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自己只会耗尽能量内在的冲突消失才有爱

时间:2018/6/29 18:06:36 来源:腹泻_腹泻治预防治疗网站 作者:佚名

提示:点击上方"傅红雪的刀"↑可免费订阅!欢迎   在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与人接触,例如家人、同事、朋友、司机、厨师和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藉由许许多多人的帮助,我们才可以顺利、舒适的生活。

  在这样一个群居的社会中,关系的质量很大程度决定了生活经验的水平,因此与人们拥有良好的关系显得非常重要。

  当关系不良时,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就会感到孤单。在快乐的时刻,没有人可以一起分享喜悦;在艰困的时刻,也没有人可以陪伴走过人生的低谷。在工作中,常觉得孤立无援,无法成就更大的事情,因为我们需要集结许多人的不同专长,才可以创造出美好的成果。

  当我们想改善关系时,会试着对别人说好话,做出友好的行为,表达善意。但我们对待别人的方式,实际上是反映了我们对待自己的方式。

除非改善与自己的关系,才可能与别人建立起真正良好的关系。

除非对自己感到自在,才可能与别人相处时感到自在。

改善与自己的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去接纳自己的一切。

01

压抑不是解决负面情绪的方法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对自己感到不满意的部分,例如外表、能力、财富、地位、经历或背景,每当我们想到这些不喜欢的部分时,就会觉得很不舒服,于是尽可能的想去避免这种不舒服的感觉。

  我们努力打扮自己,增强能力,获得更杰出的表现。有时,觉得自己成功了,别人开始用不同的态度对待我们,而我们也觉得自己变得不一样了。

  但在某个时刻,又经历了失败,因为人不可能永远维持完美的表现。我们发现自己内在的那种痛苦又浮现,原来它一直都在我们的内在。痛苦在内在啃噬着我们,侵蚀着我们。

  每当外在的情况不尽完美时,内在的伤痛就会再次浮现,我们似乎始终逃不出内在痛苦的魔爪。

  接纳自己,是去看见与面对我们内在那些不舒服的情绪,它可能是恐惧、羞愧、伤痛、孤独。我们多多少少都意识到自己内在这些丑陋的部分。因为害怕别人看见我们丑陋、难堪的真实样貌,以至于害怕与人亲近,害怕有太亲密的关系。我们对内在那种不舒服的感觉,感到不知所措,不晓得该如何处理。

  这些负面的情绪,是在我们的生命过程中,不断累积形成的。每一次,我们被别人批判、嘲笑时,由于不喜欢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于是去压抑那时感觉到的伤痛、恐惧、羞辱。但这些负面情绪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压抑与忽略而消失,相反的,它在我们的内在不断累积。

  于是,你发现随着年岁增长,内在所背负的痛苦也不断增加了。由于你对负面情绪的压抑,你一直在麻痹自己的感觉,渐渐的,你也丧失了敏感度,不再能感受到单纯的喜悦,也完全看不见世界的美。

  

02

化解内在的伤痛,关系就会自然改善

  接纳自己,就是去拥抱自己内在的黑暗面,面对自己内在各种不舒服的感觉,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

  当你去看见自己内在的伤痛时,一开始,你会觉得非常痛苦,很想逃开;但如果可以试着与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待在一起,它就会逐渐的化解。每一次你经验自己内在的痛苦,它就会一点一滴的消失。

  当不再恐惧看见自己的负面情绪,越来越能够面对它、觉知它、经验它,与它待在一起时,这些负面情绪就会逐渐离开,不再困扰我们。

  当内在的伤痛逐渐消失时,你会发现对自己感到越来越自在;因为你再也没有什么需要去隐藏的了,也没有什么需要去闪躲的了,你就能自在的做自己。当可以自在的和别人相处时,你很容易就可以与人们连结,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你的每一个关系都会自然的改善。并不是因为你刻意去做什么来改善关系,而是你的那份喜悦扩散开来,使得原本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不再是问题了。

