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源大药房常见小儿腹泻

时间:2016/7/1 13:30:34 来源:腹泻_腹泻治预防治疗网站 作者:佚名

【九源大药房】常见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夏秋季节多发,本病可由多种因素和病原菌引发,常病发于6个月~2岁的小儿。主要特点为排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可伴随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者乃至可以致使不同程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1、小儿腹泻病因分类小儿腹泻主要主要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型腹泻2大类。

1.感染性腹泻(1)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发,之前二者多见,尤其是病毒。如果小儿出现细菌性肠炎的表现,如发热,腹泻,常有里急后重状态,粪便有粘液或脓血便,大便有腥臭味等症状,应明确感染途径和针对病原进行医治。一般感染性腹泻小儿可用抗菌剂,但是,在选用抗菌剂之前,一定要作粪便常规检验及微生物学检查,根据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实验,在儿科医师及专业药师的指点下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2)肠道外感染:多见于小婴儿,小儿消化功能紊乱,亦可产生腹泻症状,即症状性腹泻。外感及肺炎后易出现大便次数略增多,稀糊便,含少量粘液,无大量水份及脓血,腹泻不严重,可随着原病发的好转腹泻症状消失。还有部份患儿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后会致使菌群失调而出现腹泻,常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腹泻。

2.非感染性腹泻(1)豢养不当:为非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豢养不定时、不适当或以淀粉类食品为主食,或饮食中脂肪过量和断奶后突然改变食品品种,均能引发轻~中度腹泻(消化不良)。如不及时控制,易并发肠道感染。

(2)过敏性腹泻:多见于过敏体质患儿,如对牛奶、海鲜及大豆制品过敏而引发的腹泻。

(3)糖原性腹泻:某些特殊患儿肠道对糖的吸收不良或对乳糖不耐受引发腹泻。

(4)气候因素: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量等都可以引发消化功能紊乱致使腹泻。

2、小儿腹泻的医治方法总的医治原则:以预防和纠正脱水、保持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公道用药、调剂饮食为基本原则。

1.积极预防及纠正脱水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积极实行脱水纠正和预防,推荐采取简便、有效、安全的口服补液盐,新生儿腹泻或少数重度脱水患儿建议实行静脉补液。

2.饮食恢复小儿腹泻期间应保证肠道充足的营养供给,鼓励进食。饮食上根据由稀到稠、由少最多的原则,参考患儿腹泻程度及食欲进行饮食调剂和恢复,小于6个月患儿,可继续豢养平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大于6个月者给予平日习惯的平常饮食(如粥、面条、烂饭等,可给一些新鲜水果汁或水果以补充钾),避免不容易消化食品。腹泻严重或呕吐严重者,可暂禁食4~6小时,但不应禁水。禁食时间≤6小时,应尽早恢复饮食。

3.肠黏膜保护剂的使用蒙脱石散(思密达)具有覆盖、修复消化道黏膜,消除多种毒素、病原体的作用,难以被胃肠道吸收,不会致使肠道内食品的运行改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使用时应注意药量控制,腹泻症状减缓后酌情减量或停用,若过量服用则可能致使便秘。

4.抗菌药物的使用病毒性肠炎不需用抗生素。腹泻中多达90不需要采取抗菌药物,并且细菌性腹泻大多具有自限性,症状较轻的患者也无需抗菌药物医治。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指征是大便PH值超过7、镜检白细胞充满视野、便血,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大多异常升高,并且应优根据病原及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抗生素。如大肠杆菌选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口服片,重症用三代头孢菌素。鼠伤寒沙门氏菌口服羟氨苄青霉素,重症用三代头孢菌素。空肠曲折菌用大环内酯类。真菌性肠炎停用抗生素,口服制霉菌素。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禁用喹诺酮类。

5.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小儿病毒腹泻以秋季为多发季节,且多由轮状病毒感染产生,西米替丁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疗效;双嘧达莫可以抑制病毒增殖,增进肠道微循环的改良,使肠道抗病毒能力增强,增进肠道黏膜和功能恢复,腹泻病程缩短。

6.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以使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得以补充,调剂肠道内微生态平衡,是小儿腹泻医治的经常使用方法,临床中经常使用有贝飞达、金双歧、培菲康、丽珠肠乐、米雅等。由于多种抗生素均对微生态制剂活性存在杀灭或抑制作用,应注意不可将二者同时使用。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地址
">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isyw.org/fxcs/116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