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家庭报
导语:结直肠肿瘤从良性发展到恶性,通常需要10年以上,如果能在早期发现,手术切除后,治愈率非常高,可达90%以上。
为什么肠癌是可防可治的“第一癌”
正因为肠癌从增生、恶变、肿瘤发展的整个过程比较漫长,所以早期筛查是一项非常划算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国内外实践证明,粪便隐血试验(FOBT)结合肠镜检查,是目前最有效的肠癌早期筛查手段。正是它的普及,已经让美国显著降低了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现在,美国推荐50岁以上人群进行肠镜筛查,从年比例为21%,提高到年的60%。
然而,我国的肠癌筛查率却相差甚远。有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接受肠镜检查的比例仅仅15%,这也是我国许多患者,一旦发现就是肠癌晚期,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
高危人群40岁起要筛查肠癌
医生建议,一般人群45岁以后就要开始接受肠癌的筛查,每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试验检查,每5-10年进行一次纤维肠镜检查;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喜欢吃荤、不喜蔬果的人,吸烟,饮酒,有肠癌或肠息肉家族史、有肠癌癌前病变、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40岁以后应开始接受肠癌的筛查,每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试验检查,每3-5年接受一次纤维肠镜检查。
肛检可筛查出80%的肠癌
很多人都不了解体检中“肛门指检”的重要性。其实普通体检中都有这一项,但由于不少人“害羞”或不重视,往往都选择直接略过这项检查,殊不知这项检查可以筛查出80%的肠癌患者。特别是有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更要重视这个检查。
别忽视便血,这可能是肠癌早期症状
早期大肠癌的症状表现不是很明显,所以特别容易被忽视。
在临床上,经常有结直肠癌患者问医生:“我以前得了痔疮,为什么现在就变成肠癌了?”李心翔教授解释,其实痔疮不会变成癌症,而是患者把肠癌或癌前病变引发的便血误以为是痔疮。
而便血是肠癌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但患者常误以为是痔疮,医院就诊。
除了便血,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也要特别警惕有肠癌可能:
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腹泻或里急后重;大便形状发生改变,变细、变扁;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下腹部或肛门区域有肿块;突然发生近期内体重明显下降;原因不明的贫血;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
出现上述症状后,医院,做大便常规检查+潜血、肛门指检、结直肠镜等相关检查,就能确诊是否患肠癌,早发现早治疗。
“一减两加”预防肠癌
临床中发现,不良的饮食习惯是肠癌患者共有的特点,本病有年轻化趋势。很多患者喜欢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很容易导致肠道运行不畅。临床发现吃肉过多,肥胖者患肠癌的风险会大幅增加。
想预防肠癌,首先需要健康的饮食。
一减:少摄入高动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减少食用精粮,减少腌制、烟熏类食物,控制烟酒,控制体重;
两加:一是增加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适量多食用粗粮;二是增加运动量。
经常吃些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能有效促进肠蠕动,促进毒素排泄,保持肠道健康,对于预防肠癌有着积极作用。
运动可以显著降低肠癌危险。研究表明,运动可以使容易癌变的肠道息肉减少1/3。每周进行3次以上的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有助于促进免疫系统健康、减少肠道炎症,肠癌危险自然会大大下降。
名扬药业康力欣胶囊,白癜风在早期能治疗吗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