  许多关系发生问题,都是由于对彼此的批判,造成了关系之间的伤痛。当我们接纳自己时,自然就可以接纳别人。对人有更多的宽容,能欣赏他们的独特性,不再去批判别人。

  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你对别人批判的地方,总是来自于你对自己的批判之处,也就是没有接纳自己的部分。

  别人的特质或行为,一再唤起了你内在的某些恐惧或伤痛。你内在那些不舒服的感觉,导致你转而想去批判别人,这也造成了他们的伤痛,因而破坏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03

用正面方式满足自我

  接纳自己的另一个部分是:人都有许多的渴望,希望可以得到所想要的一切事物。我们总是为自己着想,希望美好的事情都可以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有时我们很快乐的去满足自己,但“自私自利”的负面评价却闪过脑际,于是开始批判自己,觉得这样做实在太自私了,便不断压抑自己的渴望。

  一旦我们能接纳自己的渴望,并用健康的方式去满足这些渴望;当渴望得到满足时,渴望就消失了。奇妙的是,我们很自然就会开始想去帮助别人,对人类、对世界会有更多的关怀。

  有时候,我们会以负面的方式去满足自我与表达自我。这是因为我们内在有一些伤痛;伤痛使我们用破坏性的方式去满足自我,并造成自己与别人的伤害。当面对与经验内在的伤痛,将伤痛化解时,自然就可以用正面的方式来满足自我。

  

04

批判自己只会耗尽能量

  透过接纳自己,我们并不会如许多人担心的就是停留在“原本的状态”。

  当接纳自己时,内在的冲突就消失了,我们变得喜悦。随着喜悦,爱就在内在绽放了,喜悦就在内在绽放了。我们有了爱和喜悦,才能与别人分享。

  我们越是努力去批判自己时,越会在自己内在制造冲突,使自己卡在“原本的状态”中。因为内在的冲突不断,于是耗尽了能量,而使我们变成痛苦、不快乐的人。

  巴观说:“快乐的人创造快乐的世界,不快乐的人造成别人的痛苦。”

  当你接纳自己,你内在的冲突就消失了!会对自己感到很自在,也会自然的接纳身边的每一个人,和别人的关系也跟着改善。当你在家庭和工作场所中都拥有更和谐美好的关系时,你的生命也会更加满足、具有意义。

70%的疾病与情绪有关

-04-:55来源:文史女教师

据统计,目前与情绪有关的病已达到多种,在所有患病人群中,70%以上都和情绪有关。

恐惧、焦虑、内疚、压抑、愤怒、沮丧……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张关于情绪的地图。研究指出,70%以上的人会遭受到情绪对身体器官的“攻击”。“癌症”与长时间的怨恨有关,常受批评的人爱得关节炎……

如果您想不得病,就请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情绪是身体的报警信号

现在人们最爱说的一个字就是“累”,不仅累身更累心。生存压力让很多人越来越情绪化,有些情绪连自己都没意识到,但身体却早早地发出了“报警信号”。

当人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变化。比如恐怖会让人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而情绪低落或过度紧张时,人会越来越讨厌自己的长相,觉得怎么穿、怎么梳妆都不顺心,然后就会发现自己头发爱出油、鼻翼出油、心烦冒汗,甚至下体分泌物异常或有味。精神科专家表示,不管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长时间处在某种情绪中不能自拔,就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不同情绪对应不同疾病

不同的情绪对应着不同的身体疾病。比如恐惧、焦虑会导致腹部疼痛;批评、内疚引发关节炎;压抑导致哮喘;经常愤怒的人容易有口臭,还爱发生脓肿;恐惧会引发晕车和痛经。

胃肠道被认为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心理上的点滴波动它们都能未卜先知。在所有的心身疾病中,胃肠疾病是排名第一位的,比如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全球约有10%的人一生中患过该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一遇到紧张焦虑的状况就会胃疼或腹泻,压力大的时候根本吃不下饭。司机、警察、记者、急诊科医生等患胃溃疡的比例最大。

