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觉得“腹泻”小事一桩,不值一提;但是,对于那些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来说,仍需格外提高警惕,因为腹泻会给他们带来不小的风险,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严重者甚至会诱发心梗危及生命。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最近在“好医生”上看到一件真实而令人悲痛的事件:一名65岁的男性患者,因一块过期变质的绿豆糕,从就医至死亡,仅仅花了不到5个小时的时间。
他在就医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这个患者自诉在就医前7个小时吃了过期的绿豆糕,然后就开始出现肚子痛,拉肚子,拉的都是一些稀水样的液体和粪渣。起初不以为意,但因腹泻实在太过严重,医院。医院后,80/60mmHg的血压着实让医生吓了一跳,因为这已经是多次腹泻后身体大量脱水(低血容量休克)的状态了。
令人遗憾的是,患者家属坚持认为这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次拉肚子罢了,拒绝医生的各项检查。就在医生耐心的解释的过程中,患者突发心室颤动。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最终还是没有逃过死神的大镰,这时距离患者第一次腹泻仅12个小时。
为什么患者会突然间爆发如此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我们以后是不是拉个肚子都要格外小心?
哈大夫深感,需要向哈粉们科普一下这个问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腹泻都需要入院治疗。我们先明确一个概念:
什么是腹泻?
简单来说,就是排便次数比平时正常的时候多,并且大便中水分增加,仅有少量粪渣。临床上通常将腹泻程度分为5个等级:
1级:大便次数增加每天<4次;症状轻微可不处理;
2级:大便次数增加每天4~6次;需静脉补液<24小时;
3级:大便次数增加每天≥7次;大便失禁;需要住院治疗;
4级: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治疗;
5级:死亡。
由上述内容我们就可以看出,腹泻程度若是在2级以上,就需要大家警惕了。
尤其是对于那些本身就患有慢性病中老年人来说,反复的腹泻会使机体呈脱水状态,引发电解质紊乱,往往可以诱发严重的恶性心血管事件:
腹泻的危害
1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其实并不一定非得是腹泻,大量呕吐、出汗也会导致身体内体液大量丢失。此时,若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就会造成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若是合并延后严重的低钾血症,则极容易诱发心室颤动,甚至猝死。
2加重心肌缺血心脏病患者由于心功能差较,常需要限制入量。多次腹泻时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脱水,使得身体内有效循环血量相对减少,心脏“拼命干活”,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生心脏骤停。
3形成血栓由于短期内大量水分丢失,会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在血管内流动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造成冠状动脉血管堵塞,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更可怕的是,急性心梗也可表现为腹痛,但因有腹泻存在,一些心脏病表现可能被腹部不适掩盖,导致漏诊和误诊,延误病情。建议这类人就诊时做心电图或心肌酶谱等必要检查,予以排除心梗的可能。
4药物影响大多数心脏病患者长期服用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由于腹泻时循环血量减低,尿量也随之减少,使得体内洋地黄类药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致使体内药物蓄积,引起药物中毒引起猝死等。
预防和应对
首先我们要记住:
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及合理搭配,不洁、过期、变质的食物一定不能食用。
尽量不要辛辣刺激、生冷、油腻、滚烫的食物一起食用,从根源上解决腹泻困扰。
若真的一不小心拉了肚子,也不用惊慌:
1、2级腹泻可在家里休息,多补充些淡盐水,避免造成电解质紊乱。
3级及以上的腹泻,则必须要及时就医,充分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同时还需排查是否同时诱发心血管疾病,避免上述惨剧再次重演。
不想错过心脏科普的推送?
戳文章顶部蓝字“哈特瑞姆心脏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