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必看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时间:2018-6-11 20:56:05 来源:腹泻_腹泻治预防治疗网站 作者:佚名

↑点击上方“英美尔养牛技术”免费订阅

病因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牛都易感染,以幼龄牛易感性最高。

染来源主要是病畜。病牛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和脾脏等都含有病毒,以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方式传播。

主要在消化道和淋巴组织,口腔(口黏膜、齿龈、舌和硬腭)、咽部、鼻镜出现不规则烂斑、溃疡,以食道黏膜呈虫蚀样烂斑最具特征。流产胎儿的口腔、食道、真胃及气管内有出血斑及溃疡。运动失调的犊牛,严重的可见到小脑发育不全及两侧脑室积水。

临床症状

牛潜伏期自然感染为7~10天,短的2天,长的可达14天。人工感染为2~3天。

急性型:多见于幼犊。表现高热,持续2~3天,有的呈双相热型。腹泻,呈水样,粪带恶臭,含有黏液或血液。大量流涎、流泪,口腔黏膜(唇内、齿龈和硬腭)和鼻黏膜糜烂或溃疡,严重者整个口腔覆有灰白色的坏死上皮,像被煮熟样。孕牛可引起流产,犊牛先天性缺陷(如小脑发育不全、失明等)。

慢性型:较少见,病程2~6个月,有的达1年。病畜消瘦,呈持续或间歇性腹泻,里急后重,粪便带血或黏膜。鼻镜糜烂,但口腔内很少有糜烂。蹄叶发炎及趾问皮肤糜烂坏死,致使病畜跛行。

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和免疫方法,只有加强护理和对症疗法,增强机体抵抗力,促使病牛康复。

为控制本病的流行并加以消灭,必须采取检疫、隔离、净化、预防等兽医防制措施。预防上,我国已生产一种弱毒冻干疫苗,可接种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牛,接种后表现安全,14天后可产生抗体并保持22个月的免疫力。

中药方剂推荐

处方:虎杖60克,苦参60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痢。

应用: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只能在加强监护、饲养以增强牛机体抵抗力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治疗。(张建岳,新编实用兽医临床指南,中国林业出版社,)。









































白癜风科学治疗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isyw.org/fxpf/383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