其次是皮肤。对很多人来说,紧张时头皮发痒、烦躁时头皮屑增加、睡不好狂掉头发,还有反复无常的荨麻疹、湿疹、痤疮,都可能是长期不良情绪带来的后果。

第三就是内分泌系统。女性的卵巢、乳腺,男性的前列腺最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冲击。

大量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充满心理矛盾、压抑,经常感到不安全和不愉快的人,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一着急就喉咙痛;紧张的人则会头痛、血压升高,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经常忍气吞声的人得癌症的几率是一般人的三倍。

赶跑伤身的7种情绪

第一名:生气

“气死我了!”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健康角度来讲,闲气、怨气、闷气、赌气和怒气这五种气,不仅让人心情变差,还会在身体里留下“不良记录”。生气时面色苍白、嘴唇发紫、手脚冰凉,天长日久,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脏器病变。特别是身体不好的老年人,在生气的时候血压瞬间上升,很容易出现脑溢血、心脏病和心肌梗死。

制怒剂:要发火前可以闭上眼睛,想象着面前挂着一幅“怒”字。“怒”就是奴隶自己的心,这时要给自己心理暗示,千万不能做情绪的奴隶。生气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气头上不盲目做决定。

第二名:悲伤

“对心脏危害最大的莫过于悲伤。”心血管科专家告诉记者,“茶饭不思”、“借酒消愁”都是过于悲伤的表现。此时,人体交感神经系统分泌出大量的压力激素,会使动脉收缩,容易导致心脏病发作。当一个人悲伤时,往往呼吸急促甚至泣不成声,容易造成肺气的损伤。

抑悲灵:悲伤时可以试着强装笑脸,这种“心理假动作”有利于释放不良的情绪。或者用“愉快回忆法”,想想之前的一些快乐,转移注意力,而且悲伤时一定要和人交流。

第三名:恐惧

“害怕公共场合与人交往,看到恐怖片就汗毛竖立惊声尖叫。”人在面临威胁,或者可能受伤时会本能地产生出一种情绪,这就是恐惧。它可能派生出很多种其他的情绪,比如紧张、焦虑、害怕、不安等。调查显示,“害怕失去工作”是男人最恐惧的一件事情。如果一直处于恐惧状态下,就会心慌心跳、呼吸急促、头脑混乱甚至晕厥。

消恐药:恐惧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不必有压力和负担。对于已经发生的恐惧事实,要设法冷静下来。想到事情最坏的结果并坦然面对。也可以先将自己恐惧的各种可能因素列举出来,学会直面它。

第四名:忧郁

性格内向、郁闷不畅、不善交往、遇事自解能力差……这是部分癌症病人的共同特点。长期处于忧郁状态,会导致过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类胆固醇的产生,加快人体衰老进程。不少老年人由于退休后儿女不在身边,在孤独和忧郁的阴影包围下,很容易“老得快”。

宽心丸:面对忧郁可以反向思维,看到问题中好的一面,并积极寻求快乐的心态。广交朋友可以让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和三五好友下几盘棋、唱唱京剧甚至跳几支舞都有利于消除心中的郁闷。

第五名:敌意

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每天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其中难免有“不对付”的,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敌对情绪会转化为焦虑,长期积累可能破坏免疫系统,更严重的会导致心脏受损。消极情绪与肺功能衰退有关,还会反过来加速老人肺功能衰退。此外,敌对情绪还会引起心脏病、哮喘等。

友善片:80%的敌对情绪是能被克服的,试着将对方的优点放大,正视社会和职场规则,多想一点工作,少算计人际关系。当出现敌对情绪的苗头时,可以给自己沏一杯绿茶,其中的茶氨酸有助平稳情绪,理清思路。

第六名:多疑

中国人是最多疑的。办公室里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强行与自己联系起来;丈夫晚归几小时,马上怀疑他是否有第三者。多疑的人往往感到孤独、寂寞、心慌和焦虑,特别是有些老年人,即便一点小事,也要琢磨猜忌很久。他们天天紧张不安,最终可能导致心理崩溃,也会因为寝食不安引起食欲不振和营养不良。

