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便秘的经历,腹胀、腹痛、大便干燥,很是难受。
不过,你可别不当回事!
此前有新闻报道,一位24岁的小伙经常感到下腹微微作痛,排便减少,一开始以为是便秘,没当回事儿。
可谁知一个月后,症状还没有减轻,医院就诊,经肠镜检查为直肠恶性肿瘤,进一步检查发现肝脏等多部位转移。年最新癌症数据显示,在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成为第二大癌症。而且近些年随着肠镜检查的普及,现今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患肠癌人数最多的国家。
明明之前没有什么不适感觉,怎么就晚期了呢?除了便秘,还有哪些症状呢?
肠癌的五个症状千万不能忽视
1、大便出血
便血是直肠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多呈鲜血或暗红色血液。排便习惯改变同样是直肠癌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的增多,每日数次至十数次,多者甚至每日数十次,每次仅排少量的血液及粘液便,多伴持续性肛门坠胀感及排便不尽感。大便常变细、变形,甚至有排便困难及便闭。
2、贫血、腹痛、全身乏力与消瘦
右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常表现出腹部肿块、贫血、腹痛、全身乏力与消瘦等症状。腹痛亦是右半结肠癌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之一。便血与贫血是右半结肠癌的较常见的症状。
3、大便有粘液或脓血便
左半结肠癌:便血是左半结肠癌最常见的症状,约占75%。常表现为粪便表面带有暗红色血,易被患者发现而引起重视。也可出现粘液便或粘液脓血便。
4、肛门肿物脱出
肿物脱出是指肛缘有肿物隆起或肛管直肠内肿物脱出肛门外,有的便时脱出,便后能自行回纳入肛门内;有的则便后不能回纳或经常性在肛门外。很多人会把它当成痔疮,其实很多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肛门肿物脱出,例如直肠息肉、直肠肿瘤等。
5、长期腹泻
在多数人看来,腹泻不算个病,但事实上,长期不愈的腹泻背后,可能隐藏大肠、胃、肝及胰腺四个部位的恶性肿瘤危险。大肠肿瘤1/4患者存在腹泻症状,有此症状后,一定要及时就医。
预防肠癌肠镜筛查很重要
如果有以下几种情况,要立即做一次肠镜筛查,同时超过40岁的人也应定期进行肠镜筛查。
1、反复便血(特别是跟大便混在一起的血,或者黏液脓血便,排黑便或者暗红色便需要胃肠镜一起做)。
2、常规体检粪便检查阳性者(有时候早期肠癌出血量很少包裹在大便里面肉眼看不到血色,但是机器能查到)。
3、以前有息肉切除的人(息肉切除第一年最好要复查一次)。
4、家族里面有大肠癌病史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Lynch综合征、黑斑息肉综合征等病史(约1/3的结直肠癌具有遗传背景)。
5、反复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者。
6、不明原因消瘦(半年瘦5公斤以上)。
7、其他仪器检查(如彩超、CT、钡剂灌肠检查)发现肠道有病变的。
8、嗜好烟酒、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烧烤、腌渍食品者;长期久坐又缺乏锻炼者。
一旦发现异常,做完肠镜还要遵循医嘱定期复查!超过80%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衍变而来的,从肠息肉变成大肠癌有着非常漫长的过程,一般需要5至10年。
怎么预防肠癌?
肠癌说到底是吃出来的癌症,“三高一低”和缺乏运动是主要诱因。所谓三高,就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一低就是食物中膳食纤维过低。应该如何预防肠癌呢?
1、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原则”
千万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者不适感就放弃这项检查,肠镜检查更能检查出除阑尾外整段大肠的情况。
2、低蛋白高纤维素性饮食
蛋白质含量越高的饮食,在肠道内会分解成有毒气体,进而损伤肠管,出现异变的肠道细胞,逐渐进展成大肠癌;
高纤维素食物能促进肠道蠕动,产生大便并排出体外,如果大便长期存留在大肠内,有害物质会持续刺激肠管,出现异常细胞最终发展成大肠癌。
3、适量的运动
不但能增强机体抵抗力,还能促进肠道蠕动,以免有害物质蓄积在大肠内。
4、遗传易感性
即遗传因素,比如家族性肠息肉病以及遗传性非息肉结肠癌,都是公认的癌前病变,一旦知道自己的家族史,医院就诊。
免责声明文字来源: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健康知识分享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图片来源: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做处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