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拉肚子是个小病,可如果天天拉,哪个做爸妈的也矜持不起来,不着急上火才怪呢!
一位妈妈焦虑地说:宝宝不知何故开始了持续不断的腹泻,现在都一岁半了。中医西药......差不多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了,可一个月过去了,宝宝仍在腹泻。大夫说宝宝肠炎,还吃着药呢!
其实你如果懂点中医,仔细看一下这个宝宝就能明白一二啦。她腹泻快两个月,面色和嘴唇的颜色都有些淡白,摸摸小手凉凉的,还不住地流清口水。妈妈说大便每天4~6次,色绿淸稀无味,睡着了还半睁露眼睛。
这是多么明显的脾虚腹泻啊!西医往往要用抗生素等药物,时常会导致小病变成大病。这种情况在儿科临床很常见,婴儿消化功能不够完善,吃了寒凉的食物,或者与妈妈体质有关,或者一个普通的腹泻因用了抗生素导致腹泻不止......
中医认为:小儿腹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其主要病位在脾胃。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之后,由于“脾长不足”,受邪则困,运化失健,水谷不化,精微不布,升降失职,清浊不分,合污下流,致成泄泻。因此,无论感受外邪或内伤饮食,都影响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而产生泄泻,故有“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之说。脾虚失运,生化乏源,气血不足以荣养脏腑肌肤,久则形成疳证。
眼见宝宝病情迁延不愈,但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造成肠道菌群的紊乱,首先就要“什么抗生素类药都不要吃了”。中医食疗、艾灸、小儿推拿等绿色疗法调理此类腹泻效果最好!
立秋已过,不仅想起张锡纯老先生晚年书中所写:幼儿于秋夏之交,容易得滑泻证。因为老百姓这时爱饮冷水,好食凉果,小孩子也不例外。生冷之物,皆伤脾胃,脾胃伤则会泻泄不止。滑泻之证,小儿最为难治。
在此,分享一个十分简单的特效名方:
淮山药克每次取山药50克,置于锅内,再倒入凉水,熬煮之,一边熬一边用筷子搅拌,直到熬成粥,舀出来,放少许白糖,给小儿温服。
山药有一个特性,在上能清,在下能固,能利小便而止大便,是好药。把它熬成粥,加一点点沙糖调味后,孩子也喜欢吃。如果是还在喝奶的幼儿,不能喝粥,浓饮山药汁饮之亦可。
若是用生芡实做粥,收涩之力比山药更强,但多服久服容易闷满,不如山药粥,可以日日服用。
脾虚泻其他疗法:
一、外治法丁香1份,肉桂2份,共研细末。每次1~2克,姜汁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
二、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每服2~3克,每日3~4次。
三、艾灸法中脘、神阙、足三里。隔姜灸或艾条温和灸。每日1~2次。
同时,注意以下事项:
久泻宝宝务必谨慎使用抗生素类,不滥用抗生素。
杜绝一切生冷苦寒食品,也不可过量难以消化的肉蛋类。
有食物过敏症及习惯性便秘或腹泻的情况,可选择间断补充益生菌。
配方奶可以煮沸,把可能导致不耐受的乳糖进一步破坏。
尽量减少含有防腐剂的食品摄入。
少吃精细碳水化合物和高糖,高脂,低膳食纤维饮食。
可以长按观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