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年公布的数据,我国目前现有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万,每14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携带者。年新增乙肝病毒感染者万。我国乙肝防控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同时,虽然有相关立法保护,但我国目前乙肝歧视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上期我们介绍了丙肝以及它的传播方式,那么哪些人应该接受慢性丙肝检测呢?
1
在高危人群中进行重点检测
在任何情况下,建议无论是通过医疗机构检测还是社区检测,为以下人群提供丙肝抗体(anti-HCV)血清学检测,以便为其提供预防、关怀及治疗服务:
丙肝高危人群的成人和青少年(即丙肝血清阳性率高的人群或有丙肝暴露史和/或有丙肝感染高危行为者)
临床怀疑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成人和儿童(即症状、体征、实验室标志物)
强烈建议,低质量证据。
注意:对于持续存在新发或再次感染风险的患者,应考虑使用丙肝核酸检测(NAT)进行定期复查。
2
普通人群筛查
在普通人群丙肝抗体血清阳性率≧2%或≧5%的地区,建议为所有成年人提供丙肝血清学检测,以便提供预防、关怀及治疗服务。
对普通人群进行检测应利用现有的社区、医疗机构检测服务或艾滋病及结核病门诊、戒毒服务或产前保健门诊等现有的规划服务。
条件性建议,低质量证据。
3
出生列队检测
这一策略适用于在总体感染率较低群体中那些有着较高感染风险及发病率的老年人的特定出生列队①。
条件性建议,低质量证据。
①出生列队:以同一年代的人群组为一个出生队列,对不同出生队列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某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统计分析。利用出生队列资料将疾病年龄分布与时间分布结合起来描述的一种方法称出生队列分析方法。
病理诊断1抗HCV即丙肝抗体,目前诊断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指标。但因感染HCV后抗HCV出现较慢,一般在发病后2~6个月,甚至1年才转阳,故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方法。而且1次阴性,也不能直接否定诊断。当各型病毒性肝炎特异性标志检测阴性,临床症状及单项ALT升高,提示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应考虑是否为丙型病毒性肝炎。
2HCV-RNA即丙型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是HCV的遗传物质,是表示体内感染HCV的直接指标。目前用PCR方法可以直接检测血中的HCV-RNA,可用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因其较丙型肝炎抗体出现早,故是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和判断传染性的一项有用的指标。
总之,对有典型临床表现且其发病与输血及血制品密切相关,已排除其他肝炎的可疑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进一步查HCV-RNA及抗HCV,如HCV-RNA及抗HCV均阳性或HCV-RNA单独阳性即可确诊为丙型病毒性肝炎。
往期故事
轻听?树洞丨「翡翠大使“霆”我说」奋不顾身,飞蛾扑火只因是你!
斯坦福大学亚裔肝脏中心(AsianLiverCenteratStanfordUniversity)是美国第一个致力于降低亚洲和亚裔人群乙肝感染和肝癌发生率的非营利机构。中心由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苏启深教授于年创立,通过全方位的社会动员与合作、政策倡导、科学研究与健康教育活动抗击乙肝。
北京斯坦福大学亚裔肝脏中心(AsianLiverCenteratStanfordUniversity,Beijing)于年初建立,以降低中国乙肝感染率为己任,开展政策倡导、工作场所健康教育及高校与社区健康促进等项目,传递乙肝疾病的正确防治信息。
更多信息欢迎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