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断奶腹泻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时间:2017-9-6 9:10:56 来源:腹泻_腹泻治预防治疗网站 作者:佚名

在养猪生产中,普遍采用早期断奶以提高母猪生产性能和猪舍的利用率。但由于其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未能跟上,往往会引起大量仔猪腹泻,轻则影响生长发育,重则导致死亡。仔猪断奶腹泻是发生于断奶仔猪的一种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仔猪断奶腹泻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一、仔猪断奶方式的选择

仔猪断奶时间关系母猪年产仔窝数和育活仔猪头数。一般在工厂化、集约化养猪场,仔猪可在4~5周龄断奶,农户散养猪可在7周龄左右断奶。仔猪断奶方法有逐渐断奶法、分批断奶法和一次性断奶法。

1.一次性断奶法。一次性断奶即到断奶日龄时,一次性将母、仔分开,一般采用将母猪赶出原栏,留全部仔猪在原栏饲养1周,然后再转移至保育舍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工省时,操作简单,并能促使母猪在断奶后迅速发情,适合规模化养猪场;不足之处是突然断奶后,母猪易患乳腺炎,仔猪也会因突然受到断奶刺激,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因此,要在断奶前3天左右适当减少母猪的饲喂量。

2.分批断奶法。即根据仔猪食量、体重大小和体质强弱分别先后断奶,将体重大、发育好、食欲强、体格健壮的仔猪及时断奶,而让体弱、个体小、发育差、食欲差的仔猪继续留在母猪身边,适当延长其哺乳期,以利弱小仔猪的生长发育。采用该方法可使整窝仔猪都能正常生长发育,避免出现僵猪,但断奶时间拖得较长,会影响母猪发育配种,进而影响母猪年产仔窝数。

3.逐渐断奶法。在仔猪断奶前4~5天,把母猪赶到离原圈较远的地方,每天将母猪放回原圈哺乳数次,逐日减少放回哺乳的次数,第1天4~5次,第2天3~4次,第3~5天停止哺乳。这种方法可避免引起母猪乳腺炎或仔猪胃肠疾病,对母、仔猪均较有利,但费时、费工,不适于产床上饲养的母猪和仔猪.

二、仔猪断奶腹泻的防治

仔猪断奶后腹泻由多种原因引起,饲料和饲养环境的变化、疾病等都会引起仔猪断奶后腹泻,且不易治疗。

1.预防措施。预防仔猪断奶后发生腹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创造适宜仔猪生长发育的保育条件。

断奶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是30~40℃,41~60日龄为21~22℃,60日龄以上为20℃。断奶仔猪猪舍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5%~75%。猪舍内外要经常清扫,定期消毒,杀灭病菌,防止传染病发生。②合理的营养调控。实行自繁自养的规模养殖场,可在仔猪20日龄左右实行强制补料措施,使其及早建立免疫耐受力。③补饲高品质乳猪饲料。

④服用微生物态制剂预防仔猪断奶腹泻发生,按1∶的比例给断奶仔猪饮用复合微生态制剂水溶液。

仔猪专用:

仔猪30日龄后随着消化机能的逐渐完善和体重迅速增加,食量大增,进入旺食阶段。为了提高仔猪的断奶重和断奶后成年猪对饲料的适应能力,应加强这一时期的补料工作。可在饲料种添加营养性添加剂,农盛乐戒料香养猪收益主要来源于仔猪成活率的高低,高的成活率,多提供出栏猪的数量是养猪效益提高的前提,但是一般冬天仔猪发病率在20%-30%之间,严重影响影响养殖户经济效益,断奶后10天的腹泻以及断奶后15天的呼吸道疾病是造成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农盛乐结合仔猪生长状况研发戒料香产品,含有多种有益活菌,旨在增加修复仔猪肠道结构形态完整性,降低发病率。

主要优势;

1.降低发病率,减少仔猪死亡率

2.改善消化系统,保持仔猪长期健康

3.降低圈舍臭味,预防呼吸道疾病

4.调整仔猪肠道菌群,促进免疫器官发育

5.提高采食量安全无副作用

主要是拌料使用,干料湿料均可

每公斤可拌-0公斤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怎样能治疗好吗
白癜风最好治疗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isyw.org/fxzl/161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