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农民看上电影
影片《暖春》
在21世纪初,基本实现全国农村1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这是1998年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共同提出的农村电影放映目标,即“2131工程”,并由此确立了“政府扶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经过5年的努力,“2131工程”的实行取得了显著成效。 乡村重新挂起了银幕 “十五”期间,从2000年开始,“2131工程”正式纳入国家发展计划,设立了“2131工程”专项资金,由四个部委共同组建领导小组推动实行。国家计委每一年投入1000万元,广电总局配套1300万元,5年总计1.15亿元,重点扶持了全国中西部地区的632个国家级低收入县和革命老区、灾区,展开农村电影放映活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每一年还支持200万的“3下乡”资金用于送电影拷贝下乡。 目前国家专项资金已向全国22个省区的632个县资助了:16毫米电影放映单机6162台、电影放映双机432台、数字电影放映机65套,活动放映车432辆,发电机1798台,放映大篷102个,故事片拷贝9949个、科教片拷贝11941个,向少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数民族地区资助了一批涂磁机、转录机、双声道录音机等视音频设备,前后完成了对西藏、新疆、内蒙古、广西、云南、四川、贵州、青海8省区的民族语译制装备的更新改造,有效地减缓了西部老少边贫地区装备陈腐和片源短缺的问题。 为配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反分化、反西化、反渗透斗争的需要,2003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把农村电影放映纳入《西新工程第三期建设方案》,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前后分两次拨专款共1亿元,购置400多辆电影活动放映车包括装备拷贝含今年的计划,发放至西藏等8省区的193个县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个师,组建起活动放映队,大大改良了边疆地区的农村电影放映条件,对边疆地区的电影发展、文化建设、社会稳定和反分裂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的资助,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农村电影急剧下滑的局面,至2004年底,活跃在全国农村的电影放映队已到达3.5万支,其中新建放映队近7000个。5年来全国农村共放映电影近2000万场,观众达50亿人次。大部分省区建立了以供片为纽带,以县级电影公司为龙头,集体、个体多元化的放映络和大批放映点,电影放映空白区缩小,放映覆盖面明显扩大。 作为一项新世纪的电影工程和公共文化建设项目,“2131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很多多年看不到电影的地方重新挂起了银幕,曾深受广大农村大众所爱好的电影,重新回到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虽然广播电视普及了,但电影依然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爱好的重要文化娱乐情势,广大农民群众对电影有一种天然的感情。他们迫切地希望看到电影,渴望看到内容新、质量好、品种多、合适需求的影片,渴望能够享受到良好的视听效果,享受到优良的服务。 电影成了农民致富的“金钥匙” 通过看电影,农民不但取得了健康的文娱,而且得到了实惠。比如,在推行农村实用科学技术方面,吉林省在推行生物防螟技术时,通过放映《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仅农安县就挽回食粮损失1210万千克,使农民增加收入1089万元。甘肃省靖远县的女子放映队,在全县放映了宣扬沼气的科教片《生态致富富农家》后,全县建沼气的农户猛增到3500户,并由此被评为甘肃省能源建设先进县。广大农民群众说,农村科教片是帮助农民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广大农村的中小学生,通过看电影,了解了祖国产生的变化,了解了外面的世界,电影成为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河南省开封县5年来电影与教育联手,构筑校园电影平台,共举行了10次影评作文评比和影评演讲大赛。家长们激动地说:“5毛钱还不够给孩子买块冰糕,而5毛钱看场电影,不但孩子遭到了教育,通过孩子演讲又教育鼓励了更多的孩子。今后要让孩子看更多的优秀电影,以增进孩子思想健康成长。”在处理重大突发事件中,农村电影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3年新疆昭苏产生地震后,建设兵团立即组织群众昼夜放映电影,通过放映稳定了灾民的情绪,有力地支持了抗震救灾工作。2004年云南临沧边疆出现了部份迷信“法轮功”的农民聚众闹事的情况。当地电影管理站积极配合政府组织宣扬,放映了电影《深渊》,揭穿了邪教的本质,及时遏制了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办好民心工程 5年的实践证明,农村电影“2131工程”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民意、暖民心、得民心的工程,是“花小钱办大事”,是为大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工程。为了进一步做好农村电影工作,依照五中全会的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广电总局已确立了“115”期间农村电影发展思路和模式。首先是大力推行农村数字电影发行放映,逐渐将16毫米胶片放映向数字电影放映过渡,全面提高“2131工程”服务水平;其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政府资金使用方式。除加大力度支持放映装备外,还将配合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相应的农村电影发展专项资金,实行政府采购和补贴放映场次等手段,为老少边贫地区农民群众看电影买单;第三,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分别在东、中、西部地区推动试点改革,不断增强农村电影的发展活力,走出一条适应新形势的农村电影放映的新路子;第四,认真组织生产农民群众脍炙人口的优秀影片。 为此,广电总局提出了“115”期间农村电影的发展目标:依托各级党委政府的推动,建立起以乡为重点、村为基点,包括多种所有制、多种主体和多种发行放映方式的农村电影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发行放映新体系,通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东部发达地区能够构成自我良性循环的运营机制,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能够开始构成公共服务和市场运作相调和的发展模式,本身基本能够发展,从而终究实现农村电影放映由低质量向高质量放映过渡,露天放映与室内放映相结合,农村1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任务,为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培养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满足广大农村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服务“三农”做出新的贡献。
影片《花腰新娘》
影片《喜莲》
影片《我爱我爹》
影片《210五个孩子一个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