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随着夏天的到来,气温升高,细菌容易繁殖,由于宝宝胃肠道未发育成熟,更容易被病菌所侵害。
宝宝被细菌感染后,会引发腹泻问题,表现为水样便、量多(每日排便超过10次),便中带有黏液、严重可有脓血,还可伴有呕吐、发热、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等。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之外,还有个容易忽略的“隐藏症状”,那就是宝贝的肠道菌群失调。
疾病、感染、饮食结构变化、服用抗生素等因素,都会造成肠道内原本正常的菌群发生变化,导致益生菌比例降低,有害菌占据上风。
那么,夏季要如何对抗宝贝腹泻呢?
这时候,就需要补充外源性的益生菌,扩大益生菌队伍,抑制有害菌,重塑肠道的菌群平衡。
然而,在补充益生菌的时候未使用正确的方法,你可知道这样做,会让你补充的益生菌都浪费了!
雷区一:吃剩的益生菌,下次继续吃
对于年纪尚小的宝宝,可能吃不下一整包的益生菌制剂。这时候,家长们就会把剩下的半包收起来,留到下次服用。
要知道,绝大多数益生菌都是厌氧菌,通俗来说就是不能暴露在空气中。益生菌制剂拆开后,即使是用夹子夹上,也无法实现完全隔绝空气的效果。这时,余下益生菌的活性就会大打折扣。下次再给宝宝服用时,自然也就没有明显的效果。
建议在拆封后,要尽快服用整包益生菌,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影响益生菌的活性。
雷区二:益生菌使用热水冲服
虽然给宝宝喝热水是一个好习惯,但益生菌并不适合用热水冲泡,“娇贵”的益生菌并不能承受热水的温度。
正常情况下,益生菌的最适温度与人体体温接近,约为37℃。而一旦用40℃以上的热水冲泡,很容易杀死益生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此外在贮存益生菌制剂时,需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比如有的益生菌制剂需要冷藏贮存,有的室温下贮存即可。如果放错了地方,益生菌的活性将会大打折扣。
雷区三:腹泻症状出现好转,马上停用益生菌
宝宝腹泻,不少家长会选择给宝宝服用益生菌来改善腹泻症状。当宝宝停止腹泻时,家长可能觉得效果达到了,就没有必要再继续服用下去。
然而,益生菌调理肠胃是有一个时间的过程。虽然腹泻停止了,但大便并不会立刻恢复正常。此时还应该继续服用益生菌,进一步壮大益生菌队伍,抑制肠道内的有害菌。
所以,在宝宝腹泻症状好转后,建议继续服用1-2周的益生菌。
雷区四:为了节省服用次数,益生菌与抗生素等药物一起吃
当宝宝得了细菌性腹泻后,医生会处方一系列抗生素,如头孢、青霉素类,还可能有肠粘膜保护剂等。有些家长为了节省服药次数,一次性将抗生素、肠粘膜保护剂加上益生菌一起服用。
殊不知,抗生素既然能杀死肠道内的病菌,同样也能杀死益生菌,而肠粘膜保护剂会吸附在肠道内壁,影响益生菌在肠道内定植。
如果这三类药物都需要服用,建议首先服用抗生素,1小时后服用肠粘膜保护剂,再过1小时服用益生菌,这样才能发挥益生菌调节菌群的作用。
现在,益生菌狂欢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扫描图中北京白癜风最好医院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