哑科,病史全靠家长提供。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仔细的规范的体格检查和慎密的临床思维。
诊治过1例6月男孩,咳嗽,气急,阵发性青紫3天入院。
查体:有发热,摄片有肺炎表现。家长否认异物吸入史,按肺炎治疗,效果不明显。反复发作呼吸困难,青紫,并有心衰表现.。住院期间也曾多次胸片及CT检查,仅发现肺炎表现。
反复询问异物吸入史,家长均否认。多科会诊,高度怀疑支气管异物。行胸部透视,左肺有呼气性肺气肿表现。
再追问其母亲,言有抓花生的可能,但仍否认异物吸入。作支气管镜检,于左支气管内取出0.3cm大小花生壳一枚。后患儿痊愈出院,延误诊断达20多天。
后得知,其母害怕家人责怪,不敢说明真实情况。且花生壳不易确诊,并阻塞支气管不全,症状变化多端,甚难确诊,所以延误了诊断。
家长之话,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自己的判断很重要。
-
丁香园站友scdzcl病例10
患儿8岁,因发现肝脏肿大1月,医院门诊就诊,考虑为肝肿大原因待查,查肝功能转氨酶轻度升高,肝炎免疫均阴性,肝脏超声未发现肿块,护肝治疗无好转,医院,在门诊,医生听诊,感觉心音较遥远,怀疑是否为心脏原因引起的肝肿大,遂作心脏超声,结果为缩窄性心包炎。
该例本来诊断不难,只是受第1位接诊医生误导,而没有进行基本的检查,故而一错再错。
-
丁香园站友hustwz结语:再次感谢站友们的分享,这些实例,是教训,也是经验。
编辑
周萌萌
题图:视觉中国
推荐阅读:患儿腹痛伴呕吐,表现不典型却易致命
心肌酶化验单经常看,这7个问题你能答上来吗?
患儿皮肤淤斑伴鼻衄,血凝测不出究竟是何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