抗疑素:如果感到有多疑的情绪滋生,可以每天记录自己一个优点,这样有助于增强自信心,改善别人面对面沟通的能力,减少误解。

第七名:季节性失控

研究显示,在炎热的夏季,约有10%的人容易情绪失控,频发争执和摩擦;在冬季,抑郁患者会比平时多。这些情绪问题被统称为“季节性情绪失调”,对环境和气候格外敏感的人会产生焦虑或低落的情绪,严重的还会引起机体正常功能的衰退。

情绪阀:夏天时积极调整饮食起居,用跑步、游泳等运动方式转移负面情绪。冬天时多吃些蔬菜和水果,多参与户外活动,晒晒太阳,提高室内自然光线等,都有利于排解消极情绪。

中國小之美。

-04-25誰最中國

文字丨『誰最中國』图片丨来自网络

《说文解字》中关于美的解释与大相关。

“美,羊大则美”,许慎如此释美。

大美也成为了中国数千年来关于美的无尽追求。

浩渺北冥,无涯秋水,逍遥无限,俱是浩大之美。

所以今人谈中国之美,知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知莽莽长城、山舞银蛇,知苍茫原野、风吹草低,尽知中国大之美,却鲜知中国小之美。

细细深究,中国之美却更在于小。

花鸟精工,亭台楼阁,词曲小令,无一不是小,无一不是美,也无一不是中国。

中国的山水,从大处落眼,是烟波浩渺,广袤无垠,美得大气磅礴;从小处落眼,是山如黛眉,水如秋波,脉脉无语却含情无限。

大山水壮阔,小山水清秀。在霁月清风的浩大之下,小山水独辟出一方静谧。

一座小城,有青山,有绿水,有小桥,有人家,有细柳迎风,有曲水流觞。

去乌镇、周庄或是同里,一艘小小窄窄的乌篷船,一声悠长的摇橹声,一道细细拉开的褶皱,人在船上,船在水上,看船看水,时光在两岸咿呀的方言里也变得温柔软软。

或是有幸在江南,见到田田莲叶,鱼戏莲叶间,东南西北,东南西北,反反复复,也是趣味盎然。

抑或是行走婺源的田野,看一畦畦菜地,看田间陇上,花开正好,看远处小山幽幽,绿竹蓊郁,有鸟鸣涧,时间悠然。

中国多文人,建筑多雅筑。

不同于现代集中式的林立高楼,中国的古建更偏爱小而精致。

山水多情,林木烟水之间,有亭阁,有楼台,有檐牙高啄,有燕雀低飞。十里烟村人家,在自然的画布上随意排列都是一首诗。

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小园林,徽派民居,都是中国古建的典型代表。

碧瓦青砖的四合院,四方一统。院落布局,如砚端方。合着天圆地方,合着几世同堂,小天地中更有小天地,长幼有序,各自怡然。

苏州园林以精致闻名,山石、花草,无一不是丈量过美的尺寸定制的。

造园更是一门艺术,借景、隔景、造景自然流畅,浑然一体。曲折的回廊,移步换景,抬眼触目都是风景,山石花草俱是艺术。

徽派建筑更是中式小巧的代表。

疏疏落落,如山水写意、简笔素描,一隅素白,藏着一世清欢。

在美与艺术的层面上,小巧玲珑的精致更见中国。

一张穿花过叶的绣帕,一件鲜活栩栩的山水微雕,一块佩玉,一窗剪纸,金玉细软,朱钗罗裳,越是小,越是细,越见工夫。

时光融进去,成为了工艺的底色与脉络。

在艺术的世界里,世间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成了美的可能存在。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千世界,百岁光阴,都尽在这小小玲珑中。

