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向战而行为兵歌
——年度武警部队忠诚卫士文艺轻骑队文化服务走基层纪实部队文艺工作要树立为兵服务、为基层服务的导向,建设好文艺轻骑队,不断丰富基层官兵业余文化生活。
——习近平年2月2日视察看望北京卫戍区时的讲话
冬季北京,寒风萧瑟,北京总队某新训基地内却是一片热闹景象,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伴着主持人的一句“我们明年再见”,年度武警部队忠诚卫士文艺轻骑队最后一场巡演落下帷幕。
历时百天,辗转13个省份、47个地区,累计行程4.6万余公里,累计演出场,慰问官兵10.6万人次……回想起一路上的酸甜苦辣、同甘共苦的点点滴滴,所有队员止不住热泪盈眶。
演出结束,一辆满载队员的大巴缓缓驶出营区,车窗外数百名官兵在两旁整齐列队、鼓掌欢送,一直站到了营区门口,官兵不停挥手示意,场面十分壮观。
“看窗外!”当队员王璐曼第一个发出惊呼时,沉浸在离别情绪的队员们一下就炸了锅,有的打开窗户招手回应,有的拿出手机录像留念,有的止不住激动的心情大声欢呼……驶出营区大门,队员们望着窗外若有所思,阳光映在他们的脸上,显得格外耀眼。
挑战
夜已深,轻骑队总导演余果坐在沙发上,手捧着出征当天的合影,回忆起巡演途中的点点滴滴,感慨良多。尽管已退休,但听到组建轻骑队的消息,他主动请缨,义务担任指导。
轻骑队组建之初,对于这支新队伍能走多远,能闯出什么名堂,大家心里并没有底。而如今,他们不仅探索了新时代为兵服务的新模式,更成为武警部队忠诚卫士文化中一个熠熠生辉的品牌。
“全新的局面是阵痛后的新生。”随着体制编制调整,文艺巡演工作面临专业骨干人才缺乏的现实考验,多数新队员缺少演出经验、专业能力不足成为轻骑队组建初期亟须解决的难题。
“本以为会是一场优中选优的选拔,没承想几乎就是‘一张白纸’。”执行导演杨雅淇回想当初,仍有很多感慨。随着老骨干陆续退役,大多数队员要从各总队推荐的基层业余骨干中选拔,杨雅淇负责海选队员,可随着选拔的进行,她越来越没底。
有的只在儿时有过舞蹈经历,有的乐器演奏徘徊在兴趣水平,有的甚至完全没有演出经验,一上台就紧张,频频失误……巡演进入倒计时,怎么让新队员从零基础达到演出水平,如何圆满完成任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忠诚卫士文艺轻骑队队旗展示着武警部队的形象,承载着文艺战士的荣誉和使命,困难再大也要克服,决不能在我们手中砸了招牌。”排练第一天,余果站在队伍前,铿锵有力的话语点燃了队员们心中的“一团火”。
面对挑战,轻骑队临时党支部决定采取“以老带新、结对帮扶”“以演代训、以演促训”的模式,帮助年轻队员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演出水平。“必须上,必须行。”这是那段时间队员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时间紧任务重,加班加点成为常态。00后列兵蒋昭蓉是轻骑队最年轻的队员,虽然儿时有过民族舞蹈演出经历,但跨性别投入男生舞蹈《刀锋》,让她直呼“压力山大”。天还没亮,她就跑到排练室练习;排练结束,她坚持给自己“加小灶”,对着镜子反复纠正动作。几天排练下来,她腰酸背痛、全身瘀肿,下楼梯要扶着扶手,上床铺要托着大腿,就连拿筷子手也止不住颤抖。她不知躲在角落哭了多少次,身体上的疼痛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让她濒临放弃。但想起总导演动员时的讲话,再看看身上这身军装,她最终咬着牙坚持下来。
说起励志典型,大家纷纷提到乐队吉他手姚慧君,都夸她是打不死、压不垮的“小强”。从木琴转到电吉他,让她感到压力巨大,电吉他对操作手法要求很高,一点失误就会发出很大噪声。为此,她一路“黏”着领队张鹏不停请教、纠正动作;火车过道上、大巴尾座上,一有时间她就反复练习,好几次练得太累,抱着吉他睡着了。队员们看着她那股执着劲,予以怜惜的同时,更多的是认可和肯定。