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知识点22病理学60

时间:2020/11/8 18:47:56 来源:腹泻_腹泻治预防治疗网站 作者:佚名

不可逆行损伤

1.坏死

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

(1)病理变化:

1)细胞核的改变:这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标志,表现为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死亡细胞核在1~2天内可完全消失。

2)细胞质的改变:由于胞质发生凝固或溶解,HE染色呈深红色颗粒状。

3)间质的改变:呈红染的颗粒状无结构物质。

(2)类型

1)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由于蛋白质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白或灰黄色,质实而干燥,与健康组织有明显分界。镜下,坏死组织细胞核消失,但组织的轮廓依稀可见,如心、肾、脾的贫血性梗死。结核病时,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因含脂质成分较多,质地松软,状如奶酪,称干酪样坏死。

2)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发生酶性水解而液化,使坏死组织呈液状,并可形成坏死腔。主要发生在蛋白质少而脂质多(如脑)或产生蛋白酶多(如胰腺)的组织。

3)脂肪坏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液性坏死,如急性胰腺炎时,细胞释放胰酶分解脂肪酸,引起胰腺自身消化和胰周及腹腔器官脂肪组织被分解。

4)坏疽:组织坏死后,因伴有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从而使坏死组织呈现黑褐色的特殊形态改变。坏疽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干性坏疽:由于动脉受阻而静脉仍通畅,使坏死组织水分减少,加之空气蒸发,使病变组织干燥,细菌不易繁殖,与周围健康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病变发展慢,多见于四肢末端,特别是下肢。原因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②湿性坏疽:常发生于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脏器(肠、子宫、肺等)。因动脉闭塞而静脉回流又受阻,坏死组织水分多,适合腐败菌生长,局部肿胀,呈污黑色。腐败菌分解蛋白质,产生吲哚、粪臭素等,引起恶臭。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全身中毒症状重,甚至可发生中毒性休克而死亡,如坏疽性阑尾炎,肺坏疽等。

③气性坏疽:为湿性坏疽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见于严重的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细胞分解坏死组织并产生大量气体,使坏死组织内因含气泡呈蜂窝状,按之有捻发感。病变发展迅速,中毒症状严重可引起死亡。

5)纤维素样坏死(纤维素样变性):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一种坏死形式。纤维素样坏死常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亦可见于急进型高血压、胃溃疡底部的小血管壁。其发生机制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引发的胶原纤维肿胀崩解、结缔组织免疫球蛋白沉积或血浆纤维蛋白渗出变性有关。

(4)结局: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纤维包裹、钙化。

2.凋亡

凋亡是指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主动性死亡,也称程序性死亡。

凋亡的细胞皱缩,细胞膜完整,随后细胞膜下陷,包裹核碎片和细胞器,形成多个凋亡小体。凋亡不引起死亡细胞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和诱发周围细胞的增生修复。

修复

1.再生:组织和细胞损伤后,由周围健康的细胞进行增生,以实现修复的过程称为再生。

2.各种细胞的再生潜能

细胞分类

特点

举例

不稳定细胞

(持续分裂细胞)

再生能力很强,总在不断地增殖,以代替衰亡或破坏的细胞

表皮细胞、呼吸、消化及生殖道的黏膜上皮,淋巴细胞、造血细胞、间皮细胞

稳定细胞

(静止细胞)

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在生理情况下,增殖现象不明显,一旦受到损伤,则进入DNA合成前期,迅速增生,进行修复

各种腺器官的实质细胞,如肝、胰、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肾小管上皮细胞以及原始间叶细胞

永久性细胞

(非分裂细胞)

再生能力缺乏或极微弱

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

3.肉芽组织的作用及结局

(1)抗感染及保护创面。

(2)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最后成为瘢痕组织。

(3)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组织。

4.创伤愈合

(1)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小、创缘整齐、无感染、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

(2)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局部炎症反应明显,形成的伤口瘢痕较大且愈合时间较长。

5.骨折愈合过程

①血肿形成;②纤维性骨痂形成;③骨性骨痂形成;④骨痂改建或再塑。

往期回顾

实践技能考试延期到7月10日至23日事业编取消,医疗岗是否有变?年医师资格考试政策变动汇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isyw.org/fxcs/793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