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药治疗宝宝腹泻千万别进这些误

时间:2018-10-13 18:35:27 来源:腹泻_腹泻治预防治疗网站 作者:佚名

婴幼儿腹泻病是小儿常见病之一,那经过妈妈的妙手护理能够成功狙击腹泻病吗?其实如果用药合理,是可以解决的。但请首先消灭这6个误区。

误区一:宝宝高烧急死人,拉稀跑肚小毛病

父母可不要小瞧几泡稀,其中含有大量的电解质和水分,而电解质是维系人体血浆容量必不可少的,是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物质基础,水对人体的作用就更重要了,婴幼儿严重脱水可导致生命危险。因此,宝宝如果出现了腹泻症状,应立即给宝宝喝水,或去药店买口服补液盐,里面富含钠、钾、钙、镁等离子,能够补充体内流失的电解质;相反,高烧是婴幼儿对抗疾病的一种机制,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可怕。

误区二:治疗腹泻,最重要的是吃药打针

  因为宝宝肠道环境受到侵害,药物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惟一的治疗方法。口服补液、食物疗法、精心的饮食护理在腹泻病的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有些药物对此时的肠道来说难以吸收,而打针输液药物有效成分作用到肠胃并不理想。总而言之,药物治疗腹泻不是最主要的,所以父母的家庭和饮食护理最重要。

误区三:拉稀是病从口入,限制饮食就天经地义了

  婴幼儿腹泻不提倡限制食量,更不能限制饮水。婴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大脑的快速生长阶段,腹泻的孩子已经丢失了养分,再禁食禁水岂不是雪上加霜。许多腹泻孩子往往由于处理不当,导致“饥饿性腹泻”的发生。腹泻就是这样造成迁延的。

误区四:习惯叫肠炎,既然有“炎”就应该吃抗菌素

  这就是滥用抗菌素典型的代表。乱用抗生素治疗婴儿腹泻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婴儿肠道内非致病菌群数目少,还没有建立正常的菌群系统,肠道内环境不稳定,容易被外界因素破坏,一旦内环境遭到破坏,不易恢复。所以,只有经医生确诊为细菌感染性腹泻才需要抗菌素,且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误区五:宝宝拉稀,就一定是病了

  婴幼儿,尤其是小婴儿,非“病”的腹泻现象是不少见的。如: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次数多,也比较稀,这不是腹泻。若乳母的饮食有所改变,比如吃了凉的或油腻的食品、啤酒等,或母亲外出回来后马上给孩子喂奶,这样那样的原因可导致孩子的大便出现改变,不要马上就认为孩子腹泻了,立刻就吃药、打针,要等一等,看一看,是否由母乳造成的,或许拉一次两次就很快好转了。此外,在添加辅食过程中,婴儿的大便可能变得发稀、发绿,有奶瓣,次数偏多,这不是腹泻病,可能是对新的辅食不适应。减少辅食量或停止添加,会很快好转的。

误区六:腹泻病治疗都是一样的

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细菌感染性腹泻,其中最具有代表的是细菌性痢疾;病毒感染性腹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春、秋季腹泻。广义的婴幼儿腹泻病还包括:饥饿性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乳糖不耐受性腹泻以及肠道应激综合征等。它们都各自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病毒/细菌引起的腹泻,一般需采用抗病毒/细菌的药物,如配合酒精调糊云南白药粉敷肚脐,则效果更好;如果是因为婴幼儿脾胃虚弱,受凉或受热而引起的腹泻,则可以用止泻保童颗粒进行治疗,但如果家长们一时辨别不清,切忌乱用药,医院,由医生进行诊断。

来源:搜狐母婴

赞赏

长按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白癜风的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isyw.org/cjwq/519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