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又一次的登台历练,一趟又一趟的巡演征程,让队员们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成长起来:舞蹈《刀锋》中,蒋昭蓉把战士箭在弦上的临战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原本内向、怯场的姚慧君收放自如、大胆互动,让杨雅淇瞠目结舌,直说她“像换了个人”;队员屈文慧起初很难进入角色,逐步成长为主持、演奏、舞蹈样样拿得起来的多面手;歌手吕宪超不断转换身份,如今已是身兼数职的小品“大拿”……去年年末,巡演的最后一场演出,队员们正忙着装台、试音、排练,余果用对讲机精准地指挥着:“小品演员注意走位”“歌的节奏太快”“3号话筒的声音推上去”……从装台到演出结束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他始终笔挺地站立着,眼睛盯着每一个细节。队员们说,作为轻骑队总导演、岁数最大的队员,余果对工作的热情丝毫不逊于任何队员,只有把文艺视为生命才有如此的坚持。
“态度决定高度,定位决定站位,对待每场演出都不能有丝毫懈怠。”余果说,正是凭着对强军文化的执着,每个队员对每场演出都做到严格要求、竭尽全力,克服了一路上的各种挑战。现如今,轻骑队名声口口相传,品牌也越来越响。
战斗
高原缺氧、水土不服,有人问巡演之路还能否继续;大风骤袭,暴雨倾盆,有人担心队旗能否依旧在风雨中飘扬;高温酷暑、烈日如火,有人问高唱战歌能不能吃得消……一路巡演,一路艰辛。面对诸多质疑,轻骑队用实际行动回答: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是文艺战士不变的底色。
在青海,一些来自南方的队员出现发烧、呕吐、腹泻、高烧不退等症状。军医诊断建议,除了输液服药,最好的办法就是休息。慰问单位领导建议队员赶紧治疗休养,直言“文艺兵哪吃得了这种苦,演出往后拖延几天好了”。
面对善意的关心,队员们不约而同地说:“文艺兵也是兵,是兵就得有血性,官兵等了我们许久,再让他们苦苦等待,我们就是打了败仗。”
高原条件再恶劣也阻挡不了轻骑队为兵服务的激情。队员们匆忙吸上几口氧,一上场就像冲锋的战士,为官兵展现最昂扬的一面;舞蹈强度太大,有的舞蹈演员一走下场,就呕吐不止;有的呼吸困难、鼻涕泪水控制不住地淌;有的负伤上台,强忍疼痛与官兵互动,演出结束就瘫倒在后台的长椅上……晒黑的脸、发紫的嘴唇,成为他们融入高原卫士队伍的有力佐证,尽管很疲惫,但他们的脸上却透出由衷的自豪。
青海总队官兵说,这是一场特殊的演出,不仅是因为队员们长途跋涉,更因为队员们不屈的意志深深感染了大家。临行前,官兵与队员一一拥抱惜别。他们说,要带着轻骑队这种精神在高原扎下根去。
那场雨中的演出让队员们印象深刻。为抗洪部队慰问演出时,刚刚还艳阳高照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快搭雨棚。”“搭把手,帮忙罩上音响的防雨布。”……意想不到的是,演出不仅没有暂停,队员们反而像排练好一样井然有序。
轻骑队征求观众意见演出是否进行,竟没有一个人想退场。官兵们说:“轻骑队四处奔波不容易,我们不能让他们的辛苦白费。”这样的话着实令人感动,雨水不仅没有浇熄现场浓烈的氛围,反而激荡起台上台下官兵的热情。
队员们在雨中的演绎更富感染力,赢得热烈掌声。直到所有的设备搬到帐篷里,大家才回到房间换下湿透的衣服。演出结束,台下的官兵们说,若干年后,他们可能记不清节目的具体细节,但不会忘记这场暴雨中的演出。
“轻骑队是宣传队、工作队,更要做战斗队。”张鹏告诉记者,队员们骨子里流淌着战士的血液,奔涌着战士的情怀,他们胸中总有一团激情的火焰在燃烧,根本停不下来。
去年8月,轻骑队赴某船艇大队巡演,高温下的甲板散发出的热浪向上升腾,整条船就像一个热气腾腾的蒸炉。队员们还没上场就已满头大汗。
尽管阳光很刺眼,轻骑队仍坚持面朝太阳,把阴凉地留给官兵。第一个节目,是轻骑队队员、双胞胎姐妹钱芳雯和钱芳霏的孔雀舞表演。经过一天暴晒的甲板像火炉一样滚烫,舞蹈鞋不隔热,两姐妹跳了不到30秒,就觉得脚趾如针刺一般疼痛。
“肯定是脚被烫伤了。”船艇大队官兵早已习惯盛夏时节甲板上的高温“烤验”,当看到两姐妹不寻常的神情时,立时就发觉了问题所在,主动要求暂停演出,把她们送到了医务室。
“两个小姑娘真不简单。”船艇大队卫生员回忆道,当时她们的双脚被滚烫的甲板烫伤红肿,他拿来冰块冷敷,涂上药膏。谁承想,本应在空调房休息养伤的她们,不知何时找来作战靴,坚持要演完节目,拦也拦不住。
当钱芳雯、钱芳霏重新上台时,现场顿时响起震耳欲聋的掌声。演出结束后,官兵向轻骑队队员们致以庄严的军礼。姐妹花穿着作战靴翩翩起舞的身影,铭刻在了战士们心中。
本色