择一处小城,看春花,听夏雨,赏秋月与冬雪,虽简单,却是人世小确幸。

小城之中,有小巷,遍地长满青苔,行走其中,一身清凉。逢着细雨,无需打伞,或许邂逅一场美丽。

小城之中,还有高高低低的屋檐,有四方的天井,有一小小的院落,一把沉淀了年岁的藤椅,就一方小小石桌,品一盏茶,便可享受一刻小光阴。

白日闲时遛鸟逗猫,或去茶馆听书,看小小舞台上演一遍游园惊梦。

暮色四合之时,听远处胡琴咿咿呀呀,看半壁夕阳斜斜爬着。

一方细小的天地中藏着更加真实的中国,无需寻觅桃源,便已是身处桃源。

宫崎骏:我为什么对中国失望至极

-04-23人文观察

作者朱绫

来源不凡大叔(yujiankor)

有这样一位日本导演,他一生获奖无数,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电影给无数人的童年带来温暖和快乐。

可这位大导演却似乎对中国非常“不友好”:

30多年前,他曾来中国交流访问,回去后却对此行只字不提。

他曾对友人说:“我的书从来没有在中国翻译过,我的电影从来没有在中国上映过,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知道我,熟悉我的作品?”

先别急着生气。因为,你一定看过他的作品,或许还曾非常喜欢,并为之感动不已。

这个人,就是被誉为“动画之神”日本导演——宫崎骏。

01

一个讨厌日本的日本人

你或许会觉得奇怪,宫崎骏不是左翼么?

没错,宫崎骏是个极富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他是反战人士、女权主义者、反核斗士,并一直对二战期间日军对中国的暴行感到羞愧。在年轻的时候,他甚至认为“身为日本人是莫大的耻辱”。

宫崎骏的羞耻感来自于他的原生家庭。

宫崎骏出生于年战乱的东京。他的父亲宫崎胜次不想去前线流血卖命,就拿照顾老婆孩子当挡箭牌,坚决拒绝服兵役。

被贴上“懦夫”、“没出息”标签的胜次却毫无愧色,他出任家族飞机制造工厂的厂长,恬不知耻地发起了战争财。

二战期间宫崎家的工厂为零式战斗机生产零配件

“做人的道理、国家的命运,全都与父亲无关。他惟一关心的是,一家人应该要如何活下去。”

什么“飞机报国”都是骗人的鬼话。零件质量不合格,便给质检员塞红包蒙混过关。战败后,父亲依旧还是那副无所谓的态度,完全没有为生产杀人机器产生丝毫罪恶感,甚至还经常对人吹嘘自己战时的“功绩”。

这一切都令年幼的宫崎骏感到困惑又反感:日本是战争的加害者,我的家族是战争机器的助力者,可为什么却没有人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耻辱和罪恶?

“从小我就有个疑问,我的出生是不是个错误?”

少年时代的宫崎骏是个纤弱敏感的男孩

战后他的母亲又身患重病,宫崎骏只能将压抑的心寄托于战争故事和漫画上,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写写画画。

他还阅读了很多马克思、毛泽东等人的共产主义著作,加入日本共产党,试图在其中寻找自身存在的意义,但却一直找不到可以为之献身的事物。

这种自我认知失调带来的内心矛盾也投影在宫崎骏的很多作品当中。

在年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影片《红猪》里,他塑造了一个空军飞行员波鲁克。

《红猪》改编自宫崎骏漫画《飞行艇时代》,宫崎骏是个飞机发烧友

波鲁克的人生充满了矛盾:他热爱祖国意大利,可意大利却开始法西斯化。他喜欢的人是死去好友的妻子,还是敌国人。他热爱战斗飞艇,却厌恶打仗。他的矛盾无法调和,为了逃避,他只能把自己诅咒成了一头猪。

这个角色内心的矛盾挣扎正是大师本人的写照。

事实上,宫崎骏本人的自画像就是一只围着围裙的猪,甚至叼着烟卷的动作也和大师本人如初一辙。

波鲁克和宫崎骏

而年的作品《起风了》,更是将这种纠结的情感直接摆上了台面:

热爱飞行器的堀越二郎痛恨战争。可他设计的“零式”却成了二战时日本的主力战斗机,化作法西斯锋利的屠刀。梦想的美妙和现实的残酷形成了剧烈的冲突。

《起风了》讲述的是日本飞行器之父堀越二郎的半生沉浮

02

来自中国的初恋情人

少有人知的是,宫崎骏走上动画之路也是受到中国的影响,就连初恋对象也来自是中国。

年,由东映公司出品的《白蛇传》上映,17岁的宫崎骏也很好奇这部号称“日本第一部长篇彩色动画”的影片是什么样,去了电影院。

谁知,出发时还高高兴兴的宫崎骏,回家时却像丢了魂儿一般。

原来这一晚,他竟对一位女子一见钟情。女子的名字叫做白素贞——正是动画里,顽强坚韧的来自中国的女妖怪!

