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症

时间:2017-12-7 9:15:53 来源:腹泻_腹泻治预防治疗网站 作者:佚名

anorexia

厌食(anorexia)是较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主要有两种病理生理因素:一种因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影响消化功能,使胃肠平滑肌张力低下,消化液分泌减少、酶的活性降低;另一种是中枢神经系统受人体内外环境刺激的影响,使对消化功能的调节失去平衡。厌食是精神性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小儿至三十岁的年轻女性,但也有约十分之一的患者为男孩和年轻男子。1病情概述

厌食在小儿时期很常见,主要的症状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这些症状不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且常出现在其他系统的疾病时,尤其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时。因此必须详细询问有关病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其原发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厌食其实是指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或各种急慢性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食量显著减少严重的厌食可影响生长发育造成营养不良以长期不思乳食为主一般情况尚好无腹部胀满呕吐腹泻等症。

2临床诊断

厌食是儿科经常遇到的主诉。要弄清是否确系厌食。有的家长过分要求小儿进食,有时小儿食量变化较大或偏食,可误认为厌食。要从病史、体检和必要的化验检查深入了解,以除外消化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对消化道的影响。详询小儿家庭和学校环境,有无影响进食习惯的因素。

3病因学

①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慢性肠炎、各种原因的腹泻及慢性便秘等都是常见的原因。

②消化道变态反应及服用易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物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氨茶碱等也可导致厌食。

③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胶原病、贫血、及一些慢性感染等。

④锌缺乏和缺乏某些内分泌时,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④其他如肝功能不全、高血压、酸中毒、尿毒症、以及心功能不全消化道淤血。

⑥近年来较多增加的维生素A和/或维生素D中毒等。出现月经失调或暂停。对身材和体重过份重视,已成为对自己评价的标准。对肥胖极端恐惧,有很强的欲望想要减轻体重。减肥成为一种习惯,就算体重已是过轻,但仍然把减肥挂在口边。短期间内体重急遽减轻,使体重降至标准体重的75%至85%以下 

(1)饮食习惯不良或饮食结构不合理

平素给孩子吃较多的零食;夏天摄入冷饮、饮料过多以及吃饭不定时;父母过分注意孩子的饮食情况或常常以强迫手段要求孩子进食等不良因素,均可影响孩子正常食欲。部分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在饮食结构安排中,蛋白质(蛋、肉、乳类)或糖类(甜食、巧克力等)所占比例过大,长期如此,不仅将造成孩子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此外,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和糖,还可引起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发生障碍,或使孩子过于肥胖。食物结构中蛋白质、脂肪、糖和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比例不平衡,还可造成孩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所以应注意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习惯。主食和菜肴应尽量全面和多样化。此外,对小婴儿长期给予刻板的乳类、米粉喂养,或一次进食过多均可引起孩子的轻度厌食现象,但常常是一次性的。故对婴儿及时添加辅食喂养(如蒸鸡蛋、加菜汁的稀饭、面条等)是增强其食欲的有效办法。

(2)气候因素

天气过热或湿度过大,可影响神经调节功能和消化液的分泌而引起孩子食欲不振。所以一年中以夏天孩子的胃口不佳现象为明显。

孩子厌食最常见的为一些心理因素:

1.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不良心理刺激如惊吓、恐惧、紧张、悲哭等,均可能引起消化功能紊乱,食欲减退;

2.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限制孩子的活动,如禁止与其他儿童玩耍,在进餐前和餐桌上训斥孩子,都会影响儿童情绪和食欲,导致孩子厌食;

3.当孩子食欲不振时,采用强制手段或威吓办法逼迫孩子进食,往往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拒绝进食;

4.过分溺爱,无限制迁就孩子,使孩子养成任性,动不动就以不吃饭来威胁大人以达到目的的习惯;

5.生活无规律,孩子睡得过迟,以致睡眠不足,过度疲乏,引起厌食;

