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检测服务中心接到齐齐哈尔某猪场以呕吐、腹泻,死亡率高为特征的案例。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
一、临床症状
某猪场头基础母猪,母猪产前7天上产床,产前母猪有个别出现便秘,经过饲喂微生态制剂有所好转,母猪产仔期间产房保温箱温度在29℃,仔猪出生后1-2日龄表现正常,3-6日龄相继发生呕吐、腹泻,死亡率高达50%-75%。腹泻物为灰白色或者灰黄色,严重猪腹泻物顺着肛门流出。
二、免疫程序
仔猪吃初乳前1-2h免疫猪瘟弱毒疫苗;3日龄免疫伪狂犬弱毒疫苗;14日龄免疫蓝耳和圆环疫苗;35日龄免疫猪瘟疫苗;60日龄免疫口蹄疫疫苗;70日龄免疫伪狂犬弱毒疫苗。
母猪猪瘟跟胎免疫;母猪伪狂犬配种前3周免疫;腹泻二联苗产前4周免疫。蓝耳免疫配种前2周和产后15天。
三、病理剖检
剖检发病猪,主要表现为仔猪主要病变为小肠膨胀,充满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个别小肠粘膜有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胃内充满未消化乳块;胃底出血。
四、实验室诊断
4.1病原检测
无菌采取仔猪小肠段和大肠段等病变组织,将上述组织研磨后做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别检测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结果显示流行性腹泻病毒阳性如图。
注:Marker
图1:+为流行性腹泻病毒阳性对照1为待检仔猪流行性腹泻检测结果阳性。
图2:+为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阳性对照1为待检仔猪传染性胃肠炎检测结果阴性。
图3:+为轮状病毒阳性对照1为待检仔猪轮状病毒检测结果阴性。
4.2细菌分离及药敏试验
无菌采取大肠、小肠道分泌物和胃等病变组织分别接种到营养琼脂、麦康凯培养基、HE和血平板上进行37℃培养12h,经培养鉴定麦康凯上长有红色菌落,挑取单个菌落经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显示为大肠杆菌。
表种标准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
五、诊断结果分析
通过检测结果显示仔猪感染流行性腹泻病毒和大肠杆菌,仔猪拉稀死亡是引起本次疫情的主要因素。
六、分析建议
猪流行性腹泻对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的危害较大,致死的主要原因就是严重脱水引起。
补液:饮水或者腹腔补液。腹腔给药宜用等渗溶液(5%葡萄糖溶液,0.9%的生理盐水)适当配合无刺激性药物(VB1或者Vc)减少仔猪脱水引起死亡。
消毒:猪群发病期间由正常的一周消毒2-3次,变成1天1次消毒,消毒药轮换使用,避免细菌、病毒对某种消毒药有抗药性。
药物保健治疗:可以肌注干扰素0.5ml,恩诺沙星或者头孢类药物0.5ml进行合理搭配治疗。治疗过程中做好猪群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继发其他细菌性疾病而降低仔猪抵抗力。治疗最好采取针剂治疗,加快药物的吸收和转化。
疫苗预防:后备母猪在配种前注射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腹泻二联苗使之产生足够的主动免疫,怀孕母猪产前40天和产前20天免疫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二联苗,来提升母源抗体水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