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犬猫腹泻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时间:2017/8/11 7:36:54 来源:腹泻_腹泻治预防治疗网站 作者:佚名

腹泻是指动物排出的粪便含水量高于正常量,且伴随粪便排出频率、粪便流动性或体积的增加。动物粪便的质量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饮食、消化能力、营养物质和水的吸收、胃肠道环境和胃肠蠕动等。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改变,都会导致动物的粪便质量发生改变。腹泻是患病犬猫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在英国一项针对犬主人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4.9%的犬在调查进行的近2个星期内出现过腹泻,医院就诊的犬中,有28.6%的犬曾出现过腹泻,2.2%的犬由于腹泻前来就诊。1腹泻的发生机制动物腹泻主要存在四种发生机制:⑴肠道内容物渗透性改变;⑵肠道黏膜通透率改变;⑶肠道蠕动异常;⑷肠道分泌异常。肠道内容物渗透性改变是引起犬猫腹泻的常见病因,其又称为吸收障碍性腹泻,肠道中未被吸收的营养物质(溶质)导致水分被动扩散进入肠腔,从而导致粪便含水量增加。引发动物发生渗透性腹泻的原因包括消化不良、吸收障碍、服用渗透性泻药、摄食过度和细小病毒肠炎。发病动物的临床症状为排出大量水样粪或软粪,如果存在脂肪痢,粪便可能呈现油腻状。黏膜通透率改变引发的腹泻又称为渗出性腹泻,是引起犬猫腹泻的另一常见病因。肠道的通透屏障是由上皮紧密连接、黏膜淋巴管和毛细血管,以及局部免疫系统组成的。引发肠道侵蚀、溃疡、黏膜炎症或浸润的肠道疾病都可能使肠道通透屏障发生异常,引起肠道通透率改变。发病动物的症状可能表现为蛋白质丢失性肠病,粪便中可能出现新鲜的血液或为黑粪,粪便检查结果可能显示有炎性细胞。肠道蠕动异常和肠道分泌异常引起的腹泻在犬猫较不常见。最常见的肠道蠕动异常为肠道节律性分段收缩的频率降低,引发“管道”效应,使肠道内食糜流所受阻力降低。在这种情况下,肠道不需蠕动便可将肠腔内容物推进通过相对松弛的管道,从而显著降低食物肠道转运的时间。该情况可能与浸润性疾病、严重的腹部疼痛和病毒性肠炎并发,也可能发生于术后,以及抗胆碱药的不当使用。动物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吸收应超过肠道分泌,而一些促进分泌的因素,如胃肠道激素、细菌肠毒素、未螯合的胆汁酸以及羟化脂肪酸等,会导致肠道分泌增加,动物的临床症状一般十分严重,表现为大量的液态腹泻和快速脱水。2腹泻的鉴别诊断2.1腹泻的病因引起犬猫发生急性腹泻的原因包括食物不耐受或过敏、食物突然改变、寄生虫、病毒或细菌感染、出血性肠胃炎、肠套叠、肠应激综合征、中毒、急性胰腺炎和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引发慢性腹泻的原因包括寄生虫、食物不耐受或过敏、抗生素反应性肠病、胰腺外分泌不足、肠道肿瘤和炎性肠病等。2.2病史和体格检查获得患病动物的详细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可帮助判定动物所患为急性腹泻或慢性腹泻、小肠性腹泻或大肠性腹泻、腹泻的病因和严重程度,为确定下一步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基础。应获得的信息包括患病动物的年龄、过往病史、目前的饮食状况、是否改变食物、免疫和驱虫状况、临床症状、存在的系统症状、所接触的药物、毒物或垃圾,以及粪便的外观。应进行完全的体格检查,注意动物精神状态、是否脱水和体重状况,检查应包括直肠检查。幼猫和幼犬更可能患寄生虫疾病、病毒性肠炎、细菌性肠炎、肠套叠、摄入异物或垃圾,或对日粮改变的不良反应。小肠疾病引发的腹泻通常表现为排便频率正常或增加、不存在里急后重、粪便量多、不含新鲜血液或粘液,常见体重下降;大肠疾病引发的腹泻通常表现为排便频率显著增加、里急后重、粪便量少、含新鲜血液和粘液。但是这些特征都不是绝对的,动物可能表现小肠疾病和大肠疾病的混合症状。若动物表现严重腹泻或血样腹泻、低体温、高体温、严重抑郁、虚弱、脱水或显示休克症状时,应执行更严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2.3粪便检查

感染和寄生虫疾病是引发犬猫腹泻的常见病因,因此在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前,应进行粪便检查。粪便检查包括粪便涂片镜检、粪便漂浮试验和特定病原体检测。应取新鲜粪便样本进行粪便镜检,检查是否存在鞭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和滴虫等,而粪便漂浮试验可用于检测是否有虫卵、卵囊和胞囊存在,推荐使用硫酸锌作为漂浮液。有些寄生虫的排出是间歇性的,因此应进行重复漂浮试验。此外,与静置漂浮法相比,离心漂浮更有效,其获得的虫卵计数可为静置漂浮的2.4~6倍。可使用粪便培养判定是否存在病原菌感染,但该法诊断价值较低,许多病原菌在健康犬猫的粪便也可培养获得。一些病毒感染可使用商业试剂盒测定。

