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民具有更多精神生活憩息地和“社区会客厅” 中山博物馆四大系列初具规模
一名哲人说,博物馆犹如城市的眼睛,它可以点亮人们的心灵之灯。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博物馆离我们的视野愈来愈远,在人们的脑海里,博物馆好像只是弄研究的地方,早已阔别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山,虽然建县只有800多年,没有中原地区丰富的历史沉淀。但最近几年,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市民的精神生活要求愈来愈高。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仅中山博物馆及其下属场馆就接待参观者十万多人,博物馆逐步成为中山市民精神生活的一个憩息地。目前,除国有博物馆外,中山还出现了集体博物馆、乃至私人博物馆。 博物馆建设不断升温 提起博物馆的发展,中山市民还是颇有感触的。一名在中山生活了50余年的老者说,上世纪80年代时,参观展览的多是专业人士;到了90年代,观众中青年学生多了;如今,普通民众的热忱愈来愈高,博物馆不但为民众生活带来了享受,而且为文化市场带来了活力。 在中山,政府投资博物馆的力度不断加强,私人投资博物馆的现象也不断出现。据该市文化局局长郑集思介绍,中山的博物馆大致可分四个系列:第一系列是由政府投入、以公益性为主的博物馆,以翠亨孙中山纪念馆、中山市博物馆为龙头;第二系列是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历史街区、民俗风情博物馆,以翠亨中山民俗博物馆、中山商业博物馆为代表;第三系列是结合地方特色创办的具有文化内涵的集收藏、展现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如大涌镇的红木雕刻艺术馆、古镇灯饰博物馆、火把区的中国药学博物馆等;第四系列为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早期白癜风治疗方法专题博物馆、收藏馆。在风景优美的五桂山娟秀湖畔,有一间国内唯一的蜜蜂博物馆,据悉,该馆是私人投资兴修的。像这样的行业博物馆,个人收藏馆在中山还真很多。笔者在中山小榄了解到,在大众收藏蔚然成风的小榄镇,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型的收藏馆,发烧友们早在1999年就成立了小榄收藏协会。另外,还有很多企业家,在把企业做大后,也开始筹建专题博物馆。“指甲钳大王”梁伯强告知笔者,他们正在搜集古今中外的指甲钳,准备筹建“指甲钳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指甲钳的发展历史。 专题博物馆渐成气候 古镇的灯饰、大涌的红木家具、小榄的五金、沙溪的休闲服……一镇一品,在为中山经济增光添彩的同时,如何不断拓宽产品的文化内涵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因而就有了大涌红木雕刻艺术馆和筹建中的古镇灯饰博物馆、火把区国家健康基地中国药学博物馆等。 走进大涌红木雕刻艺术馆,我们不由眼前一亮,生气盎然的套装雕刻家具《百鸟图》,栩栩如生的花梨木雕刻《九龙屏风》,双童观音、十八罗汉,个个形神毕现。窥一斑而知全豹,在我们为这精深的工艺啧啧称赞的同时,也领略了大涌红木家具的发展史。据悉,大涌的红木家具已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大涌镇既有“中国红木雕刻艺术之乡”称号,也有“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的美誉。 据悉,中山市火把开发区的健康科技产业基地正在建中山药学博物馆,该博物馆位于国家健康基地生物谷科技大厦,展馆主体结构已于去年年底完成土建工程和外围装修,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另外,“灯都”古镇正在筹建一个“灯王”的巨型建筑物,其高度超过200米,底下三层为灯饰博物馆。“以灯会友,以灯会商”,古镇打出了“灯饰博物馆”这张文化大牌,目的也是谋求更大的发展。 吸引观众品质是关键 博物馆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早已成为共鸣并被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明文规定。但是在我国,由于经济水平有限,国家不可能将所有博物馆全包下来,目前绝大多数博物馆都还在忙于生计,博物馆完全免费开放仿佛还很遥远。