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仔猪腹泻病的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治方案

时间:2017-8-11 7:36:54 来源:腹泻_腹泻治预防治疗网站 作者:佚名

春季细菌、病毒滋生繁殖,而仔猪的抵抗力较弱,极易引发仔猪腹泻。我公司技术人员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将断奶前仔猪腹泻病的致病因素及其防治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期为各养殖场提供参考,尽可能的预防该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随着春季气温升高,仔猪腹泻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尽管当前对该病的研究在管理、营养、防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仔猪腹泻仍然是春季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复杂,给预防、治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轻度腹泻会导致仔猪营养不良及生长受阻,严重腹泻则导致仔猪脱水、成为僵猪、甚至死亡,发病率通常在20%-%,死亡率在10%-20%,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中成本草仔猪腹泻病的类型

一、病毒性腹泻:

1、猪流行性腹泻:主要发生于冬末春初的寒冷季节,以11月份至翌年3月间发生较多,各个年龄段的猪均易感染,但以1—5日龄内的仔猪感染率最高,症状最为严重,病死率也最高。病猪体温正常或稍微升高,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日龄较大的猪症状较轻,日龄较小的猪症状较重。仔猪发病初常发生呕吐,排灰色或黄色粥样或水样稀便,恶臭。剖检病死猪可见小肠肠管胀满,充满黄色内容物,肠壁变薄,肠系膜呈树枝状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2、猪传染性胃肠炎:对各个年龄段的猪均易感染,但以2周龄以下的猪较为多发,且死亡率较高。患病仔猪常在吸吮母乳后发生呕吐,不久出现剧烈腹泻,排黄色或灰色水样稀便,粪便中常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小块,恶臭,病猪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

3、轮状病毒病:以冬末春初季节最为多发,且多发生于2月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较高,可达50%以上。病猪精神沉郁,不愿走动,常于采食后发生呕吐,排黄色或灰褐色水样或糊状稀便,并常因腹泻脱水在3—7天内死亡。另外,仔猪发生猪瘟和猪伪狂犬病也有腹泻的症状,但患有猪瘟的病猪一般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二、细菌性腹泻

1、仔猪红痢:由C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主要发生于出生3日龄以内的仔猪,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患猪以排血红色痢便和肠黏膜坏死为特征。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血红色痢便,有的病猪粪便中含有坏死组织碎片和小气泡,恶臭。多数病例呈急性发生,患猪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最急性病例1~2天死亡,急性病例5—7天死亡,少数慢性病例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剖检病死猪可见肠腔内充满血样的内容物,肠黏膜充血、出血、易脱落,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肿胀。

2、仔猪黄痢:病原体为大肠杆菌,主要发生于出生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出生1~3日龄的仔猪最为常见,该病以夏季较为多发,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口渴,迅速消瘦,排黄色或黄白色糊状粪便,粪便中含有乳凝物小块,腥臭。严重病例者患猪肛门松驰,排粪失禁,玷污尾部、会阴和后腿部,肛门呈红色或紫红色。剖检病死猪可见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空肠,回肠次之,结肠较轻。

3、仔猪白痢:由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气候剧变,阴雨潮湿,母猪乳汁不足、乳汁过浓或过稠等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该病多发生于7—30日龄的仔猪,以7~14日龄的仔猪最常见且发病较为严重,1月龄以上的仔猪较少发生,病程一般2—7天,病猪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或糊状的腥臭粪便为特征。病猪拱背,被毛粗乱,肛门周围粘满粪便。剖检病死猪可见结肠内容物呈浆状、糊状或油膏状,呈乳白色或灰白色,部分粘附于黏膜上,不易完全剥离,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4、猪痢疾:由肠道内猪密螺旋体与肠道内厌氧菌相互作用而发病。多发生于7—12周龄的仔猪。病猪发病初期体温达40—41℃,排黄色或灰色软便,不久减食,后期粪便呈水样,常混有血液、粘液和黏膜,随之粪便呈油脂样或胶胨状。病猪拱背吊腹,迅速消瘦,食欲减退,渴欲增加,最后患猪因脱水衰竭而死亡。

5、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多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多雨潮湿季节较为多发。急性型病例呈败血症症状,患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病初发生便秘,随后则下痢,排恶臭稀粪,病后2~3天,病猪的鼻端、两耳及四肢内侧皮肤发紫,病猪精神萎靡,低头呆立,步态摇晃,体温下降,不久则死亡。该病以慢性型最为常见,病猪体温稍有升高,精神不振,病初发生便秘,后呈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排淡黄色或黄绿色恶臭稀便,并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状絮片,病猪呈渐进性消瘦。剖检病死猪:急性型病例呈败血症病理变化:慢性型病例肠黏膜呈弥漫性坏死性糜烂,表面被覆一层灰黄色或黄绿色易剥离的麸皮样物质,肠壁粗糙增厚,肝、脾和肠系膜淋巴常可见到针尖状灰黄色坏死灶或灰白色结节。