6.一次吃得太多,“吃伤了”,或进餐时缺乏同年龄的伙伴,或食物烹调不佳,或进餐环境混乱,均可使孩子食欲低下,导致厌食。

4治疗措施

1、中医治疗厌食分三个证型:①积滞不化(不思纳食,或食物无味,拒进饮食,形体偏瘦,而精神状态尚可,二便基本正常;治疗用消积健脾法);

②胃阴不足(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少润泽,大便多干结,舌苔少,舌质偏红等;治疗用养胃滋阴法);

③脾胃气虚(精神较差,面色萎黄,厌食、拒食,若稍进饮食,大便中夹有不消化残渣,或大便不成形,容易出汗,舌苔薄白等;治疗用健脾益气法)。

常用于厌食的非处方药

药名:健胃消食片功能与主治: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组成与规格:太子参,陈皮,山药,麦芽(炒),山楂。每片0.5克。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7岁以上儿童1/2量;3~7岁1/3量。用药观察:吞服困难的小儿可用水化服。

药名:小儿消食片功能与主治:消食化滞,健脾和胃。用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食滞,疳积。组成与规格:鸡内金(炒),山楂,六神曲(炒),麦芽(炒),槟榔,陈皮。每片0.3克。用法用量:口服。1~3岁每次2~4片,3~7岁每次4~6片,成年人每次6~8片,每日3次。用药观察:吞服困难的小儿可用水化服。

药名:小儿参术健脾丸功能与主治:开胃,健脾,止泻。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面黄肌瘦,精神不振。组成与规格:党参、芡实(麸炒)、莲子肉(土炒)、六神曲(麸炒)、薏苡仁(土炒)、白术(土炒)、白扁豆(土炒)、陈皮、麦芽(清炒)、甘草(蜜炙)、山药(麸炒)、山楂(清炒)、茯苓。每丸重3克。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三岁以下小儿酌减。 药名:小儿健胃糖浆

功能与主治:健脾消食,清热养阴。用于脾胃阴虚,厌食或拒食,面色萎黄,体瘦,口干,食少饮多。禁忌证:因饮食不节而致积滞内停者不宜。药物相互作用:忌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组成与规格:沙参,稻芽,白芍,玉竹,麦芽(炒),山楂,麦冬,陈皮,荷叶,牡丹皮,山药。   用法用量:口服。儿童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周岁以内婴儿4毫升。

药名:小儿喜食糖浆功能与主治;健脾,消食,化积。用于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组成与规格:六神曲(炒),枳壳(炒),白术(炒),山楂、稻芽(炒),麦芽(炒)。每瓶毫升。用法用量:口服。1~5岁每次3~5毫升,5岁以上每次10~15毫升,周岁以内1~3毫升,每日3次。其他剂型:小儿喜食片,口服,1~3岁每次2~3片,3~5岁每次3~5片,5岁以上酌量增加,每日3次。

药名:启脾丸功能与主治: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稀。慢性胃肠炎、贫血等见上述症状者可服用。药物相互作用: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组成与规格:人参,白术(炒),茯苓,甘草,陈皮,山药,莲子(炒),山楂(炒),六神曲(炒),麦芽(炒),泽泻。每丸3克。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3岁以内儿童酌减。

药名:小儿胃宝丸功能与主治:消食化积,健脾养胃。用于伤食伤乳,呕吐泄泻,脾虚胃弱,消化不良。组成与规格:山楂(炒),山药(炒),麦芽(炒),六神曲(炒),鸡蛋壳(焙)。每丸0.5克。用法用量:口服。1~2岁每次2~3粒,3岁以上每次5~6粒,每日3次。其他剂型:小儿胃宝片,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3岁以上酌增。用药观察:吞服困难的小儿可用水化服。

