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又称作Pott病,是一种继发性病变,约90%继发于肺结核。
来看看临床典型脊柱结核病例,通过影像的角度来揭开脊柱结核的面纱。
病例一
女性,32岁,发烧,颈部僵硬,吞咽困难2周,仅两年来伴有夜间盗汗病史,行颈椎MR检查结果如下。
图1颈椎MRI,依次为矢状位T1WI,T2WI和强化后T1WI
C7椎体形态变扁,C6/7椎间盘受累消失,椎体前脓肿形成。C6和T1椎体内可见广泛T2WI水肿信号。
病例二
29岁男性,因Horner综合征病史入院,查体发现颈部肿大,行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如下。
图2正侧位X线片检查
上纵膈增宽,椎体前方可见软组织肿块,气管受压向前移位。
图3CT检查
结果显示:上胸椎多发椎体骨质虫蚀样破坏,椎体前方巨大低密度边缘强化冷脓肿形成。
图4MR检查
结果如CT一致,图为矢状位T1WI强化后图像,显示病变范围较CT更广:相应的椎体及附件,周围软组织均有受累。
病例三
男性,50岁,临床症状不详,行影像学检查结果如下。
图5腰椎CT结果显示,L5和S1椎体骨质破坏
图6MRI检查
结果显示:L5、S1椎体可见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强化呈明显不均质强化,以L5椎体为著。其中椎间盘受累程度相对较轻。
病例四
男性,30岁,伴有腿部无力病史,行影像学检查结果如下。
图7腰椎正侧位片结果显示,T12及L1椎体形态失常
图8腰椎MRI
结果显示:T12骨质塌陷,腰椎呈后凸畸形,T11-12、L1-2椎体及附件内可见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T12/L1椎间盘明显受累。
注入对比剂后上述病灶呈明显不均质强化,脊髓受压变细,相应水平背部软组织内可见脓肿形成。
脊椎结核影像学
1.X线
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成角畸形及寒性脓肿形成,以胸椎下段及腰椎上段多见,常累及相连的2~3个椎体,病变以溶骨性破坏为主,骨增生硬化则不显著。
2.CT平扫
显示椎体松质骨破坏,骨皮质失去完整性,可见死骨和轻微骨增生和塌陷,早期椎间盘相对完整,后发生破坏,间隙变窄,脓肿呈单房或多房。
3.MRI检查
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在炎性浸润阶段即可显示异常信号,还可用以观察脊髓有无受压和变性。
鉴别诊断
1.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2.化脓性脊柱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