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的主要特征:
起病急,病情重,先吐后泻,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每日可达10—20次,并伴有口渴,尿少等脱水症状,病程有自限性,一般5—7天,长的可达3周,如及时治疗后大多数较快治愈,极少数可合并严重电解质紊乱、脑炎、肠套叠和病毒性心肌炎而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1、勤洗手。
家长处理完腹泻宝宝的排泄物后一定要彻底清洁被呕吐物排泄物污染过的物品以及双手;给孩子和家人准备食物之前,上完卫生间之后,给孩子换尿布之后也要仔细清洁双手;以杜绝病毒的传播。
2、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生冷食品,宝宝的餐具及食物更要要注意清洁和卫生,在喂孩子喝奶或吃饭前洗手,用流动的水清洗,这点非常重要。
3、避免接触腹泻患者。
避免到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如果孩子已上幼儿园,发生秋季腹泻,要暂停入园,在家调养,以杜绝病毒传播。
4、注意用品卫生。
宝宝使用的玩具,能够触摸到的物品、家具要勤洗擦。
5、接种疫苗。
服用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办法。口服轮状病毒的活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对A群轮状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口服轮状病毒的有效预防期平均是11.25个月(95%的接种儿童),一年接种一次即可。
另,接种了疫苗并不是说宝宝就能%不被感染,只是会降低被感染的几率以及减轻感染的症状,所以妈妈还是要注意预防哦~
常见错误处理方式
擅自使用抗生素
选择静脉输液。
不注意孩子脱水程度。
正确的急救措施
一、急性腹泻
1.营养治疗原则
急性期禁食,急性水泻期需暂时禁食,使肠胃完全休息。必要时由静脉输液,以防失水过多而脱水;不需禁食者,发病初宜给清淡流质饮食,以咸为主。早期禁牛奶、蔗糖等产气的流质饮食。有些患者对牛奶不适应,服牛奶后常加重腹泻。排便次数减少,症状缓解后改为低脂流质饮食,或低脂少渣、细软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及软食。注意补充维生素。
2.食物选择
1)宜用食物:
病初宜选蛋白水、果汁、米汤、稀藕粉,薄面汤,去油肉汤等;症状缓解后选大米粥、藕粉、烂面条、面片等;腹泻基本停止后,可供给面条、粥、馒头、烂米饭、瘦肉泥等;多选择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鲜橘汁、果汁、番茄汁、菜汤等。同时补充益生菌制剂。
2)忌(少)用食物:
酒;
肥肉,油脂多的点心;
坚硬及含粗纤维多的蔬菜;
生冷瓜果及冷饮等。
二、慢性腹泻
1.营养治疗原则
1)低脂少渣饮食:
每天脂肪40g左右,过多不易消化并加重胃肠负担,刺激胃肠蠕动加重腹泻,故植物油也应限制,并注意烹调方法,以蒸、煮、汆、烩、烧等为主,禁用油煎炸、爆炒、滑溜等。注意给与少渣或无渣饮食,少渣饮食可减少肠蠕动、减轻腹泻,当腹泻次数多时最好暂时不吃或尽量少吃蔬菜和水果。
2)高热能:
为改善营养状况,应给高能量饮食,并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增加过快,营养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
3)高蛋白:
蛋白质g/d左右。
4)注意维生素和益生菌的补充。
2.食物选择
1)宜用食物:
细挂面、粥、烂饭,馄饨,面包或馒头等。
鲜果汁、番茄汁等。
2)忌(少)用食物:
生冷瓜果、冷拌菜等;
含粗纤维多的粗粮、韭菜、芹菜、榨菜等;
坚硬不易消化的肉类如火腿、香肠、腌肉等。
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酒、芥末、辣椒粉。
产气多的食物如萝卜,南瓜,甘薯等。
肥肉、油酥点心等高脂肪食物。
得了小儿秋季腹泻怎么办?
对于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目前还没有治疗的特效药,只能采取补充口服电解质补充液来补充水分,预防宝宝脱水并缓解症状。
因为轮状病毒不怕胃酸,一旦感染后,病毒极易在肠道内迅速增殖,会影响肠道对盐类、木糖和水分的正常吸收,引起腹泻。所以感染者粪便中一般都带有轮状病毒,在宝宝感染后的2天左右开始排出,最多排泄6天。所以轮状病毒引起小儿秋季腹泻的病程一般在5~8天左右,只要护理得当,就可逐渐自愈。
1、补充体液预防脱水
人体内的水分称为体液,组成人体的细胞时刻离不开水分,人体血液中80%是水分,水是体内营养和代谢产物的溶剂和载体,所以水对于人体健康来说非常重要。
人体如果出现脱水导致体液大量丢失后,会对脏器功能产生影响,严重甚至会威胁生命。所以一旦宝宝出现腹泻,妈妈应及时为宝宝补充体液,预防重度脱水。
补什么?
当宝宝发生轻度和中度脱水时可用口服补液盐兑水喝,不仅可补充水分,还能补充丢失的电解质。建议用ORS口服补液盐,便宜且安全,可参照说明书进行冲兑。口服补盐液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腹泻宝宝体液补充剂。
补多少?
以下为宝宝口服补盐液估计摄入量参考:
注:以上数据来自AAP,其量为普通宝宝最小需求剂量,大多数孩子需要摄入更多,妈妈应以此数据为参考,根据宝宝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请遵医嘱)。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