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案例
喝水也能喝出霉菌腹泻?
(王伟涛)
案例经过
一年一度的肠道门诊开张了,由于工作安排,我来到肠道门诊值班。在这里我见到了各种各样的腹泻患者,这也是一个难得的与患者、临床医生、护理人员近距离交流与沟通的机会。
话说有一天上午,刚刚交接班完毕,就来了一个患者,男,47岁,主述这几天脐周有些疼痛,轻微腹泻,有低热表现。
我告知患者需留取粪便标本,做常规悬滴检查。留取标本检测时发现其粪便中出现霉菌孢子。如果不是患者就在面前,化验单就直接发出:“可见大量霉菌孢子。”
现在患者在场,我正好顺便问问,“您最近使用抗生素么?平时身体状况如何?”患者回答身体一直很好,没有使用抗生素。“有没有吃不干净食品,比如霉变食品?”患者再次否定。我再次挑取一部分标本涂片镜检,结果依旧。再次询问患者,如何留取的粪便?是否从便池内取出的?患者有些不耐烦地说,取的过程没有污染,没有从便池内取标本。
这时候我很是疑惑,不过结果既然这样,先报出这个结果,看医生怎么处理。我拿着化验结果和患者一起来到医生诊室,医生看完结果也很纳闷,年青力壮很少有菌群失调造成的霉菌腹泻,医生也开始询问,问题大体相同,同时问我,真的是霉菌?在得到我肯定回答后,医生也比较纳闷,到底哪里来的霉菌呢?同时又排除了别的原因引起的腹泻。
我们这位医生不愧见多识广,沉思片刻问患者:“你平时喝什么水?”患者回答:“纯净水。”“是否为饮水机的纯净水?而且喜欢喝未加热的?”患者回答:“对呀,以前都喝加热的,最近天热,每天直接喝不加热的。”“饮水机经常清洁么?”“没有,没有做过清洁处理。”医生笑着说,这可能就是原因了。
后来,我让患者从医院,结果真的检出了霉菌。原来是饮水机惹的祸。
分析与心得
腹泻为临床常见疾病,据统计在我国腹泻属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中由细菌引起的约占30%~50%。及时准确检出腹泻病原菌对发现传染源、控制疾病流行和有效的治疗患者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下面结合我的临床经验对如何提高腹泻病原菌的检出率谈几点体会。
采集合格标本,提高检出率
良好的标本取材,对结果的准确报告有很大影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即使粪便标本中含有很多杂菌,也应该在标本采集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②为提高检出率,最好采集新鲜粪便,可为脓血便或黏液便,陈旧标本影响检出率;
③腹泻患者应在急性期(3天以内)采集标本,这样可以提高检出率;
④药物对细菌的检出率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最好用药前采集标本;
⑤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标本,应尽量避免接触空气,最好立即培养。若不能立即培养,则将粪便标本置于无氧容器内,于4℃保存并且不得超过24h,不可采用冷冻(-20~-80℃)保存。
扩大致病菌的检测范围
(1)了解不同病原菌所致腹泻的临床表现对病原菌的检出尤为重要。通过详细了解病史、接触史、潜伏期,有助于检验人员明确检验目的。例如:近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应考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艰难梭菌、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
(2)腹泻的临床表现虽然多样,但典型的临床特征可提示特定病原菌,如脓便,多见于阿米巴、志贺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血便,多见于沙门菌、弯曲菌、志贺菌、EIEC和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VTEC);“米汤样”便,提示霍乱弧菌;幼儿冬秋季腹泻,呕吐,提示轮状病毒感染;出血性肠炎或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提示VTEC;亚急性或慢性腹泻、腹胀,提示贾第鞭毛虫;阑尾炎症状,提示耶尔森菌;短期潜伏期的剧烈呕吐,提示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改进技术,提高速度
(1)将标本直接涂片镜检,是不容忽视或者取代的重要环节。例如各种寄生虫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真菌、霍乱弧菌等病原体都是可以直接通过镜检快速检出的。同时应做到及时接种、培养。尽早对初代菌落进行生化鉴定及血清凝集试验。
(2)应用科学的现代化的细菌筛选、鉴定程序,以免延误报告。临床实验室不断改良细菌培养基及培养方法以提高分离率,缩短检验时间,例如:复合选择培养基的使用可以同时对多种病原菌进行筛选。另外应用现代化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进行病原菌抗原或毒素的检测)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方便快速等优点。
经典箴言
喝水也能喝出霉菌腹泻。
抓住问题,找到答案:原来是饮水机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