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心理服务靠谱的知识普及
一天,通过朋友医院消化科工作的医生。当她听说我在做心理学工作的时候就说,到我们科来看肠胃疾病的人,都让我送心理科去了。
你一定会问:胃疼、拉肚子也和心理问题有关系吗?
据了解,在消化科门诊患者中近40%为功能性胃肠病(FGIDs),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FGIDs)患者中约42%~61%伴有心理障碍,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和其他器质性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是FGIDs中的常见疾病。国内外研究均已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性格内向、焦虑或抑郁状态等均与IBS有高度的相关性。
一位母亲带着自己十六岁的女儿来做心理咨询。
妈妈说,女儿不想吃饭,没胃口,尤其是一到考试之前就拉肚子。看着女儿渐渐消瘦,妈妈很是心疼。医院的消化科看病,做了各种检查,也没发现有什么异常。经医生建议,前来做心理咨询。女孩儿的父母离婚,一直跟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对其要求十分严格,这些造成了女孩儿肠胃不舒服的心理原因。
我们体内的胃肠道是唯一一个由中枢神经、肠神经和自主神经共同支配的系统,正是在这种复杂而精细的调控下使得胃肠道能正常进行对内外环境的适应性活动,以完成其生理功能,而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会引起胃肠功能或结构的损害而产生疾病。近年来,心理因素通过脑肠轴影响胃肠功能在胃肠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张是一枚IT男,加班、熬夜是他经常的工作模式。最近,小张经常胃疼,反酸水。工作压力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小张的胃出了问题。很多职场精英都有胃病,他们经常因为忙于工作让胃饥一顿、饱一顿,“废寝忘食”似乎成了他们的习惯。由慢性疲劳综合征引起的肠胃疾病,会影响严重到工作和生活质量。
胃是一个严格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及时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从而诱发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等。
美国《胃肠病学杂志》(Gastroenterology))的多学科委员会对功能性胃肠病(FGID)的社会心理问题达成共识——心理应激、儿童期创伤及环境压力与某些FGID之间存在相关性。大量证据显示,社会心理因素是健康、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患者求医行为的决定因素。另外,儿童从患有FGID的父母那里学到的行为方式诱发FGID的危险比基因的作用更大。
但是,还是由许多患者并不愿意在肠胃不舒服的时候,去接受心理治疗。大量研究均显示,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因素与FGID的发病和症状持续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心理治疗对于FGID是恰当的。在临床实践中,两种或多种的心理治疗可以同时进行。已证实,许多治疗策略均有疗效,其中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松弛训练、综合心理治疗、动力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在成年人和儿童中,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有助于减少FGID症状。
我们推荐园艺疗法:
1、在自然中放松,深呼吸;
2、种植花草,大运动量的活动,分泌出汗水中的快乐元素内啡肽;
3、调整节奏,保持生活规律;
4、寻找具备心理学知识的消化科医生或具有消化科常识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
优创和合原创,欢迎传播正规、严肃的心理学知识,转载请联系后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