“‘乌兰牧骑’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张鹏说,乌兰牧骑的成功经验告诉他们,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的文艺进不了官兵心窝,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才能当好武警部队强军文化战线上的“乌兰牧骑”。
“13∶30,吃午饭;14∶35,卸车装台、调试音响;16∶00,演出开始;17∶30,卸台、装物流车;18∶30,出发转场……”采访中,随队参谋谭帅拿出日程安排表,只见时间安排精确到分钟,一项接着一项,几乎就是“无缝连接”。
谭帅告诉记者,巡演平均每天1.5场的演出频率,没有调整休息,更谈不上双休日。巡演途中,他们累了就在车上打个盹,饿了就在装台之后啃口面包,队员们毫无怨言。
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轻骑队在转场途中的照片。只见车内行李架上堆满了行囊,过道中间挂晒着各类演出服,旁边是面露疲惫的队员们。
“那时身上总有未干透的汗渍。”队员朴俊峰说,在南方演出期间,气候潮湿加上转场频繁,来不及洗衣服熨烫,他们就在转场途中把穿过的演出服晾在大巴行李架上,车内总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汗味。
“强军文化不是描眉画红、不是耍酷装帅,而要服务打赢、鼓舞斗志。”队长张涛说,她时常看到有些当红主播、流量明星稍不合意就大发脾气,甚至中途离场的报道。在她看来,轻骑队与他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作为军人骨子里那种兵的情怀和觉悟。
轻骑队怎样展现强军文化?轻骑队一路巡演作出了自己的解答:短小精悍、简洁明快;来了就能演,演完就能走;冒着硝烟味,带着冲锋劲。
慰问某机动支队时,正值部队开展野外驻训,队员们坚持随部队出征,音响设备不好携行,就带上简单的道具服装。部队休息时,队员们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演出,没有音响设备就放开喉咙歌唱。不远处,8辆野战车一字排开,车顶上5面战旗高高飘扬,鲜红的横幅格外醒目。
一线官兵的内心就是强军文化最丰美的牧场,天天都在战斗的士兵给予了强军文化最热烈的拥抱。队员和官兵脸对着脸、人挨着人,没用音响设备、没搞演前走场,直接开演的效果却出奇的好,官兵自发采摘野花献上台,掌声、笑声、喝彩声不断,每到精彩之处,站在车顶的旗手们就会伴着热烈的掌声拼命挥舞战旗,为轻骑队呐喊助威。轻骑队再次验证了一个道理:离战场越近,强军文化越有价值;离战斗越近,强军文化越有激情。
一路前行,他们被战地雨雪风霜洗涤得斗志昂扬。从抗洪一线的高温酷暑到边远艰苦地区的高寒缺氧,再到野外演训场泥泞的山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不少中队和哨所在高原深山中,有些点位不通车,队员们索性扛着设备徒步进山;演出中突下暴雨,女队员的妆被雨水淋掉,还是坚持到演出结束……“文艺轻骑兵,首先是个兵。我们要搞实实在在的真服务,决不搞形式主义的‘假服务’、自我贴金的‘秀服务’,更不搞折腾部队的‘倒服务’。”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出发当晚,轻骑队临时党支部召开支委会,再次明确“三到三不”的巡演原则,即巡演到艰苦边远部队去、到遂行任务一线去、到新兵训练基地去,所到单位不安排领导陪同、不赠送锦旗、不寄发感谢信。
巡演途中,他们每吃部队一餐饭,都要交伙食费,每次下部队演出,都是打起背包,住进班排。官兵总结得很形象:“行军一台车,吃饭一张桌。”
一次野外演出,部队为轻骑队队员每人准备了两餐盒饭,折合人民币0余元。离队前,负责轻骑队伙食管理的谭帅找到助理员交伙食费。助理员说,你们连顿正经的饭都没吃上,还交啥伙?谭帅较真:这是规矩,咱们都得按规矩办。
在内蒙古总队巡演时,某支队为队员们准备了新的洗漱用品和床单被褥。队员们自觉把这些新物品交还给部队,从背囊里拿出自己的生活用品,一双拖鞋、一条毛巾都不占用支队的。
第二天天还没亮,队员们就一件件清点服装道具并分类装箱,当他们把车篷上最后一个绳扣系好时,时钟正指向凌晨5时。没多久,一声清脆的哨音划破夜空,灯光亮起,队员们按照分工,把背囊和物品装车。队员吕宪超因为收拾音响设备,没来得及整理内务,上车前特地打报告返回宿舍,捋好床单,放好被子,目光扫视了宿舍一周,才放心地关上了门。