因而,如何吸引观众成了博物馆发展的1大困难。 中山市博物馆馆长张潮说,中山市的博物馆也面临这个困难,但依然把公益性放在第一位。比如2003年,中山市博物馆及其下属的美术馆就举行各类展览36个,其中大部分都是免费的,有十余万市民走入博物馆接受艺术的熏陶,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张馆长说,他们响应中央的号令,从今年5月1日起,中山市文化、文物系统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要对未成年人(18岁以下)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对学生个人参观可实行半票;家长携带未成年人参观的,对未成年子女免票。 张潮馆长接着解释道,其实,公益性并不是说博物馆的一切都是免费的,而是说不以营利为目的。博物馆可以从提供场所、巡回展出、出售纪念品等服务中获得一定利润,用于博白癜风有什么症状物馆运营。张潮说,市民并不是在意收不收门票,如果展览质量高,收门票都会有吸引力。比如刚过去的这个春节,一个名为《远古的呼唤》的恐龙及古生物化石展览吸引了很多中山市民,参观人数是往年春节的2-3倍。据张潮馆长介绍,对展览要挑选,不能滥竽充数,博物馆、中山美术馆每一年最少要有3―4个省级以上的展览。 据悉,目前,中山博物馆正在抓紧准备一个质量很高的“大唐风韵展”,该展览将在“五一”与市民见面。 目标:成为“社区会客厅” 在发达国家,博物馆不仅是一项公益事业,更是一种旅游产业,是学校、是沙龙、是休闲文娱中心、是社区会客厅。有6000多万人口的英国,每一年竟有8000多万人次参观各种展览。 在中山,虽然市民正陆陆续续走进博物馆,但随机抽查5位市民显示,2003年去过博物馆的竟只有1人。在某中学教书的王女士说,只是利用节假日带小孩子去博物馆、美术馆看看展览,自己一个人是不会去的。在某公司上班的周先生则毫不讳言,大学毕业5年了,上班太忙,从来没有进过博物馆。有的市民坦言,如果自掏腰包,就不会去。 笔者来到位于五桂山的蜜蜂博物馆,偌大的展厅空空荡荡,只有我和陪同的两个人。据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主要是接待旅游团和学生团体,真正到这里的散客很少。由于缺少必要的包装和宣扬,很多中隐士竟不知道蜜蜂博物馆在哪里。 看来,要让市民走进博物馆,要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市民平常休闲文娱的“社区会客厅”,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资料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为改良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摆设条件,1997年,中山市政府拨款4000万元,高规格的设计、高品质的建设,使该馆荣获中国建筑装潢协会颁发的“2001年度全国建筑装潢金奖”,内部摆设展览获“全国文物系统10大展览精品”。目前,该馆已构成“保护―利用―创收”的良性循环。 ■中山博物馆 近年来,经过装修改造和强化内部管理,中山博物馆客流量不断增大。仅2003年,博物馆和其下属的美术馆共举行了30多场展览,内容触及文物、字画、陶瓷收藏等方面,共吸引了6万人次的市民前来观赏,创下近年来的新高。 ■中山民俗博物馆 分为民居展现区、农业展现区等部份。民居展现区是围绕清末翠亨村这一主题,收购了孙中山故居周边的民房,再现孙中山诞生和成长时期的社会背景。农业展现区则开辟了“作物种植区”,设置了“水稻耕作农具展览”和“禽畜饲养区”等。它们是为了保护孙中山故居及其周边的文物环境,结合当地历史和民俗而开辟的。 ■中山商业博物馆 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据介绍,该馆分三层,面积达1700多平方米,估计年底可以完工,元旦春节期间有望对市民开放。说起建设商业博物馆,中山市文化局局长郑集思说:“这恰好显示了中山的特点,中山的对外贸易发达由来已久,2三十年代的四大百货公司的创始人都出自中山,中国的大买办近九成是中隐士,这不仅得益于孙中山、郑观应的商业思想,还得之于中山特殊的地理位置,这是中西文化交汇的结果。” ■隆都民俗馆 该馆于2000年6月落成,建筑面积181平方米,仿清末民初隆都地区居民建筑风格而兴修的。馆内分传统农具展、民间风俗展和民居展3部份,共展出实物180多种400多件,是隆都传统文化的缩影。 ■蜜蜂博物馆 中山市五桂山镇有一间国内唯一的蜜蜂博物馆。据该馆负责人介绍,蜜蜂博物馆是中国养蜂学会策划筹办,由中山市银兴蜂业有限公司投资兴修的。目前,这里已成为中山市的学生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