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儿科常见病,我国居第2位常见多发病。小儿腹泻病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但在腹泻的治疗中医生或家长会出现一些治疗误区。
误区一:立即用止泻药
腹泻后不要马上就使用止泻药。
因为发病初期,腹泻能将体内的致病菌与它们所产生的毒素和进入胃肠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此时如果使用止泻剂,无疑是闭门留寇。
当然,如腹泻频繁,持续时间长且出现脱水症状者,在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前提下,可酌情使用止泻剂。
误区二: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主要针对细菌性肠炎,而小儿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转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肠炎,滥用抗生素,不但腹泻治不好,反而会带来抗生素的副作用。
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往往使体内敏感菌受到抑制,并使耐药菌乘机在体内繁殖生长,导致二重感染,加重腹泻。
只有当宝宝出现脓血便时,才会考虑使用抗生素。
即便是细菌引起的腹泻(多由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及沙门氏菌等引起),在选用抗生素时,也要先明确致病菌种类,再选用细菌最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切不可滥用抗生素。
误区三:频繁换药
很多孩子父母治病心切,用药1天后不见腹泻好转,就急于更换其他药品。
其实,秋季腹泻是自限性疾病,会自己好转,吃药并不能明显缩短病程。另外,任何药物发挥作用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不按规定的疗程用药,当然达不到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是由细菌引起的腹泻,使用抗生素48小时病情未见好转,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更换另一种抗菌药物。
误区四:禁食少水
部分家长认为“病从口人”,孩子腹泻时应该禁食少饮水,否则腹泻会更加严重。
事实上,因为对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目前没有什么特效药,秋季腹泻对宝宝的最大威胁是水和电解质的大量流失,护理的关键是给宝宝补充水分。
孩子在腹泻期间有食欲应该进食,婴儿应照常吃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