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生后14天开始腹泻便血,诊断是

时间:2018/7/19 15:38:31 来源:腹泻_腹泻治预防治疗网站 作者:佚名

1.首先看一个病例

患儿男,1月,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出生史无异常,生后母乳喂养。生后14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排黄色稀水样便,病初仅可见血丝,后逐渐加重,可见血水,有时为鲜血便,偶可见血块,每日6~7次,量不等。

病初发热2天,最高37.8℃,无寒战,处理后可将至正常。患儿无咳嗽,无呕吐,无鼻出血,无皮肤出血点、瘀斑,无关节肿胀、血肿,无肉眼血尿。曾当地就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蒙脱石散、头孢丙烯干混悬剂」等药物治疗无效,腹泻渐加重,血便次数较前增多,吃奶可,哭闹多,夜间睡眠差,尿量略有减少,半月来体重增长不满意。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以「小儿腹泻病、消化道出血」收入院。

患儿入院后排血便情况渐加重,表现血水便或鲜红色血便,排便时无明显痛苦表情,予以持续禁食、补液治疗。

查体:T36.7℃,体重5.00kg,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呼吸平稳。周身无明显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前囟平软。口唇红润,咽部充血。三凹征阴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心率次/分,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右肋下2.0cm,质稍韧,脾肋下5cm可及,无压痛反应。肌张力可。肢端温暖。

辅助检查如下:

血常规WBC43.5×10*9/L,RBC3.54×10*12/L,HGBg/L,PLT53×10*9/L,HCT34.3,CRP11mg/L,白细胞明显增多,分类如下:中幼粒7%,晚幼粒6%,杆状核4%,分叶核25%,淋巴细胞22%,单核细胞21%,嗜酸13%,部分中性粒细胞胞浆颗粒增大,偶见原始细胞及异淋;血小板减少;可见嗜多色红细胞,偶见泪滴红;计数个白细胞,可见2个有核红细胞;

粪便常规及隐血:稀便、黄色带血丝,红细胞2+,白细胞2+,隐血阳性;

优生优育五项均阴性;

免疫球蛋白E15.8IU/mL,略增高;

总淋巴细胞亚群:未见明显异常;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IgG.IGA.IGM):免疫球蛋白G3.64g/L,略低于该年龄段正常值

骨髓穿刺结果:骨髓及外周血中均以粒细胞增殖为主,嗜酸性细胞及单核细胞比例增高,巨核细胞产板不良,伴部分形态发育异常,血小板少见;骨髓增殖性疾病?大便沙门菌、志贺菌培养及鉴定+药敏试验:未检到沙门及志贺菌属;血小板抗体:阴性。

2.诊断思路是什么?

(1)该患儿的特点

①男性小婴儿;②腹泻起病,伴有便血;③查体:肝脾肿大,余异常;④辅助检查提示白细胞高、血小板减少,嗜酸粒细胞增高,IgE高,CRP高;骨髓象无明确提示,疑诊慢粒或JMML。

(2)可能的诊断

急性肠炎:患儿腹泻便血,白细胞、CRP高,较为支持,但是患儿给予光谱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后,腹泻便血无好转。大便培养物无细菌生长。不支持诊断。

蛋白质过敏:患者有腹泻、血便,白细胞高、嗜酸粒细胞增高,IgE高,CRP高;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均高度支持蛋白质过敏或不耐受,故患儿入院后给予氨基酸奶粉喂养。

消化道畸形:患儿为小婴儿,消化出血明显,量较多,不能排除消化道畸形情况,但家属拒绝做肠镜检查,无法明确诊断。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儿有肝脾肿大,白细胞高,支持诊断,但是该患儿血小板有减少,查BCR/ABL.均阴性,骨髓染色体正常,不支持。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该患儿外周血白细胞高,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可考虑;但是该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正常,未见幼稚细胞,染色体未见异常,相关基因检查阴性,诊断标准不符合。

且以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JMML均不能解释患儿反复消化道出血症状,患儿住院期间血小板保存在30~50,一般不会发生自发性严重消化道出血。

附:国际JMML小组修订诊断标准[1]

(3)最终诊断明确

回顾关键词:腹泻、便血、血小板减少、男性小婴儿,病因是否为WAS?

完善患儿及父母疾病相关基因分析,结果回报如下:

X染色体编码区第号核苷酸由鸟嘌呤变异为腺嘌呤,导致第号氨基酸由谷氨酸变异为赖氨酸,为错义突变。该变异不属于多态性位点,在人群中发生频率极低。

查阅HGMD专业版数据库已报道与Wiskott-Aldrichsyndrome相关。经家系验证分析,受检人之母该位点杂合变异。结合受检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该患儿可诊断为Wiskott-Aldrichsyndrome(WAS)。

3.什么是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

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又名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2]:

是一种X-连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以免疫缺陷、湿疹和血小板减少三联征为典型临床表现;

不典型者可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而无明显免疫缺陷表现,此时需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

血液系统表现常较突出,生后即可发生出血倾向,包括紫癜、黑便、血尿等,血小板明显减少,血小板体积变小。

该患儿基因结果出来后,患儿母亲补充患儿有1个舅舅1岁左右反复出血,治疗无效死亡,具体诊断不详。该患儿病初湿疹表现并不明显,而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考虑和蛋白质不耐受有关,随诊过程中患儿出现明显的异位性湿疹,且较为严重。

该患儿母亲为异常基因携带者,根据男性婴儿的反复感染、湿疹、血小板减少、IgE增加、IgM减少,典型的WAS基因缺陷,可疑阳性家族史,诊断WAS诊断明确。PLT体积小特别有助于对WAS患儿的诊断,但是该患儿血小板体积始终未提示有减小,可能和机器检测过程中因血小板聚集而影响对血小板体积的判断,今后遇此类患者应注意行血小板体积镜检。

治疗应控制感染、丙种球蛋白免疫支持、积极行干细胞移植前准备等。

#病例讨论#









































吡美莫司乳膏白癜风
北京中科白瘕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isyw.org/jczd/432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