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专家关于乙肝和肝癌的4个提示,早

时间:2021/6/30 15:54:09 来源:腹泻_腹泻治预防治疗网站 作者:佚名

内容:关于“健康安全”的话题

时长:阅读本文大约需要5分钟

来源:健康时报

编辑:医护健康荟

声明:如有侵权或疑问请联系小编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乙肝易传染”、“乙肝会遗传”的印象根深蒂固,尤其是很多年轻人知道自己患上乙肝后,感觉人生进入了黑暗时期,悲观地认为连结婚、生娃都变成了奢侈的想象。

其实,这些苦恼都来自于对乙肝认知的不充分。专家认为,乙肝不会影响到朋友相处、职场往来、恋爱结婚,呼吁大众别再误解乙肝。

1.得了乙肝能不能生下健康的宝宝

主讲专家:上海交大九附院感染科主任许洁教授

我国乙肝有家庭集聚性发病的特点,以母婴传播为主的情况大概占到30%到50%,多数发生在围产期。如果母亲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她可能给下一代带来感染风险。

许洁教授表示,一直以来,我们实行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联合阻断,有很多宝宝的感染风险非常幸运地被阻断。乙肝从来不是生育的禁忌症,大多数乙肝患者在肝功能正常和稳定的情况下,是可以生育的。

当然,也有一些宝宝依然存在感染风险,每年大概有5万新生儿会发生母婴传播。因此,医生提倡在伴有乙肝感染的育龄妇女中,要进行全面、周到的妊娠管理。

那么,乙肝准妈妈该如何进行妊娠管理呢?许洁教授介绍:第一点是要做好筛查,把表面抗原阳性的育龄女性患者筛查出来。第二点是要在怀孕24周和28周之间,判断这个患者是否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第三点是进行婴幼儿免疫、分娩管理,包括后期随访,以及母乳喂养的指导。第四点是在宝宝出生七个月时,对宝宝进行综合评估,看是否感染、乙肝疫苗是否阻断成功等。

许洁教授表示:“如果已经到了肝硬化进展期,而且肝功能异常,没有经过正规治疗的患者,建议暂时不要妊娠。如果确实需要妊娠,务必要经过感染科或者肝病科医生的全面评估,并进行合理的干预措施。”

2.新抗病毒药物安全性好、耐药性低

主讲专家:医院感染科主任谢青

对付乙肝,除了疫苗做出的巨大贡献,治疗药物也层出不穷。

从非一线药物到一线药物,从原来最早抗炎保肝理念到现在的抗病毒治疗手段,医生患者的观念在不断强化,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接受治疗。谢青教授介绍,“最早年拉米夫定上市时,很多患者不理解,以为用了抗病毒药就得长期终生用药,所以他们不愿意治疗。有些患者甚至用药两三年之后就自行停药,从而导致复发。随后,韦瑞德(替诺福韦)等新抗病毒药物陆续上市,安全性、疗效非常好,耐药性低,患者开始接受长期用药。”

年,韦瑞德(替诺福韦)在中国上市,成为慢乙肝长期抗病毒治疗的一线选择。年,作为各大指南一线推荐用药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在临床治疗手段日益丰富、药物可及性日渐提升的利好环境下,医生纷纷呼吁乙肝患者“应治尽治”,控制病毒之后,肝硬化、肝癌的机会大大减少,乙肝患者可以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工作。

“除了积极推进韦瑞德(替诺福韦)的研究,我们也正在研究新药物。”GSK副总裁、中国处方药医学部总监PaulineNg介绍:“今年9月,GSK反义寡核苷酸疗法(GSK’)在中国首次获批进入临床阶段,有望实现‘功能性治愈’慢性乙肝,为广大慢乙肝患者带来新希望。”

谢青教授表示,“功能性治愈未来是能够获得的,并且有希望把乙肝表面抗原慢慢降下来,最后让表面抗原清除。”

许洁教授则表示,“功能性治愈不仅帮患者改善身体指标,更重要的是,让患者在有效保护下正常生活。不管从医生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希望患者能够通过治疗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我觉得这对患者来讲更加重要。”

3.许多肝癌由乙肝导致

主讲专家:西安交大一附院肿瘤内科主任李恩孝教授

我国每天有超过位患者被确诊为肝癌。而且,我国肝癌患者还有个特点:77%的患者,都感染了乙肝病毒。

李恩孝教授指出,全球肝癌患者半数在中国,发病率占全球55.4%,可见患病人数之多。在治疗上,不能只盯着肿瘤,还要同时进行抗病毒治疗,这一点往往容易忽视。

乙肝病毒进入人体肝脏后,就会在肝细胞里面不断地“复制、粘贴”,进而导致肝细胞损伤,出现感染。当破坏、修复不断发生,肝硬化就形成了。进展为肝癌后,如果体内仍然存在乙肝病毒,这种破坏还会继续存在的,肝功能受损也将进一步加重,最终会影响到肝癌的整体治疗效果和康复。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肝癌患者是存在基础肝病的,比如肝癌合并肝炎、肝癌合并肝硬化。有些肝癌患者最终死亡的原因不是肿瘤,而是肝脏伴随疾病。

李恩孝教授提醒,由于中国患者的特殊性,在肝癌治疗中一定要重视乙肝等基础肝病的治疗,尤其是乙肝病毒DNA复制较高的患者应首先进行抗病毒治疗,将病毒降低后再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于肝功能正常的患者,推荐在治疗前,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也明确指出,合并有乙肝病毒感染特别是复制活跃的肝癌病人,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应贯穿治疗全过程。作为患者来说则要听医嘱,不能随意停用抗病毒药。

4.肝癌高危人群每6个月筛查1次

主讲专家:西安交大一附院肿瘤内科主任李恩孝教授

除了与乙肝病毒关系紧密外,我国的肝癌患者还有一个特点,首次诊断时已是中晚期,往往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即使是根治性手术治疗,5年内仍有60%-70%病人会出现转移和复发,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生存期。

肝癌的早期症状非常隐匿,患者基本没有不适感觉,很少有人主动去做肝癌筛查。即便是有乙肝病毒感染的人、肝硬化患者,可能对于如何筛查都不是很清楚。

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内针对肝癌的筛查,建议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比如乙肝患者、丙肝患者、有肝癌家族史者等都应进行筛查。检查内容是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检查,建议每6个月筛查1次。

同时,慢性肝炎患者应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控制肝炎病毒的复制,医院复查、复诊,以避免肝细胞发生癌变。日常生活中,要戒酒、清淡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等。

医护健康荟

宣传医护工作,兼顾健康养生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isyw.org/fxzl/1014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