总队驾驶员说:“你们路上时间这么紧,直接赶路就行了,这些活留给我们干吧。”吕宪超却说:“战友们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让我们住,我们离开时也得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是我们的规矩。”
初心
时光似流水,回忆满心头。队员王璐曼柜子里有一张泛黄的报纸,一直在箱底珍藏着。一路走来,那张报纸与她形影不离,印证着她对强军文化的初心。
年,在军校就读的王璐曼偶然间读到《人民武警报》刊发的一篇名为《一支小分队的力量》的文章。只见茫茫雪原上红旗招展,身着迷彩服的小分队队员攀爬陡坡、一路向前的场景给了她强烈的震撼。
今年是王璐曼第3次参加巡演,现如今的她已成为队里资历最老的队员之一。因演出任务需要,从民谣转到流行歌曲演唱,她对文化服务的专心与投入始终未变,不仅带病上场坚持演出,还为了演出多次推迟婚期。
“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百转千回后的蜕变。”用王璐曼的话说,她就像自己巡演中的歌曲《少年》的歌词一样,“还是曾经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为兵服务的信念始终未变。
心中有爱才能看到美的风景,脚下有力才能行走远的征程。巡演路上,队员们看到最多的,是凹陷的指甲,是布满高原红的脸,是一把把往下掉的头发,是戍边官兵的忠诚与坚守。
轻骑队在强军路上播种、耕耘、收获,也一路思考和感悟着当代文艺战士的使命与担当,对如何用强军文化服务官兵、服务战斗力做着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部队不动,节目前送是我们巡演的一大特色。”张鹏介绍,今年轻骑队坚持做到官兵坚守在哪里,演出就跟进到哪里,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将优质的节目送给每一名官兵。
虽然说“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但再坚强的心灵也需要慰藉,再崇高的情怀也需要诉说。采访中,队员们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千人的大场演出,反而是那些最不起眼的哨卡、小点上的慰问。
宁夏总队某执勤点在戈壁高山之上,那里没有植被,没有花草飞鸟,甚至连手机信号都很微弱,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颠簸坎坷之路通向一处寂寞的哨位。因交通不便,执勤点的8名官兵常年与外界隔绝,忍受着“白天人看人,晚上看星星”的孤独。官兵说,执勤站岗静得只能听见风,一望无际的荒山是他们眼前的全部风景。
也许有人会问,一路跋涉只为8名官兵演出,值不值?然而,轻骑队的目标一直很明确,他们就是为了这些官兵远道而来,就是要把各级的关怀和精神食粮送到他们战斗的地方,送到他们心坎上。
那天,为了给执勤点的8名官兵送去欢笑,轻骑队天未亮就出发,历经好几个小时奔波才到达山顶。走进营区,队员们一眼看到“我站立的这个地方,就是我的祖国”的宣传展板。队员吕宪超触景生情,一首《我站立的地方叫中国》唱出官兵的心声。执勤点一名班长笑中带泪,激动地说:“当兵多年,头一次有这么多人以这种方式来看望慰问,我甚至都没有注意到节目演得到底好不好,因为你们来就够了,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如果组织需要,我还会继续在这里坚守下去。”
人虽少,掌声一点也不少;地方虽小,情义一点也不小。官兵拍红了手掌,喊哑了嗓子,生怕轻骑队感受不到山沟沟里军人的热情似火,生怕冷落了这群远道而来的兄弟姐妹。越是这样,队员们越不敢有一丝懈怠。他们说:“哪怕只有一个战士,我们也会用尽十分的力气,哪怕这里只是一块小小的空地,也会把它当成神圣的艺术殿堂。”
“我们驻守在戈壁深山不仅没有被遗忘,反而收获了更多关怀。”“虽然偏远,但是武警部队首长惦记着我们,关心着我们,心里特别温暖。”“没想到能在现场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不知道为什么,再欢乐的节目看着看着也想掉眼泪。”……一句句朴素而又真诚的话语触动着队员们的心。
队员们说,这里的场地很小,但他们感受到了为基层官兵演出的无限空间。
队员们要走了,8名官兵像送亲人一样流着热泪难舍难分,队员们走远了,官兵还是久久不肯离去,站在哨所前用最大声音呼喊着、祝福着,直到队员们乘坐的车开远了,变成了小黑点,再也看不见了。
