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热在三伏”,而三伏之中,以大暑尤热。有门诊数据统计,每年大暑前后是儿童中暑的高发期,也是急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等肠道疾病的“旺季”。在整个大暑节气里,家长一定牢记,孩子保健的主要原则就两个词——“多喝水”和“讲卫生”。
今年的7月23日式农历六月初八,大暑。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正属于中伏阶段,也就是每年最热的一个阶段。所谓“热在三伏”,而三伏之中,以大暑尤热。
此前有门诊数据统计,每年大暑前后是儿童中暑的高发期。据急诊科医生介绍:七月份高温天气特别多,高温难耐,大部分人都躲到了空调房内。空调房温度过低,人一旦走出空调房,温差太大,容易感冒发烧。再加上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皮肤表皮薄,比大人更容易受到高温影响,一不留神就会中暑。
医生提醒说,细心的妈妈要学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孩子是不是中暑了。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头痛、眼花、耳鸣、头晕、口渴、心悸、体温正常或略升高,短时间休息可恢复;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经休息后,宝宝可恢复正常;重度中暑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常伴有昏迷、高热甚至意识丧失。
医生介绍,当孩子出现中暑症状时,家长千万不要惊慌,只要采取以下适当的措施,孩子的情况就会好转。
首先应立即将孩子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或有冷气的房间休息。
然后要让孩子保持仰卧姿势,维持呼吸道的通畅,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用湿毛巾擦拭全身降温;如果孩子的衣服已被汗水湿透,应及时给孩子更换干衣服,同时打开电扇或开空调,以便尽快散热,但风不要直接朝孩子身上吹。
专家提醒家长,在孩子意识清醒前不要让其进食。意识清醒后可让宝宝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
此外,由于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炎热的夏天一旦受到外部刺激,如腹部受凉、吃了不洁食物,就容易患急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等肠道疾病。
宝宝腹泻早期,妈妈们要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和盐分,避免出现脱水症状,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粥等为主,一般都能很快控制和改善腹泻症状。
若情况复杂,或有发烧等其他症状,则应及时送医诊治,按医生的要求治疗外,家庭护理也很重要。有的腹泻的宝宝,每次大便后妈妈要用温水为宝宝洗屁股,同时少量多次补液。
预防肠道疾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奶瓶奶嘴等要彻底煮沸消毒,餐具要洗净单独放置,让宝宝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不喝生水,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吃瓜果前要洗净、削皮,尽量少吃冷饮和街头小吃,放入冰箱的剩饭菜,要重新热透再食用,避免暴饮暴食。
在整个大暑节气里,家长一定牢记,孩子保健的主要原则就两个字“喝水”,督促孩子及时补足水分。不要单纯喝白开水,一般出汗会丢失盐分,还要喝些淡盐水。在饮食上,多吃些清淡、防暑的食品。主张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品,如绿豆汤、西瓜等,适当吃些粗粮,如玉米和小米粥等。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