日本第一部长篇彩色动画《白蛇传》

“我得很惭愧地承认,我爱上了女性英雄主义的动画。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大雪中,我跌跌撞撞的走回家中。与他们(剧中人物)的执著比起来,我为自己感到非常地羞愧,哭了一整个晚上。”

虽然大学就读的是政治经济学院,但为了白素贞,他决定做一名动漫师,不但选修了中文,还在毕业以后成功加入了《白蛇传》的制作公司东映公司。

如愿进入了动画行业,可宫崎骏在东映并不十分受到重视,他提出的企划常常被束之高阁。

除了资历浅的缘故,还与他热心无产阶级运动和在工会担任秘书长不无关系。

但也正是在东映,他遇到了一生的好友高畑勋。

吉普力铁三角,从左到右为宫崎骏、铃木敏夫、高畑勋

和宫崎骏一样,高畑勋也非常喜欢中国动画。两人一拍即合,经常一起欣赏苏联和中国优秀动画。

他们对《铁扇公主》、《小蝌蚪找妈妈》等水墨动画崇拜得五体投地,认为只有在红色中国的体制下,才会有这样的艺术水平极高的动画作品。

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作品《小蝌蚪找妈妈》

年4月,宫崎骏跟高畑勋等人集体辞职,跳槽到A-Pro公司。

巧合的是,他大展拳脚的第一部影片就含有中国的代表性元素:熊猫。

年,中日刚刚恢复邦交,中国向日本赠送了大熊猫,在日本掀起一股“熊猫热”。

借此东风,高畑勋推出了动画短篇《熊猫父子》和一系列续作,在该片中宫崎骏亲自担任原案、脚本、原画等多项工作,可谓是第一次能够完全体现宫崎骏的艺术风格的影片。

而后来那个带给我们无数温暖与快乐的可爱的动物龙猫,正是由这对可爱的熊猫父子改造而来。

《龙猫》和《熊猫父子》画面对比

年两人再次跳槽,一起合作了多部影片,宫崎骏的卓越才能也渐渐显露。

年,由宫崎骏任总监督和人物设计的26集TV版动画片《未来少年柯南》播出,受到了一致好评。

次年,他又推出了自己执导的首部电影动画《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该片在每日电影评选中获奖,片头的汽车追逐战被斯皮尔伯格誉为“电影史上最完美的汽车追逐战”,但却意外地遭遇了票房滑铁卢。

“最不像鲁邦三世的鲁邦三世电影”

处女座大惨败的宫崎骏再也接不到片约,但他没有气馁,四处自荐新作,其中就有《幽灵公主》、《龙猫》后来成为影史经典的的剧本。

可当时的日本,科幻题材影视作品正大行其道,他的作品被认为是“有股子泥巴味儿”,无人问津。再这样下去别说做动画,连生计都会成问题。

而在人生最低谷拉了宫崎骏一把的贵人,也是一个对中国充满热爱的人。

年,宫崎骏为维持生计,在德间书店的杂志上连载《风之谷》,颇受好评。在主编铃木敏夫的介绍下,他结识了德间书店集团创始人德间康快。

这个名字很多人会觉得陌生,但你一定听说过张艺谋的电影《菊豆》和上世纪大火的日本电影《追捕》。这些影片投资和引进背后,都有这位坚持和平主义的日本共产党人奔忙的身影。

由于他对中日友好做出的巨大贡献,他还曾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虞美人盛开的山坡》里德丸理事长的原型就是德间康快

德间康快慧眼识英才,不但欣然同意出资将《风之谷》改编成动画电影,还决定为出资为他和高畑勋成立动画工作室。

喜欢飞机的宫崎骏随口为工作室命名为“吉普力”。年轻的他或许没有想过,这个玩笑般的意大利战斗机的名字,会和《天空之城》、《龙猫》、《千与千寻》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一起,成为人类动画史上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所有吉普力出品的电影片头都可以看见这幅画面

03

中国之旅:乘兴而来,失望而归

年对宫崎骏而言是个不寻常的年份:他终于有机会去朝思暮想的中国了!