药名:龙牡壮骨颗粒功能与主治:强筋壮骨,和胃健脾。用于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对小儿多汗、夜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等症也有治疗作用。组成与规格:党参、黄芪、麦冬、龟板(醋制)、白术(炒)、山药、五味子(醋制)、龙骨、牡蛎(煅)、茯苓、大枣、甘草、乳酸钙、鸡内金(炒)、维生素D2、葡萄糖酸钙。性状:颗粒,每袋装5粒。黄色或黄棕色的颗粒;味甜。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二岁以下一次5克,二岁至七岁一次7克,七岁以上一次10克,一日3次。

2、应正确诊断病因和治疗原发病。

对症治疗应着重恢复小儿的消化功能。主要用中医疗法、针灸疗法、捏脊疗法。在此同时注意改善饮食内容和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并纠正家长对小儿饮食的不正确态度。必要时可给硫酸锌10mg,放糖浆内饲婴,每日1~2次。如检查血锌低下,可用硫酸锌2~3mg/kg?d,疗程1~3个月。锌能使味蕾细胞迅速再生,改善味蕾的敏锐度,又能提高消化功能,对缺锌的患儿有效率高达90%以上。

(1)中医疗法中医称厌食为纳呆,主因脾胃功能失调。由于脾胃素虚,或喂养不当、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所致。临床分为虚、实两证:偏实证者治以消导为主;偏虚证者治以调补为主,并结合临床随症加减。

实证因停食停乳引起脾胃失调,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手足心热,睡眠不安,腹胀或腹泻。舌苔黄白腻,脉滑数。治以消食化滞化,常用保和丸方加减。

处方举例一:藿香9g,胡连3g,陈皮6g,建曲9g,焦山查9g,茯苓9g,鸡内金9g

处方举例二:山药9g,川明参9g,鸡内金9g,苡仁9g,稻芽9g,麦芽9g。

虚证体质虚弱或久病元气耗伤,致使脾胃消化无力,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精神倦怠,乏力,或大便溏稀。唇舌较淡,舌无苔或少苔,脉细弱无力。治以健脾益胃法。常用理中汤加减。

处方举例一:党参9g,白术9g;茯苓9g,草蔻3g,干姜3g,生谷,麦芽各9g。

处方举例二:党参9g,茯苓9g,焦术3g,甘草3g,焦查6g,川朴3g,生麦芽9g。

加味法以上二证均可随证选加下列药物:①潮热加骨皮9g,白薇9g;②腹泻加山药9g,莲肉9g;久泻加赤石脂9g,诃子6g;③消瘦不思食加启脾丸继服;④气逆加砂仁3g,千年健9g;⑤虚甚加黄精9g;⑥腹胀加莱菔子3g;⑦厌食顽固者加丁香1.5g;⑧婴幼儿停食停乳或便秘加一捻金,每次0.3~0.6g,日2~3次。⑨出汗多者加生牡蛎15g,浮小麦9g。

(2)针灸疗法可灸足三里、合谷、中脘、梁门穴。

(3)捏脊疗法对厌食效果好,特别是对虚证。

(4)家庭推拿疗法

孩子的“厌食”,除了依靠一些药物来帮助消化开胃外,家庭中可用推拿手法来增加孩子的食欲。首先准备好推拿所需的物品,取一张小桌子或茶几,上面铺上毯子,准备一点滑石粉或痱子粉(为的是推拿时不损伤小儿的皮肤)。让孩子排去小便,推拿一般在饭前进行,因为饭后推拿会引起小儿呕吐。每日1次,每7天为1疗程。具体方法如下:让小儿仰卧,成人的右手食指、中指并拢,沾上滑石粉,两手指按在小儿肚脐上顺时针方向按摩下。

成人用手掌心沾上滑石粉,沿着小儿的腹部,满腹顺时针方向按摩下。

让小儿反过来,趴在桌上,在小儿的屁股沟顶端(此为针灸的穴位“下七节”),成人用大拇指沾上粉,往屁股下方推50下。(注意:如果是腹泻的小儿,穴位要往上推,也就是往脊背的方向推,穴位叫“上七节”。)

