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讲堂祝谌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

时间:2018-9-5 1:32:36 来源:腹泻_腹泻治预防治疗网站 作者:佚名

祝谌予著名中医教育家、中西医结合临床家

祝谌予(-),北京市人。我国著名的中医教育家、中西医结合临床家,首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中华全国中西医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师从于“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其夫人施越华女士为施今墨先生的长女。

乳腺增生是妇女常见病,临床以乳腺肿块和发作性疼痛为特点。我在临床治疗乳腺增生多采用柴胡舒肝散为主方加减,收效较好。

乳腺增生是妇女常见病,临床以乳腺肿块和发作性疼痛为特点。相当于祖国医学“乳癖”“乳中结核”的范畴。本病大多由于情志不遂,恼怒伤肝,肝气郁结所致。《外科正宗》载,本病:“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疡科心得集》曰:“有乳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此名“乳癖”。

根据经络学说,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所以乳腺肿块与肝胃关系密切,尤其是肝,肝为刚脏,喜条达,主疏泄,司全身血液及情志活动的正常。女子以肝为先天,常有余于气而善郁,若因七情内伤,最易肝郁气滞,气滞则难于疏泄,影响中焦,胃失和降,于是肝郁胃阻,久而成块。

我在临床治疗乳腺增生多采用柴胡舒肝散为主方加减,收效较好。柴胡舒肝散见于《景岳全书》,以仲景四逆散为基础,加香附、川芎、甘草组成。全方疏肝理气兼和胃,辛散甘缓酸柔,擅于行气解郁去滞,兼可理血,如叶桂所说:“不损胃,不破气,不滋腻”,故以此为主方。在临床运用时,还要注意到肝体阴而用阳的特点,佐以养血活血药,方使体柔用疏,遂其条达之性。

随证加减:经前乳胀痛甚者加川楝子、元胡;月经血块多,色紫暗者加五灵脂、生蒲黄;乳房肿块质硬者加穿山甲、皂刺、桔核、荔枝核、制乳没;经期伴腹泻加茯苓、白术、生薏苡仁;月经量少者加益母草、苏木、刘寄奴。一般配成丸药服用,每丸重10克,每服1丸,每日二次。取其“丸者缓也”的作用,逐步达到乳腺肿块消除的目的,大多服用3个月左右乳房肿块消除。

病例:李xx,女性,28岁,年3月18日初诊。患者双侧乳腺肿块半年余,西医妇科诊为“乳腺增生”,每于经前期疼痛加重,心烦易怒,腹痛,腰酸,月经量中等,色暗红,有血块,素日带多、色白、质稀,舌边红苔薄白,脉细弦滑,辨证为肝气郁结。

因月经将至,冲脉渐盛,血海渐盈,但由于肝之疏泄失司,影响冲任气血畅流,所以经前乳房肿块疼痛加重,心烦易怒为肝郁之征,故拟疏肝理气,活血养血,软坚散结法治之。

方用:柴胡30克,白芍30克,枳壳30克,陈皮30克,香附30克,川芎30克,生草15克,穿山甲30克,皂刺20克,夏枯草50克,当归30克,桔梗30克,荔枝核30克,益母草90克。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服1丸,一日二次。服用一个半月来诊,诉其经前乳房胀痛明显减轻,月经血块减少,触其乳房肿块明显缩小,守方再配一料。三诊时乳房肿块已消除。■

延伸阅读

朱良春:治疗痛风常用处方及三个医案

周仲瑛:治糖尿病的五大辨治要领及两大经验方

张琪:中风论治十法

夏桂成:中医妇科教材都太模糊,心肾子宫轴才有些真料

4月23日,国医大师唐祖宣携弟子胡世平等深圳开讲

4月9日,国医大师晁恩祥携六大弟子天津开讲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山西中医》,年04期。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联系电话(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好不好
白癫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isyw.org/fxpf/460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