原来,拍完《风之谷》后,作为奖励,公司送宫崎骏、高畑勋及德间书店的编辑龟田修到中国游玩观光,并得到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交流的机会。

宫崎骏对心中的圣地充满憧憬,还特意准备了《风之谷》的胶片作为礼物。

《风之谷》女主角娜乌西卡

可万万没想到没想到,正是这次旅行,改变了宫崎骏对中国动画的看法,成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失望之旅。

在上美,宫崎骏一行人怀着满腔热情,希望在艺术创作和制作技术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他们已经在悄悄收集反战主题的素材,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在中国取景拍摄。

可上美的领导对这些似乎并不关心,倒是对日本的计件薪酬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原画一张多少钱啦,动画一秒钟多少钱啦都问了个一清二楚。

而这正是宫崎骏深恶痛绝的。比起利益,宫崎骏更在乎的是艺术和文化。

众所周知。宫崎骏是个有匠人精神的导演,从业以来,他一直极少使用CG技术,坚持手绘动画,不论花多大的功夫也要把作品做到极致。

举个例子,《悬崖上的金鱼姬》里有一个水母浮出水面的短短12秒的镜头,你能猜到用了多少幅画稿么?

一群水母浮出水面

答案是:幅!

照一秒钟24帧来说,我们看到的一秒钟的动画要画24张画。

一部电影按照分钟来算,就需要:

24张/秒*60秒*分钟=张原画稿!

而整部《悬崖上的金鱼姬》则由70名员工共同参与。足足画出了17万幅原画稿,还不含废弃的手稿!

短短4秒的动画电影,需要手绘1年以上

宫崎骏认为计件工资只会生产工业产品及听话的、流水线式动画,不会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事实上,时至今日,吉卜力依然是采用固定薪酬制度。

所以,当时中国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学院派动画正是宫崎骏一心向往的。当他面对张嘴闭嘴都是钱的上美,他感到一头冷水从头浇下:

“对中国的失望无以复加。”

回国后,宫崎骏对中国之旅只字不提,从此,他关上了心中的大门,将幻想中的中国和真实的中国彻底隔绝。

再见了红色中国。

就让白娘子永远定格在初恋最美好的样子吧。

04

走向世界的动画之神与走下神坛的中国动画

《风之谷》上映后好评如潮,获奖无数,不久后,吉普力工作室正式落成,宫崎骏忘我地投身于动画创作之中,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闪电风暴过后,

一定是那充满蓝天白云,

碧草繁花的世界

——《天空之城》

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

我们一定会先大笑,然后放声痛哭,

最后挂着泪,微笑着睡去。

——《龙猫》

我只能送你到这里了,

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头。

——《千与千寻》

他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他的每部作品,题材虽然不同,但却将梦想、环保、人生、生存这些令人反思的讯息,融合其中。

1年的《千与千寻》,使宫崎骏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荣获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及柏林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熊奖”等9项大奖。

年,他再次举起小金人,荣获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时代周刊》对他的评价是:

“在这个兴起用电脑作画的年代,如皮克斯跟迪斯尼公司的《汽车总动员》、《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等等,宫崎骏依然一心一意地用人手去创造一个宁静的美丽的禅之世界。犹如清水滴在长满青苔的岩石上,犹如一列火车在黎明时分驶过大海。”

宫崎骏带领日本动画走向辉煌的过程中,他曾经心仪的中国动画,先是热心模仿美国迪士尼,却画猫不成反类虎;日漫崛起后又有一大批盲目磕头崇拜,在浪潮中一点一点迷失自我。

中日动画比较年表(部分)

