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汇总第二篇实验室诊断与肝脏病检查

时间:2018/9/21 23:19:23 来源:腹泻_腹泻治预防治疗网站 作者:佚名

第三单元 实验室诊断

一、血常规

(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

1、减少――贫血

2、绝对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二)白细胞

中性粒0.5-0.7;嗜酸粒0.-0.05;嗜碱粒0-0.1;

淋巴0.2-0.4;单核0.03-0.08

1、中性粒

(1)增多: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溶血;中毒(酮症酸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应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等;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2)减少:病毒感染;伤寒、疟疾;再障贫,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X线及放射性核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疮);脾亢(肝硬化、班替综合征)。

(3)核象:核左移――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核右移(常伴白细胞减少)――骨骼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巨幼贫,恶性贫血)。

2、嗜酸粒

(1)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皮肤病);寄生虫病;血液病(慢粒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2)减少: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

3、嗜碱粒

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4、淋巴细胞

(1)增多:病毒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杆菌感染(结核,百日咳);某些血液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2)减少:应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

5、单核细胞

增多:生理性;某些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疟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

(三)网织红细胞

成人:0.-0.,绝对值(24-84)×10^9/L;新生儿:0.03-0.06

1、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2、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再障贫,白血病)

意义:贫血疗效观察;骨髓造血功能状态。

(四)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1、生理性:妇女月经期,妊娠,老年人

2、病理性:

(1)各种炎症(细菌性急性炎症,风湿热,结核病活动)

(2)损伤及坏死,心梗

(3)恶性肿瘤

(4)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感染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肝硬化)

(5)贫血

二、骨髓检查

判断骨髓增生程度的主要标准: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

血涂片发现大量原始细胞,提示: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程度低下的疾病:再障贫(外周血涂片幼稚细胞)。

三、血小板

1、减少:再障,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亢;

2、增多:反应性:脾摘除术后,急性大失血及溶血之后。

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四、肝脏病检查

(一)胆红素

血清尿液粪便

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红素颜色粪胆原

溶血性黄疸↑↑↑↑轻度↑或正常强+

-加深增加

阻塞性黄疸↑↑轻度↑或正常↑↑-+

变浅或灰白色↓或消失

肝细胞性黄疸↑↑↑↑+或-+

变浅或正常↓或正常

(二)血清酶

1、转氨酶   ALT是反映肝的最敏感指标

(1)肝病:

急性病毒性肝炎:ALT与AST均↑↑,以ALT升高明显

慢性病毒性肝炎:轻度上升或正常

肝硬化(终末期):正常或降低

肝内外胆法淤积:正常或轻度上升

(2)心梗:6-8小时 AST增高

2、碱性磷酸酶(ALP)

增高:胆道阻塞

急慢性肝炎

肝胆系统以外疾病(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细胞瘤)

3、Υ-谷氨酰转移酶(Υ-GT)

增高:肝癌;胆道阻塞;肝病(急性肝炎,急慢性酒精肝)

4、乳酸脱氢酶(LDH)

增高:肝病(急性肝炎和中度慢性肝炎,转移性肝癌)

急性心梗;

溶血性疾病,恶性肿瘤,白血病

以上来源于网络整理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方老师:(







































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isyw.org/fxcs/477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