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时间:2017-9-14 21:45:35 来源:腹泻_腹泻治预防治疗网站 作者:佚名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epidemic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以猪水样腹泻、呕吐、脱水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仅感染猪,而且各阶段猪只均易感染。感染期长,哺乳仔猪如控制措施不当,死亡率高达%。给养殖场带来极大的损失。

病原及流行病学

猪流行腹泻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目前还没有发现本病毒有不同的血清型。本病毒对乙醚、氯仿敏感。病猪、隐性带毒猪为主要传染源。PEDV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肌肉接种途径感染猪体,经粪-口途径传播是PED主要的传播途径。

猪流行性腹泻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于秋冬季节,但也可全年发病。发病多在11月份开始到次年的5月份逐渐稳定。在寒冷季节本病多发,其原因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北半球温带气候有关,此期间天气寒冷、温度偏低、紫外线不强、光照时间短等气候因素均有利于病毒的存活与传播。该病在猪群中发生后流行期逐渐延长,有时疫情可长达4~5个月之久,但由于特异性免疫保护作用可使发病猪症状减轻。

临床症状

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水样腹泻,或者在腹泻之间有呕吐。呕吐多发生于吃食或吃奶后。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一周龄内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后3—4天,呈现严重脱水而死亡。病猪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断奶猪、母猪采食量降低明显,持续性腹泻大约一周,并逐渐恢复。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症状较轻、传播速度稍慢。

病死猪消瘦脱水,仔猪胃内有凝乳块,小肠壁变薄呈半透明样,肠内有大量透明、黄色或奶样白色的液体内容物,肠系膜血管扩张,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猪流行性腹泻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方面与猪传染性胃肠(TGE)、轮状病毒(RV)感染无明显差异,均以呕吐、腹泻和脱水为特征,但猪流行性腹泻似乎季节性较明显,多发生于寒冷的冬春季节,并且临床上多以混合感染形式出现。

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区别:猪流行性腹泻病死率相对比猪传染性胃肠炎稍低,在猪群中传播的速度也较缓慢些,但近二年暴发的猪流行性腹泻在临床上多为混合感染。

与轮状病毒感染的区别:感染轮状病毒主要危害7周内的哺乳仔猪,7日龄仔猪以内一般不发病,仔猪断奶时可出现大范围腹泻。发病猪如无继发感染则症状较轻,病死率较低。但常继发感染大肠杆菌病等细菌性疾病,使病情加重。大猪常为隐性传染。

实验室诊断

通过前期对流行病学和典型症状的判断后,即可对腹泻进行诊断。但同时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等一些疾病症状较为相似,较难区分,因此就需要通过实验室手段对疾病进行确诊。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技术有RT-PCR法,ELISA法,直接荧光法等。在临床诊断中,RT-PCR法较准确,快捷,应用较广。RT-PCR通过对病料中的流行性腹泻病毒基因进行扩增,最终能够准确的确诊疾病。只要对病猪采集肠道及内容物即可,操作简单。

防控措施

1、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尤其是产房,尽量做到全进全出,把握好产房的空舍消毒时间。

2、注意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流行性腹泻发生时,常常存在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继发感染,预防和治疗并发疾病可促进病猪的恢复。

3.加强护理。提高猪舍温度,日龄较大仔猪提前断奶,使用代乳粉,进行腹腔补液,防止脱水,饮水中添加补液盐都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仔猪成活率,降低发病危害。

4.使用干扰素、单克隆抗体和卵黄抗体等生物活性制剂的使用可以对仔猪提供保护作用,提高成活率。

5、母猪产前注射疫苗,可以通过母源抗体作用保护仔猪。

6、返饲和自家苗使用。返饲和自家苗的应用在部分猪场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一些细节问题还需要注意。比如,猪场伪狂犬等其他病毒性疾病的感染程度引起的猪场生物安全问题,返饲量的确定等都需要处理好。

赞赏

长按







































鍖椾含涓鍖婚櫌楠椾汉
鐧界櫆椋庨鐤楁柟娉?

转载请注明:http://www.isyw.org/cjwq/170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