2.4其他实验室检查若动物存在系统性症状,应进行血常规检查、血清生化检查、尿液检查和静脉血气分析,帮助判定引发动物腹泻的非胃肠道疾病,还可帮助监测动物整个机体状况,如是否存在贫血、脱水、低白蛋白血症、酸碱和电解质异常等。根据检查结果,可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测,但在这之前应先通过检测血清胰蛋白酶样免疫反应性(TLI)排除胰腺外分泌不足(EPI)。血清钴胺素和叶酸浓度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应与TLI一起检测。钴胺素需与胰液中的内因子结合后,通过回肠上的特定受体吸收,因此小肠远端长期严重紊乱和胰腺外分泌不足时,血清钴胺素浓度下降;而叶酸主要在小肠前段被吸收,因此前段小肠长期紊乱会导致机体叶酸储存耗竭。此外,小肠中的微生物会合成叶酸,同时使用钴胺素,因此动物患小肠细菌过度增生(SIBO)时,血清叶酸浓度升高,钴胺素浓度下降,因此这两项指标可用于诊断SIBO,且具有中等敏感性和特异性。若怀疑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进行血清T4浓度检测或ACTH刺激试验。对于急性腹泻的犬猫,腹部超声和X光检查一般很难获得有价值的结果,可能可检测到胰腺炎、肠套叠和部分肠阻塞,若动物存在这些情况,通常伴发呕吐。肠道内窥镜和活组织检查是确诊炎性肠道疾病和蛋白丢失性肠病的有效手段,但应注意需多处取样。由于许多患慢性腹泻的动物都被怀疑患饮食不耐受或饮食过敏反应,若动物未出现其他任何临床症状,且腹泻没有恶化,可进行食物排除试验。

3腹泻的治疗动物在进行粪便检查后,无论结果如何,都应给予广谱驱虫药。若动物存在系统性症状,应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治疗,同时治疗引发腹泻的原发疾病,如采取抗感染或消炎等治疗措施。3.1水和电解质腹泻通常会导致与血浆等渗的液体丢失,导致钠、氯、有机离子和钾的丢失,这些都会引起机体缺乏钠和水,从而导致脱水和潜在的低血容量休克。最后,可能发生钾和碳酸氢根的缺乏,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若存在并发的严重呕吐,会进一步加重这些代谢异常。对于中度至重度的脱水,应通过静脉或骨内输入液体,而不是通过口服途径。若存在电解质紊乱,应首先通过适当的输液治疗来纠正电解质紊乱。3.2抗感染和消炎若腹泻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应给予相应的抗微生物药物。若为炎性肠道疾病,一般连续几星期给予免疫抑制剂量的皮质类固醇,接着逐渐减少剂量,以消除肠道黏膜炎症和临床症状。应注意高剂量的皮质类固醇有许多副作用。此外,应注意若肠道致病菌不是引起动物腹泻的真正原因,不推荐无区别地使用抗生素,因为这样会引起某些抗药株的选择性发展。3.3饮食控制动物发生腹泻后,一般应先禁食24~36小时,之后首先饲喂高消化率、含中等量脂肪和少量可溶性或混合性纤维的食物。每天多次(6~8次)饲喂少量食物,若犬猫采食后未出现腹泻或呕吐,在3~4天内可逐渐增加饲喂量,直至每天饲喂2~3次,且可满足其每日的能量需求。在这期间,若病患开始呕吐,应停止食物供给,在数小时后再给予食物。食物能量浓度应较高,这样少量的食物便可满足患病动物的每日能量需求,降低进入胃肠道的食物量可帮助控制临床症状。但同时,食物的脂肪含量不可过高,这是由于患胃肠道疾病动物的脂肪消化能力一般下降,过剩未被消化的脂肪会引起羟化脂肪酸的产生,从而加重腹泻。因此,脂肪含量应处于中等水平,一般推荐犬食物中的脂肪含量为12%~15%干物质,猫的为15%~25%干物质,这可保证食物的能量浓度处于4.0~4.5kcal/g干物质。同时,所饲喂食物的消化率应处于较高水平,以减少肠道内的食物残留。一般蛋白质消化率应≥87%,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应≥90%。由于食物抗原被怀疑在炎性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因此推荐饲喂含低致敏性的新蛋白或蛋白水解物的食物。虽然食物纤维主要影响犬猫的大肠,但其同样会影响胃、小肠和胰腺的结构和功能。食物纤维可使肠道蠕动和转运速率正常化、稀释胃肠道内的毒物、吸附过多的水和支持胃肠道正常微生物的生长等。通常推荐使用混合纤维(可溶性纤维和不可溶性纤维)含量为1%~5%干物质的食物[5]。此外,适当添加钴胺素、叶酸、谷氨酸和Ω-3脂肪酸等也可对腹泻动物产生有益作用。

更多临床学术文献,请移步宠物医师网

赞赏

长按







































北京到哪里治疗白癜风
哪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isyw.org/fxcs/134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