大批优秀的中国动画人为了利益出走国外,放弃自己坚持的艺术和文化,这些都令宫崎骏异常痛心。

而大陆对他的作品大肆盗版,更让他对中国文化出版业极度不满。

9年,他的随笔集《折返点》出版,大陆某出版社提出希望购买版权时,这位固执的老人无论给多少钱都坚持不肯授权。

随处可见的宫崎骏盗版书

就像抗议日本政府承认侵华战争时的挺身而出一样,他带领吉普力身先士卒,加入了五家日本知名电影与动画制作公司联合举办的“大力严查盗版上传至日本国外视频网站”的维权行动,中国某些视频网站被点名批评。

09年日本经济新闻《崖の上のポニョ》即为《悬崖上的金鱼姬》

05

宫崎骏讨厌中国吗?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看来,宫崎骏是很讨厌中国了?

并非如此。恰恰相反,他曾公开表示日本政府歪曲历史的行为的厌恶,督促日本政府对二战罪行道歉,正视慰安妇问题,并向中韩两国谢罪。

在《千与千寻》获得奥斯卡大奖时正值美伊战争,他拒绝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以示对美国发动战争的抗议。

年,他的反战题材动画《起风了》上映后,吉普力工作室的留言板引来了大量日本右翼分子的攻击。骂他是“卖国贼”,可宫崎骏不为所动。

中国记者赴日本对宫崎骏进行采访时,老先生的态度也非常和爱友善。

他将自己与中国隔绝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曾真的喜欢中国动画,非常喜欢。

在吉普力工作室,宫崎骏的严格是出了名的。员工的画稿都要由他亲自审阅修改,不满意便要全部退回重做。

废弃的手稿堆积如山

对于懒散的员工,他会严厉批评,甚至到了刻薄的地步,但还是忍不住去帮助他们,而越是有才能的人,他的要求也越是严格。

吉普力员工对宫崎骏的评价

我想,宫崎骏对中国所怀的大概是同样的感情。

曾有人邀请宫崎骏的搭档高畑勋到北京做演讲,但是他拒绝了。理由是这样的:

“你们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既有深厚的传统,又有丰富的经验。还是不要从只知道挣钱的日本请人去得好。所以我只说‘我尊敬中国动画电影的实绩’,拒绝了,我不掺合。”

上美年作品《山水情》,宫崎和高畑都非常喜欢

高畑先生的这番话不禁令人深思:几十年前就能做出《大闹天宫》《山水情》这种高水准影片的中国动画业,究竟怎么了?

不光是动漫行业,这些年来,多少影视剧陷入“抄袭门”;多少“中国制造”饱受“山寨”污名困扰;多少创作者因为生计不得不放下心爱的画笔;多少人看着盗版,用着假货还沾沾自喜,认为捡到了大便宜……

恶行循环的结果就是,优质内容的提供者越来越少,文明发展的土壤越来越贫瘠。

这正是包括宫崎骏先生在内的每一个创作者的不可承受之痛。

去年,日本NHK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宫崎骏纪录片《不了之人》。这位已经宣布退休的75岁高龄的老人,居然又在筹备新作了——动画短篇《毛毛虫菠萝》。

宫崎骏本人也表示了再次制作长篇动画的愿望,即便他已须发皆白,早该颐养天年,但这位老爷子却说:

“和什么都不做就死了相比,在制作中死去要好得多。”

一切顺利的话,宫崎骏人生第一部大量使用CG的短篇动画,将会在年与观众见面。

三年以后,老爷子指定的放送国家中,会不会出现中国二字?

在那之前,我们脚下的土地会不会有不亚于宫崎骏的人才诞生?

笔者不知道答案,却坚信一条真理:

这个时代的历史,是由我们每个人共同创造的。

作者:不凡大叔,情感作家、编剧,用文字治愈每一个孤独患者。微博

不凡大叔说。







































中科爱心救助
北京公立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isyw.org/jczd/390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