三、寄生虫性腹泻

仔猪因寄生虫病引起的腹泻常以球虫、蛔虫、锥虫引起的腹泻较为多见,多以20日龄以上的猪较易发生,一般患猪呈慢性经过,通常病猪腹泻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贫血等症状,有些病例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有些病例伴随有体温升高症状。病猪发育不良,逐渐消瘦,衰竭死亡或形成“僵猪”。

 四、非疾病性腹泻

  1、仔猪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引起仔猪腹泻:因为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消化机能不够完善,由于仔猪的消化酶分泌不足及胃内容物pH值偏高(一般大猪的正常胃内容物pH值为3~4,而仔猪的胃内容物pH为5~7),小肠绒毛发育滞后,胃蛋白酶的活性较低,仔猪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能力较差,如在哺乳仔猪补料和断奶仔猪饲喂的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不仅造成蛋白质饲料的浪费,加大了仔猪的养殖成本,而且极易引起仔猪消化不良而发生腹泻。

  2、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过高引起仔猪腹泻:猪是杂食动物,饲料中适量的粗纤维含量可以促进其胃肠蠕动,增强猪的消化功能,但若粗纤维含量过高将会适得其反,特别是饲喂仔猪,如饲喂仔猪的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超过4%,将不仅会导致仔猪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下降,而且极易引起仔猪腹泻,另外,饲料中加入过量的钙和氯,微量元素中铁含量过高,均会引起仔猪腹泻。

  3、营养因子缺乏引起仔猪腹泻:仔猪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矿物质或其他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锌、硒、铁、铜),会导致仔猪的抵抗力降低而出现下痢。患病仔猪排淡黄色、白色、灰绿色糊状或水样恶臭稀粪。

4、应激因素引起仔猪腹泻:由于仔猪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对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后母仔分离,饲料变化,仔猪分群、同群仔猪发生变化,免疫注射,阉割以及温度、湿度及环境变化等,仔猪均非常敏感,会引起仔猪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最终会导致仔猪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此外,仔猪饲喂霉烂变质的饲料,冰冻饲料以及未经煮熟的豆制品,均易导致仔猪发生中毒而引起腹泻。

中成本草仔猪腹泻病的综合防治对策

仔猪腹泻病是多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养猪场应对本场的生产条件、饲养管理以及疾病控制措施等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该病。

1、加强饲养管理安全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防止外来疫病的传入,另一方面要加强卫生消毒以减少生产区内病原微生物。应实行全进全出,对固定的圈舍进行全面消毒,猪舍定期消毒,并保持清洁、干燥、适宜的温度、良好的通风、合理的饲养密度,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2、加强猪群饲养管理以及饲料营养均衡:首先满足猪只的营养需要,哺乳母猪和仔猪应该饲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避免饲料原料发霉、变质;避免高植物性蛋白饲料大量应用;保持动物、植物性蛋白的合适比例。同时做好仔猪补饲工作,从仔猪出生一周起至哺乳期结束,应保证每头仔猪每天摄入饲料量在0.75kg以上,让仔猪胃肠功能得到充分锻炼,以增加猪群自身抵抗力。

3、免疫预防:掌握养殖场猪群疫苗接种的状况和以前是否出现过腹泻性传染病有助于诊断。还应当检查防疫具体落实情况,以确定是否由于预防程序(疫苗或用药)措施不当而使疾病复发,必要时用实验室手段对疫病进行监控。

4、药物防治:应用药物控制仔猪腹泻应选择敏感性强的药物,要早用药、药量足、疗程短;制订完整的猪群药物保健计划,仔猪在断奶、转群或者其它应激因素时,除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外,还应加入抗应激、抗病毒、调理肠道菌群方面的中药制剂或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临床使用表明,我公司生产的整肠安、泻痢宁、四黄止痢、黄栀口服液、复方黄芪、人参叶口服液对于仔猪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有显著效果。

仔猪病毒性腹泻推荐使用方案(10日龄内):板青颗粒+黄栀口服液(或整肠安)

01

主治各种病毒性疾病:抗病毒范围广、能力强、有效对付各病毒株变异。

用法用量:每克兑水50-公斤,灌服:2-5ml/次,2次/日,连用3-5天。

02

主治仔猪腹泻。

用法用量:适量温开水冲兑后灌服,2-5ml/次,2次/日,连用3-5天。

其他仔猪腹泻推荐使用方案:芪板青颗粒+护肝颗粒+黄芩地锦草散

注:在养殖过程中,猪场应对药物进行药效观察和筛选。为了兼顾仔猪腹泻各病原的控制,可以选择性地对母猪进行投药:种母猪产前产后各喂1周,种公猪每月喂1周。

产前母猪推荐使用方案:护肝颗粒+四黄止痢

产后母猪推荐使用方案:芪板青颗粒+双黄败毒颗粒+护肝颗粒

种公猪推荐使用方案:芪贞增免颗粒+护肝颗粒

目前对病毒性腹泻无特效治疗方法,但可选用抗应激、抗病毒中药配合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以控制或减轻并发、继发感染,降低死亡率。

赞赏

长按







































早期白癜风治的好吗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isyw.org/fxzl/134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