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吃东西不对,马上胃疼拉肚子,其实胃

时间:2021/7/13 12:44:37 来源:腹泻_腹泻治预防治疗网站 作者:佚名

胃肠疾病对我们来说比较普遍,平时我们熟知的心口窝疼、恶心、呕吐、腹胀、打嗝、烧心、拉肚子、便秘等等症状,几乎都和胃肠有关。我们的祖先,把胃肠的功能放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通常说的脾胃都指哪些器官?又有什么作用?

中医认为脾胃主管消化吸收,包括了现代医学中胃、大肠、小肠、肝、胆等一系列消化器官功能的总和。也就是说,我们吃进去的东西,喝进去的水,都要通过脾胃吸收营养,把其中的没有营养的物质排泄掉。

现在和大家聊聊胃病常见的三种病因

第一种饮食伤胃

一为节制,一为洁净。节制,说饮食要食而有节,不能过饥,也不能过饱。洁净,吃东西要讲卫生,要新鲜,最好是现做现吃。过饱,胃肠工作量加大,超出它的能力范围,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的消化不良的症状。过饥,就是说总是吃的太少,营养物质根本就满足不了人体的需要,久而久之连胃肠都营养不良了,它也就罢工了,不干活了。洁净,就是吃东西要讲卫生,要新鲜,最好是现做现吃。

第二种情志失调

人忧思恼怒,精神紧张,以致肝气郁结,横逆乘脾,导致脾胃的功能出现异常。很多人都有体会,当自己有心事的时候,生气的时候,焦虑的时候,会出现吃不下饭,打嗝,甚至腹胀、腹痛、拉肚子,或者便秘。早在汉代,医圣张仲景就在他写的一本书《金匮要略》中提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说的是肝木乘脾土的关系,人忧思恼怒,精神紧张,以致肝气郁结,横逆乘脾,导致脾胃的功能出现异常。

第三种外邪犯胃

寒邪伤胃,胃着凉了,因寒主收引,阳气被寒邪所遏制不得舒展,导致气机阻滞,多出现胃痛。中医把自然界的气候总结为“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六气太过,称之为“六淫”,其中的寒、湿与脾胃病关系最为密切。寒邪伤胃,胃着凉了,因寒主收引,阳气被寒邪所遏制不得舒展,导致气机阻滞,多出现胃痛。湿邪外侵,多由于原来就是脾湿体质,内外相引,多出现呕吐,腹泻。

可以这么说,通常说的胃寒就是指脾阳虚衰,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病症。以上这三种就是导致胃病的三大主要原因。

中医治疗胃病是审症求因,据因论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审症求因,据因论治就是根据病状查找出病因,对症下药。比如寒邪犯胃需要疏散外寒,轻者局部温熨(热水袋,暖宝等),也可以喝姜糖水,重者可用良附丸,香苏散,藿香正气水等。肝气犯胃需要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半夏厚朴汤。如果肝胃郁热可以吃左金丸,化肝煎。如果是饮食停滞可以选择吃加味保和丸。脾胃虚寒者可以吃黄芪建中汤、理中丸、香砂和胃丸、参苓白术散。还有就是胃阴亏虚选择一贯煎、麦门冬汤、沙参麦冬汤。湿热中阻则需要饮用连朴饮、葛根芩连汤、半夏泻心汤、三仁汤等。

审症求因,据因论治

1.寒邪犯胃:疏散外寒,轻者局部温熨(热水袋,暖宝等),喝姜糖水,重者可用良附丸,香苏散,藿香正气水等。2.肝气犯胃: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半夏厚朴汤3.肝胃郁热:左金丸,化肝煎。4.饮食停滞:加味保和丸5.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理中丸、香砂和胃丸、参苓白术散6.胃阴亏虚:一贯煎、麦门冬汤、沙参麦冬汤7.湿热中阻:连朴饮、葛根芩连汤、半夏泻心汤、三仁汤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比如同一个症状“胃痛”,发生于孩子,饮食不节占很大原因,食量,自己不能控制;注重美味,而忽视了卫生。发生于中年人,多由于情志不调,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生活中矛盾重重,如果不能及时梳理,就会肝气郁结,继而肝郁乘脾,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脾胃功能失调。发生于老年人,除了情志因素,还有脾肾虚损夹杂其中。

胃病的预防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调畅情志临床见到的胃痛患者,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是因为情志不畅,继而影响脾胃的。肝和胃的关系最为密切,如果能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就能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第二,节制饮食古人有“过午不食”的说法,放到今天,就是减少饮食的摄入量,总以七八成饱就行了。提倡每天饮食的种类越多越好,这样营养素的摄入会更全面。节制饮食,不仅能减轻脾胃的负担,还能减少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血糖、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保护脾胃的小贴士1.生薏米30克,白扁豆10克,莲子10克,小米50克,加水适量,共煮为粥,该方性平和,适合任何体质的的人群,每天吃一小碗,能起到养胃的作用。2.玫瑰花2克,菊花2克,金莲花2克,白梅花2克,为一日量,开水冲泡,代茶饮,起到疏肝和胃的作用,适合心情欠佳,思绪纷繁,头晕脑涨,口干口苦的人士饮用。

名医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syw.org/fxzl/1025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