这种按摩的方法效果较好,简便易行,父母可以在家中进行,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随意中断。如果厌食严重的小儿,可连续推拿两个疗程。手法要适当,过轻或过重都不适宜。消除孩子厌食的心理因素父母应注意孩子的进餐心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

1、就餐环境要舒适、清洁优美、空气新鲜,餐室、餐桌要洁净,餐具要卫生。有人做试验,红色的餐具可促进幼儿消化液的分泌。就餐时可以听点轻音乐,但不可边吃边看电视。

2、餐前气氛应轻松、愉快、积极,准备饭菜时,可与孩子一起去市场买菜,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剥豆子、摘菜等。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摆放小碗、小汤匙,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家务,使孩子觉得自己做的饭菜更有味道,提高进餐的积极性。

3、父母情绪平静、和气,进餐时对孩子不要过分迁就,否则会加重其消极心理,对偏食、挑食起助长作用。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可采取训斥、恐吓、惩罚等强制性手段,否则会使孩子产生畏惧逆反心理,甚至拒绝吃饭。

4、提高烹调水平,变换花色品种,辅以恰当的评价。幼儿对色、香、味俱佳的新品种饭菜十分敏感,初次接触某种食物时,成人的正确评价可起到“向导”作用。如成人说“这种菜吃了能长高”,“这种菜吃了有劲”,孩子会乐于接受的。

5、当幼儿不愿吃某种食物或不愿进餐时,不要消极打骂,可以让其暂时离开餐桌,饭后再慢慢讲道理。这样可满足幼儿希望成人尊重的心理,从而使孩子能顺利进餐。

6、顺其自然,不强迫孩子。在孩子食欲不振时少吃一顿并无多大妨碍,反而可借此让已疲劳的消化腺有一个休整机会。对儿童消化功能恢复有益。多数孩子饿了自然会产生食欲,自然会吃。有些父母担心孩子营养不良,强迫孩子多吃,并严厉训斥、非吃不可,这对孩子的机体和个性都是一种可怕的压制,使孩子认为进食是极不愉快的事,逐渐形成顽固性厌食。

此外,每个家庭都应有就餐的固定房间、餐桌,每人有固定的坐位,养成好的习惯,可以增加食欲,切忌捧着饭碗边走边吃边玩。

5补锌治疗厌食

锌是人体生理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机体含锌2—2.5克,人体内的锌主要存在于肌肉、骨骼、皮肤(包括头发)中。   

锌可通过其参与构成的含锌蛋白对味觉和食欲发生作用,从而促进食欲。锌可参与肝中维生素A的动员,维持血浆维生素A浓度的恒定,对于维持正常暗适应能力有重要作用。 

锌对于皮肤健康也是必需的。此外,锌还可促进伤口的愈合,增强机体抵抗力。   

人体缺锌,特别是对于生长期儿童影响更为明显。其临床表现是:生长迟缓、食欲不振、味觉迟钝甚至丧失、皮肤创伤愈合不良、易感染等。   日常生活中可以给宝宝服用新稀宝儿童锌硒宝片补锌,蛋白锌安全对胃肠道无任何刺激,服用三天即可见效。还可以适量吃一些含锌的食物,如牡蛎、虾类、瘦肉、动物肝脏等等。

↓↓↓输入"压食"

护眼

抗癌

抗衰老

早泄

阳痿

前列腺

肾虚

补肾

风湿

经络

颈椎病

腰间盘突出

感冒

咳嗽

咽炎

鼻炎

上火

祛斑

祛痘

痔疮

减肥

肥胖

宫寒

痛经

补气血

月经不调

脾胃

养肝

冠心病

小儿腹泻

牙痛

口臭

打呼噜

口腔溃疡

失眠

头痛

解酒

手脚冰凉

脱发

白发

美白

丰胸

糖尿病

高血压

高血脂

孕妇

坐月子

乳腺增生

哮喘

女性腹痛

阑尾炎

胃溃疡

肺结核

胆囊炎

回复相关关键词,可获得更多信息!









































中成药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治疗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isyw.org/fxzl/253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