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味药食同源再平常不过,厨房里解鱼虾蟹毒,提味增鲜;中医手里更是千般变化,起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等用处。
相信有朋友已经猜到,正是——但是要区分:咱们厨房里常用的是,但临床用药,会根据病人病症、病情病况来区别,是用或是,大家要注意一点,虽干姜、生姜都可入药,但用处有明显区分。
先说像是生姜切开之后,姜味儿离几米远都能闻到,这就是它的辛散之力。尤其是对于胃寒、呕吐的人来说,在温开水中加入点生姜汁,能帮助身子快速温暖起来,同时还能止呕止暑。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它“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一个“博”字就已经讲出了它在厨房、在药方中的作用。
生姜从中医角度看来:味辛,性温,归脾、胃二经;有认真的朋友可能看到“辛温”二字,就想到了我之前说的“辛温”类草药都对疼痛,痹痛有用处,这个道理在此依旧说得通。
像是类风湿患者、强直患者常有的晨僵、痹痛,胃病患者常见的便溏、食欲不振、胃寒腹中冷痛等,都把生姜拿出来用,举个前2周的事情:
2周前有一位老朋友找到我,为什么说他“老朋友”呢,强直十多年,在我处就诊将近半年,稳定后也不见复发,就诊的一来二往间,除了病情还经常说些家长里短,如此就成了老朋友。
他刚开始也没说病情,聊天中就说吃不下饭,没有食欲,还总拉肚子,一天跑几趟。问起来才知道是头天晚上在夜市吃的饭,回到家因为天气炎热(那时郑州气温常在38.39度),从冰箱里拿了冻西瓜吃,一吃不打紧。
从第二天早上开始,就早早地跑去厕所拉肚子了,肚子里明明空的却也不想着吃饭,还常觉咽喉有东西往上翻一样。这明显是胃寒所致,夜市那晚我没问,但估计差不多,肯定有饮冰饮料或啤酒,回家又冻西瓜,要知道西瓜可是有“天然白虎汤”的称号。
寒上加寒,胃不难受才有问题!叮嘱回去熬点姜糖水作罢,也可以早起吃一片生姜。几天后再见面问其情况,他一顿夸奖中医的神奇,说没想到这么简单就解决了。(对症才是大前提)
姜糖水只是一个小例子,像桂枝汤里生姜搭配大枣可调营卫;像茯苓桂枝汤里用上生姜的辛散升肺气;吴茱萸汤里用生姜止呕逆,小小一味生姜,用处极大也。
再说先说明一点,干姜不是咱们放在阳台或者庭院里晒干就能称得上“干姜”了,中药炮制是有独特的工序和手法的,以便发挥药材本身最佳作用,所以不要误会咱们说的干姜就是“晒干的姜”。
再者干姜性味辛,热,走的是脾、胃、肺三经,它的用处对比生姜又要宽广许多,因为上面也说到:经过炮制之后能发挥最大作用,所以干姜对心腹冷痛、肢冷脉微、风寒湿痹、吐泻、阳虚等人群都有大用。
就拿风湿免疫系统的类风湿和强直患者来说,很多人都有晨僵、四肢怕风畏寒,或者患者受寒见凉之后症状加重,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带干姜的四逆汤等方剂进行加减,当然要具体辨证后使用。
四逆汤中就是用干姜辛热,起温中散寒又温阳守中的作用,与附子做搭档增强回阳救逆的作用。在《本草求真》里还有一句“(干姜)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有附子不姜不热之句”的记录,像“干姜附子汤”这类写在名字上的,就不再展开说了。
哪些人适合?哪些人不适合用?由此可见,生姜作用宽广,干姜作用更甚。像如今我们即将入伏,若平时见有食欲不佳、胃中冷痛,或是平常就怕冷,手足不温、易腹泻的朋友来说,平常饮食或生活里适当增加姜的摄入,用以“小养生”或温中散寒,也算合适。
说了哪些人群适合,再说些不适合的人群:①阴虚体质的人,就是平常晚上睡眠不佳,容易手足心热的人;②肝炎病人③经常口腔溃疡、有口气的人④有胃溃疡、平常燥热咳嗽的患者不适合。
再有姜作用虽广,记得不宜过量。小小一味就这么妙,想想中医文化里还有无数的中药,希望你也能够走近中医,了解中医,发现它的美!
我是中医王振亮祝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