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特点
1、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俗称冬痢,也就是只有冬天才发生,但自年以来,冬痢变了,以流行性腹泻为主的病毒性腹泻已经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给整个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特别近几年,我国大部分地区流行性腹泻爆发,给这些地区养殖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由于3-10日龄仔猪最容易感染,而且死亡率特别高;据有关统计,近两年PED导致国内部分地区60%以上猪场感染发病,部分PED流行地区初生仔猪死亡甚至超过60%-80%。
3、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引起猪呕吐,腹泻,脱水。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危害产房生下来10天内仔猪,且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刚出生的仔猪会因腹泻造成严重脱水,死亡率几乎百分百。
解剖症状
胃膨胀内充满未消化的奶,幽门红肿,有些仔猪由于脱水严重,胃里面的奶已经形成奶酪状;胆囊肿胀形如葡萄,胆汁清淡如水;有的仔猪肾脏浑浊肿胀,并含有白色尿酸盐沉淀;有的仔猪由于低血糖引起神经症状,肾脏表面布满出血点;小肠扩张呈半透明状,内有黄色液体,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肠系膜充血。
防控措施
主动免疫:
1、口服疫苗:病毒直接接触小肠,刺激肠粘膜产生抗体,但可能导致腹泻。
2、疫苗注射:活疫苗有效激发粘膜免疫。
被动免疫:
1、免疫母猪,仔猪通过母乳获得sIgA和IgG抗体,形成有效的被动免疫。
2、返饲,存在散毒风险,使传染源在猪舍中循环传播,病原复杂,存在其他强毒(猪瘟、蓝耳),只能作为应急措施,不宜反复使用,此外就是核定病毒毒力和病毒载量。
灭活苗:刺激机体产生IgG,要求大剂量高密度免疫。仔猪吮奶后IgG易被肠道中的酶消化,保护力下降。尽管有效,但效果有限。
活疫苗:活病毒到达小肠部位后刺激小肠黏膜,局部产生sIgA,分泌链能避免被胃蛋白酶消化,从而中和病毒,因此有效,产生的IgA比灭活苗高,但活病毒刺激产生的IgA抗体水平下降很快,一般只能维持8-12周,这就是为什么猪群爆发PEDV恢复后或通过返饲控制后3-4个月易复发的原因。
如果在粘膜免疫时产生的能分化成分泌IgA的记忆B细胞未凋亡前,使用灭活苗加强免疫,记忆B细胞可迅速识别并分化成效应B细胞,进而刺激机体迅速产生针对PEDV的IgA抗体,这就是有些专家提出防控PEDV要采取活疫苗(或返饲)+灭活疫苗的方案原理。
但是目前国内的PEDV毒株发生变异,现在用于做疫苗的某些毒株与流行毒株之间发生了明显的变异,交叉保护不理想。因此,一些活疫苗+灭活疫苗的方案对目前存在的病毒免疫效果较差的原因。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发现桑菊散加五苓散对仔猪流行性腹泻效果比较理想,又经过多次重复实验验证了该配方确实对3日龄后的仔猪PED疗效显著,然后对产前母猪进行预防,仔猪在生下来后发病的机率下降到10%左右
中药保健
1、五苓散
成分: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白术(炒)
性状:淡黄色粉末;气微香,味甘,淡。
功能:湿阳化气,利湿行水。抑制病毒复制,调节肠壁渗透压。调节肠蠕动功能。
主治:水湿内停,排尿不利,泄泻,水肿,宿水停脐。(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为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致两周龄内仔猪高死亡率。
五苓散中猪苓、茯苓以淡渗利水,泽泻利水渗湿,导水下行,通利小便;白术健脾益胃燥湿,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由于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现代药理也证明茯苓、白术均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提高机体抵抗力;白术还能促进胃肠消化液分泌,有助于消化作用。
2、桑菊散
成分:桑叶,菊花,连翘,薄荷,苦杏仁,桔梗,甘草,芦根
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外感风热。用于治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感,口蹄溃烂等病毒性疾病。
桑菊散具有抗炎抗菌和解热作用,同时具有增强机体免疫的能力,可提高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吞噬能力提高2.6倍,嗜酸细胞增加约50%,能通过增加非特异性吞噬能力达到消除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由于仔猪均先发生呕吐才拉稀,因此我们首先给每头仔猪肌注2-3mg山莨菪碱()注射液,再采用中药五苓散和桑菊散进行投药治疗,两种中成药用量按每头仔猪每天各1克计算,加10毫升开水调成稍显粘稠药液,分成两次灌服,即每次各用0.5克中成药五苓散和桑菊散(灌服5毫升药液),一天两次,上下午各一次,连续灌服3天。
一般灌服1天见效,3天多数仔猪基本治愈,少数严重的可能要3到5天才能治愈。出生3到5天的仔猪治愈率在60-80%,5天以后发病的仔猪治愈率在90%以上,且愈后良好。
用五苓散加桑菊散对母猪进行预防,有效率基本上在90%以上,方法是:产前两周,每天用桑菊散和五苓散各12克分作两次给母猪喂服,连用7天,能有效预防仔猪产后不再发生流行性腹泻。
本文节选自康大夫专家公开课孙守勤老师“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控(疫苗免疫、中药预防)”,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全国青少年白癜风公益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