“为官兵服务、为强军服务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张鹏说,巡演路上,不论地点远近,队员的初心是一样的;不论观众多少,演出的态度是一样的,走到战士中间我们才能实现价值。
从人迹罕至的深山到偏僻宁静的边疆,哪里偏远,哪里就有轻骑队的身影;从环境恶劣的大漠到高原缺氧的哨所,哪里荒凉,哪里就有队员激昂雄壮的歌声,再远的路也没能阻挡前进的脚步,再高的山也没能改变服务的初衷。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队员们跋涉4.6万余公里,完成了一次次震撼心灵的演出。
在青海,他们手捧鲜花,把节目送到了执勤站岗的哨所里;在甘肃,他们不忘感恩,把节目送到了炊事班的厨房中;在重庆,他们江上放歌,把节目送到了船艇大队的甲板上;在湖北,他们饱含深情,把节目送到了抗洪抢险的堤坝上……所到之处尽是他们带来的欢笑与温暖。
“能为在一线战斗的战友送去一点温暖,在他们保家卫国的间隙送去一些鼓舞,我想这就是我们这支队伍存在的意义。”队员们说,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比和战友跨越千山万水的相遇更有意义。
“每一场演出都是战斗动员。”官兵们说,轻骑队唱出了练兵激情,演出了血性气魄,为奋斗强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短评: 跋山涉水为兵而行
赵鑫
文艺战士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是军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上既有军人的忠诚与奉献,又有文艺工作者的风骨和高洁。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自组建以来,武警部队忠诚卫士文艺轻骑队就始终把为兵服务放在心上,行走在大江南北,穿行在座座军营。仅去年,他们就辗转13个省份、47个地区,行程4.6万余公里,为基层官兵奉献了上百场精彩纷呈的演出。在他们身上,我们不仅体会到了铁马秋风的壮怀,更嗅到了战地黄花的芬芳。与文艺轻骑队队员接触,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生机勃发的力量,一种催生万紫千红的力量,一种向着文化高地冲锋的力量。 习主席指出,文艺工作者“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军队文艺工作者肩负着引导人、塑造人的责任,担负着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文明进步的重任。因此,军队文艺工作者只有先把人立起来,把文艺战士的好样子立起来,才能使自己的创作有深度、有质量、有军味、有战味,经得起时间淘洗、历史检验。 现在,有少数文艺工作者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了方向,在和平环境中丧失了斗志,背离了文艺战士应有的形象和样子。作为军队文艺工作者,要经常想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艺术生命线,把满足广大官兵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以官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丰富基层官兵业余文化生活,发挥好鼓舞军心士气的作用,更好地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强军兴军事业。文字:李军学、赵鑫
供图:程子健、杨栋、周焕成
来源: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
可能还喜欢
1、星期特刊丨穿越时空的相遇
2、星期特刊丨艰巨的使命
3、星期特刊丨艰苦的战斗
4、星期特刊丨艰难的抉择
5、星期特刊丨一生坚守英雄的阵地
本信息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监制:刘凤桥、张红卫
执行监制:张金岭
主编:关树声、王文
值班编辑:赵冰晶、别特
邮箱:wjxinmeit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