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解决方案

时间:2017-9-18 10:03:11 来源:腹泻_腹泻治预防治疗网站 作者:佚名

仔猪腹泻是近几年养猪业的常见病,也是制约养猪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无论是集约化猪场还是中小型猪场或者是农村散养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仔猪腹泻问题,有的母猪产仔的时候就出现仔猪拉稀,有的产后2-3天产房出现仔猪先呕吐后拉稀现象,或者在产后10天母猪出现奶水少仔猪拉稀的现象,给拉稀的仔猪换一头母猪哺乳,拉稀就好了,给拉稀的仔猪立即断奶拉稀就好了。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很多猪场给仔猪灌药打针,治疗效果不明显,造成仔猪严重脱水,导致僵残仔猪多,死亡率升高,断奶重减轻。针对这个问题,业内人士采取过很多办法,但是效果多数都不太理想。分析原因如下:

1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

1、病毒性: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呼吸道猪冠状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博卡病毒等。   

2、细菌性:致病性大肠杆菌(红痢黄痢白痢)、沙门氏菌等。   

3、寄生虫:球虫等。   

4、母猪方面:

(1)乳房水肿,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或少乳。

(2)母猪便秘,厌食。

(3)营养不平衡,骤然换料。

(4)母猪卫生不洁。

(5)攻胎不合理,造成仔猪初生重太轻。 

(6)霉菌毒素。 

5、仔猪方面:

(1)接产不规范,脐带血丢失造成仔猪缺铁性贫血引起仔猪腹泻。

(2)没有吃到初乳导致低血糖,或初乳摄取不足,仔猪出生后六小时内必须吮吸到初乳,当母猪生病造成初乳质与量的不足,或者仔猪遭受冷应激时,会造成仔猪初乳摄取不足,引起下痢。   

(3)应激因素影响。

(4)寄养不当,寄养的猪因吮吸的乳头位置改变而较易紧张,增加疾病的发生,造成仔猪下痢,成功的寄养仔猪应在仔猪出生后12-24小时内完成。

(5)诱食补饲不当。

6、环境方面:

(1)温度与湿度。①保温不够,仔猪出生后是否有足够的保温灯、保温板,灯泡高度是否正确等,初生仔猪的温度从37℃逐渐降低。②潮湿,在冲洗猪舍后没有保持适当干燥会造成仔猪下痢,潮湿的地面相当于温度下降6-9℃。

(2)贼风侵入。9m/s的贼风,相当于空气温度下降4℃。

(3)气候骤然变化。昼夜温差相差10℃以上,一般要求仔猪的床面温差不能超过1℃,分娩舍温差不能超过2℃。

(4)仔猪补铁与保健。仔猪出生后处理不当,弱小仔猪需要特别的照顾,却被忽视,当发生下痢时,注射铁剂会降低其免疫力。

(5)卫生消毒:分娩舍未做优进全出,没有保持清洗消毒干燥。

2仔猪腹泻流行特点

本类病主要发生于寒冷潮湿的季节,也有的场一年四季均在发生,或者是反复发作,表现为在采取多种措施后病情突然稳定下来,然后大约8周后又再次发生,仔猪大量死亡,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发病严重的猪场里仔猪数量比母猪数量还要少。

3仔猪腹泻临床症状

从体温、粪便形态进行诊断 

1、体温39℃以下、不发热的,呈糊样腹泻的,多数为细菌性腹泻。   

2、体温39℃以上、发热的,严重时个别呕吐,呈水样腹泻、并且消瘦较快,有传染性的腹泻,多数为病毒性腹泻。   

3、精神和吃食正常,排出黄白色未消化饲料渣样稀便,即营养性腹泻或肠蠕动紊乱。

4、仔猪出生采初乳或出生2-3天即腹泻,治疗无效或极易反弹的顽固性黄白痢,即母源性腹泻。   

5、仔猪出生1日龄正常,2-3日龄开始腹泻,呈传染性,身软如泥,体温36℃~37℃降低,治疗无效,多数为伪狂犬感染所致。   

6、2-4月龄仔猪腹泻,皮肤泛红,发热40℃以上,排便恶臭,呈绿色或草绿色,严重者带有小气泡,极为可能是仔猪副伤寒。   

7、30-60斤体重保育猪,排血色、西红柿样或乌褐色稀便,多数为痢疾。   

8、体温40℃以上,传染较快、常一窝发病,严重时个别呕吐的,呈水样腹泻、并且消瘦较快,眼睑糜烂、有明显眼屎,死后全身发绀,很有可能是温和型猪瘟感染。   

从腹泻的发生率,死亡率,病程进行诊断   

发病率:

