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日
公
卫
人
阿来の基本情况
本科:Z大,-;硕士:Y大(双一流),-;工作:多家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年-;心声:疾控系统需要高效运转,单纯扩招不解决根本问题!1.这个专业(预防医学)是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自己选的吗?被调剂的。本科入学前,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专业。高中最后一年,我父亲脑血栓轻微发作,由于后遗症,不能干重活、脸色黝黑,我就决定学医,希望以后能够治疗父亲的病(现在想起来真是幼稚可笑)。2.本科期间有没有想过换专业?现在后悔吗?为什么?想过,但换专业必须要有关系才行。现在想起来,这是我比较后悔的一件事。但人生的路是有许多岔口,经过一次次的选择,最后的结果也会回到自己的目标。但我当时没有了目标,彷徨了,晃晃悠悠,就这样到了大学毕业。3.本科毕业有没有去找工作?好找吗?什么感受?嗯,毕业的时候参加了家乡疾控中心的招考,招1个人,我考了第2名。当时很纳闷,疾控中心从挂牌转型到现在也就短短5年,怎么人员就满了呢?那时候疾控中心对硕士生招聘是绿色通道,不用考试。我想,也许学历高了,就能进入cdc了。4.所以最后读了硕士,选了什么专业?最后考上了Y大的流行病学专业,当时家人也比较支持。另外我获得了减免学费的奖学金,每个月还有补助。要不是这样,我就不会继续读研了。选了流统是因为疾控中心的主要工作还是在流行病的监测、预防、控制以及数据的统计和分析。5.能聊一下硕士期间都做了什么吗?硕士大部分时间都跟随导师在沿海一家CDC,一边做课题,一边参与传染病防治科日常工作。做课题之余,我可以工作、学习、旅行。导师非常细致,无论是单位的行政业务,还是科研课题论文,他每件事都细细过问,非常有耐心,而且很宽容。他的认真、细心、包容、有魄力,深深地影响了我。我也认真做课题,写文章,努力工作,积极参与科室的工作,就是不想让导师对我失望,也希望自己更加优秀。6.硕士毕业找工作感觉怎么样?毕业前,我投了很多简历,但屡次碰壁。我回到家乡CDC投简历,发现这两年招人起点从硕士变成了博士。一个三线城市竟然只要博士生,他有那么强的科研力量吗?各大院校扩招的结果就是,卫生系统的招收门槛一再提高。后来我就留在沿海CDC了。7.毕业至今,工作多久了?都做过哪些工作?为什么换/不换?毕业快8年了。年毕业,我留在沿海CDC工作。那时候轮转科室,CDC的所有科室都转了个遍。(这个轮转制度很棒!)因为是临聘人员,能感到别人的轻视,我决心获得正式工作。曾经想过呆满3年转正,但是CDC是全额拨款单位,职员的收入只能算中等靠下,3年的基本工资能磨灭一个人的理想与激情。而且谁都不敢保证3年后CDC是否还会给一个硕士生转正的机会?我参加了不下6场公务员考试,竞争非常激烈。年,家乡省份一所监狱招聘医生公务员,我看自己符合条件,就想试试,还真的考上了。就这样一做狱警就是6年。8.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沿海CDC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是怎么做的?科室之间是怎么配合的?CDC业务科室有很多。传染病防治科内分寄生虫防治组、流病组和数据分析组,每组有3-4个人。具体的工作是每周都与区CDC进行联系,收集各区上报的传染病数据,远程指挥下级CDC的相关工作,定期前往区CDC进行专业指导、处理较为复杂的问题。一旦区CDC上报有流感的聚集性暴发或者是乙类传染病,就算是晚上也要紧急前往事发地,与区CDC一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样以及密切接触者的排查和隔离工作。年H7N9禽流感比较多,科室所有人24小时待命,一旦哪个地方报告有疑似的病例,所有人都要第一时间出发前往,医院、病例家中、活动半径的菜市场开展工作。这种工作模式的优点在于处理速度快、方法专业,能快速确定传染源、控制密切接触者。9.监狱警察平常主要做哪些工作吗?感觉怎么样?主要是管理罪犯的工作,比如门诊的开展、病房护理、传染病(主要是肺结核、乙肝和艾滋病)的诊断、治疗以及个人卫生的防护,我们需要手把手教导和指挥。罪犯心理出问题,干警要耐心疏导,讲解。罪犯出现疾病,干警要带着看病、治疗。每年要开展多次罪犯活动、丰富罪犯的生活。为罪犯办理减刑、假释,还有文案的整理报送。杂活、累活,虽然不重,但枯燥无味,而且还要承担繁重的值班。我算了一下,我一年中有2个月的夜晚是与罪犯一起在狱内度过的。好在休息的时间也比较多,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10.喜欢现在的工作吗?为什么?我喜欢现在的生活,工作贵在轻松。在单位,主要侧重是罪犯的劳动生产和安全,人们看重的是行政能力,对医疗不太看重。对于传染病,仅仅是环境消毒,就算是出现流感和秋季腹泻之类的情况,也只是采取治疗和保持个人卫生的方式。11.很多人在提议希望国家重视公卫,比如加大人才培养等等,您怎么看?非专业领导从事专业行业,总会在工作中不能系统、科学的做出判断。但是,作为疾控体系核心的疾控中心,其权力极其有限。身为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没有处方权,中心没有信息发布权、决策权和处罚权。所以单纯在高校扩大预防医学的招生,疾控部门加大引进人才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预防为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依然是“重治轻防”。今年武汉的疫情,一方面是领导决策失误,另一方面也恰恰是疾控部门没有重视,机构没有运转起来的缘故。只要有一个领导能够听取卫生人员的反映、重视疾病预防控制、果断快速的进行安排部署,疫情就会在初期、在小范围得到有效的控制。12.这次疫情,科研圈好像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您有什么想说的?科研圈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单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去搞研究,它变成一种功利性的、目的不纯的活动,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博取名利、向上爬的渠道。科研就是科研,他的目的是推动社会的进步,研究出的东西能够反过来服务大众、造福社会才对。13.这次疫情的暴发,有没有让你在哪些方面有不同以往的认识?或者,有什么我没问到但是您想表达的吗?以前没有觉得专业性较强的单位有一个非专业的领导有什么问题,但经过这次疫情,我感觉,专业的工作就应该让专业的人士去干、让专业的领导去主持,这样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更加专业的、科学的去工作、去研究、去创新。14.您在沿海CDC学习、工作了五年时间,我想也非常熟悉这个行业。您觉得,我国公共卫生以后应该怎样做得更好?我认为应当将疾控体系定位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力量、加大对疾控体系的投入、切实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待遇;高校要加强与疾控机构合作、培养高水平、实用型人才。另外,加强疾控法规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如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法、国家生物安全法等法律的立法,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应急处置条例等法规的修订工作,强化疾病预防控制的法律保证;加大执法力度,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加强相关法规的宣传,树立国民的知法、守法的意识。15.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您的亲属里有孩子要学公卫,你支持吗?我不会去支持的。如果学临床,我会支持,但公卫真的就业面太狭窄,而且竞争激烈。另外一方面,就算进入了CDC工作,只有两条道路,要么搞高精尖的科研,要么在基层默默无闻的工作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