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宝宝腹泻的高发季节,其中6个月-2岁的婴幼儿最易患上一种名为“秋季腹泻”的疾病。
导语
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肠道感染性疾病,传染性高,一般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伴随着腹泻,病程大概需要6-7天,可以自行缓解。严重的话,会合并脱水、酸中毒,甚至抽搐和肝功能、心肌酶异常。
面对秋季腹泻,很多家长谈虎色变,甚至主动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水,吃止泻药,其实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小芹提醒广大家长,小儿秋季腹泻的诊治,一定要避免四大误区。
1、过度的静脉补液
每个孩子只要发烧、呕吐,家长都比较着急,总是害怕孩子脱水,恳求大夫给孩子输液。其实,静脉补液相比于口服补液,一是不方便,二来带给孩子的痛苦要多一些。所以,对于轻中度的脱水,能口服的话,尽量选择口服补液盐,不要过度依赖静脉补液。
2、禁食
家长遇到孩子呕吐得厉害,总觉得禁食就能缓解拉肚子。其实,腹泻的时候,营养物质丢失,这个时候禁食的话,可能会造成孩子营养不良,所以一定要让孩子继续饮食。
单纯母乳喂养的孩子,要继续母乳喂养,但妈妈要注意,含糖量多的食物要少吃。对于人工喂养的孩子,可以选择无乳糖配方的奶粉。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选择日常饮食,像粥、蛋羹、面汤这些都可以。
3、盲目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李小芹说,她经常在门诊看到有家长拿着化验单焦急地说:“我孩子的大便里有白细胞,是不是要赶紧用抗生素啊。”事实上,大便里有脓血便或者红白细胞,不能作为抗生素使用标准,而是要看以下两个指征。
第一,持续高热不退。第二,伴有精神症状,甚至抽搐症状的话,如果考虑是细菌感染,原则上可以使用抗生素,但要根据医生的建议,不能自行使用。
还有一部分家长觉得,孩子秋季腹泻是轮状病毒感染,能不能使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呢?李小芹特别提醒,轮状病毒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通常五六天就好了,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完全大于它的治疗作用。尤其是利巴韦林,对于两岁以下的患儿是绝对禁止使用的,因为它会造成血液系统的损伤,所以尽量不使用抗病毒的药物。
4、止泻药物的应用
李小芹说,一些患儿家长经常问医生:“我们用了很多的止泻药物,为什么宝宝腹泻还是这么严重?”同时家长还抱怨:“是不是我们用的止泻药物不对啊?”其实,腹泻是一种自愈性的疾病,随着时间的退役,大部分都能好转,只要随时观察孩子的情况,继续饮食就可以了。
如果有双糖酶缺乏或者乳糖不耐受的孩子,改用无乳糖奶粉或者正确添加辅食就可以了。严重的话,可以选用一些保护肠粘膜的药物,像蒙脱石或者益生菌类都可以。
请转发让更多的受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