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宝宝的便便有点稀,是腹泻了吗?此时新手爸妈最容易紧张起来。虽然“变稀”和“增多”是腹泻的特点,但一般情况下,判断宝宝有没有腹泻,并不是依据每天的排便次数和性状,而是看与平时相比,大便规律有没有变化,比如排便次数是否明显增多,大便性状有没有明显的改变。
怎样才算真正的腹泻呢?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都大便偏稀、次数偏多,因为母乳喂养的宝宝的肠道中双歧杆菌占优势,母乳成分很容易被消化吸收,再加上母乳中所含的可溶性纤维素“低聚糖”,具有“轻泻”作用,所以家长不能仅仅根据宝宝大便偏稀就判断宝宝腹泻。
那么,怎样才算真正的腹泻呢?除了排便问题,如果宝宝同时还出现哭闹、不愿意吃饭、睡眠不好、体重増长也受到影响等不适症状,这些就是在提醒家长:宝宝真的腹泻了。
稀便种类挨个数
宝宝的稀便有很多种,不一定都是腹泻。父母略作了解,方可不用一见宝宝的稀便便就惊慌失措,医院奔。
泡沫状便
大便稀,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并有明显酸味。
专家解析:恰当调整饮食结构就能恢复正常,还没有增加辅食的宝宝若拉黄色泡沫便,可能是奶中糖量过多,应恰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
油性大便
粪便呈淡黄色,液状,量多,像油一样发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样能够滑动。
专家解析:这表示食物中脂肪过多,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宝宝需要倍当增加糖分或暂时改服低脂奶(低脂奶不能作为正常饮食长期吃)。
绿色稀便
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黏液状。
专家解析:这种大便也叫“饥饿性大便”,常常是因为喂养不足造成的,也就是说宝宝没吃饱一般给足营养后,大便就能恢复正常了。
蛋花汤样大便
每天大便5?10次,含有较多未消化的奶块,通常无黏液。
专家解析: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宝宝,出现这种情况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可在奶粉里多加一些水将奶调稀些,还可喂些含糖盐水此外,也可以尝试减少每次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数。假如三天后大便仍不正常,最好清医生诊治。
豆腐渣便
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黏液,有时呈豆腐渣样。
专家解析:这可能是霉菌性肠炎的症状,医院就诊。
水便别离
粪便中水分增多,呈汤祥,水与粪便别离,排便次数和量有所增多。
专家解析: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等疾病,应当医院就诊,在家里还需要对宝宝的用具进行消毒。
宝宝腹泻了,别立刻止泻
有些父母发现宝宝腹泻之后,就马上找各种办法来给宝宝止渴,生怕宝宝拉垮身体。其实腹泻有时是肠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通过腹泻可以排除病菌等有害物质呢。
治疗腹写应重点解决原因,而不是单纯止泻。腹泻时虽然可能因丟失水分过多造成脱水,但仅仅止泻,更容易导致病菌、毒素、代谢物等滞留于肠内。如果这些物质被回吸收后,会对宝宝身体造成更严重的损伤。比如宝宝患细菌性肠炎时,肠道内致病细菌造成肠黏膜损伤,引起脓血便。此时若止泻,肠道内大量细菌和毒素就会留在体内,引起更严重的后果一毒血症或敗血症,所以宝宝腹泻不用立马止泻并不是明智之举。
一般情况下,轻微腹泻不用马上止泻和特别护理。但宝宝有时会重型腹泻,如每天十次以上的水样便,并伴有呕吐、发热、面色发灰、烦躁不安,甚至昏迷、惊厥,并有失水、电解质素乱等症状,需马上找医生处理。
四步预防腹泻孩子病情加重
为了让腹泻宝宝不再加重病情,家长需要做好以下四步防范措施。
1.注意孩子的腹部保暖:患有腹泻的宝宝,肠蠕动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凉则肠蠕动更快,从而加重病情,所以小儿腹部的保暖工作要做好,穿多一件衣服或在腰腹部围上一个小毯子,也可以下热水袋保暖。
2.保护好孩子的臀部:由于排便次数増多,宝宝肛门周围的皮肤及黏膜必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所以爸妈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肛门部位的清洁。帮宝宝轻擦轻洗,洗净后可涂些油脂类的药膏,以防红臀。小宝宝还要及时更换尿布,避免粪便尿液浸溃的尿布和皮肤摩擦。
3.加强口腔护理:患腹泻的孩子如果喝了糖盐水或果汁等,口腔内的细菌易使糖发酵,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发生鹅口疮等。特别是久泻的患儿,常伴有口腔炎症出现。因此要勤漱洗,防止并发症。
4.密切观察和洋细记录病情:观察患儿腹泻次数、量及粪便颜色和尿量等。如发现腹泻増多,大便异常等情况,应及时请医生诊治,以防发生意外。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