1、高发生率:大肠杆菌,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球虫;

2、低发生率:沙门氏菌,梭菌;

3、发生率不定:营养性下痢,环境因素。

死亡率:

1、仔猪高死亡率:传染性胃肠炎,梭菌肠炎,早发性大肠杆菌;

2、低死亡率:营养性下痢,球虫,轮状病毒,迟发性大肠杆菌;

3、死亡率不定:沙门氏菌,环境因素。

病程:

1、病程长:营养性下痢,球虫,轮状病毒,迟发性大肠杆菌,营养因素;

2、病程短:传染性胃肠炎,梭菌肠炎,早发性大肠杆菌;

3、病程不定:沙门氏菌。

从症状大致快速判断腹泻类型:   

1、颜色:黄色--细菌性腹泻,霉菌毒素慢性中毒,灰色--沙门氏菌引起,保温不好引起感冒性腹泻,黑色---病毒性腹泻;   

2、pH值:酸性--病毒性腹泻,碱性--细菌性腹泻;   

3、腹泻状态:喷射状--病毒性腹泻,顺流状--细菌性腹泻,水样--水质,盐份偏高 ; 

4、气味:醒臭--细菌性腹泻,烂苹果臭--病毒性腹泻。

4综合防控策略

本类病目前还没有特异性方案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只能采取综合防控策略,多管齐下,以求减少损失。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同样的方案在一些场可以有效控制本病,而用到其它场又可能没有任何效果,这样的不可复制性让猪场生产管理者千头万绪,不知如何入手。其实简单归纳起来所有方案可以分成三类,一是用于母猪的方案,二是用于仔猪的方案,三是用于环境管理控制的方案。

1.用于母猪的方案

(1)针对病毒性腹泻:选择疫苗免疫:选择与当前流行毒株同源性高的灭活疫苗,制定完善的免疫程序,再加上良好的饲养管理制度是可以取得相对满意效果的。因此控制仔猪流行性腹泻的推荐免疫程序为:使用与流行毒株同源性高的灭活苗在9月份,10月份对母猪群(包括后备母猪)进行两次普免,以后在产前30-40天、15-20天各免疫一次;实际生产证明这样的免疫程序可大大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生率。免疫后定期进行抗体检测,以评估防控效果,并及时作出调整。

(2)清除母猪隐性感染、免疫抑制及带毒:

增加抗病营养,提高奶水质量:从母猪怀孕到断奶期间,在饲料中添加1‰微生态制剂猪畅和1‰的霉菌毒素清除剂克霉博,可提高母猪免疫力,增强母猪体力,减少分娩死胎,缩短产程,防止便秘,减少母猪无乳。

当母猪产前产后出现便秘时:饲料中添加克霉博g、猪畅g、白糖g、盐10g,加温水调和,顿服2~3天解决。(严重时,可适当增加用量,或辅助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当母猪出现无乳时:微生态制剂抑菌肽PK,20g顿喂,连用一周。(严重时,可适当增加用量,或辅助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当仔猪发生病毒性腹泻时:微生态制剂科为健,每瓶拌料斤,自由采食,连用7--10天。(严重时,可适当增加用量,或辅助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3)秋冬季节适时做好母猪驱虫工作,每季度驱虫一次。

2.用于仔猪的方案:

(1)清除产房病原:①空栏清洗、消毒、干燥一周后方可转入健康的母猪;②母猪转产房做好清洗、消毒;③隔离的话,一定要将健康的母猪赶走;   

(2)强化管理,减少传播:提高产房栏舍温度到25℃以上;10日龄以上,可采取断奶,人工乳喂养;10日龄以下换好母猪代乳;   

(3)禁止喷雾带猪消毒,必须保持栏舍干燥:最好进行一次彻底的空栏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发病猪舍专人管理,工具严格消毒;   

(4)针对性治疗仔猪:

A.营养性及细菌性腹泻:①腹泻较轻时,克霉博25g、猪畅50g,温水调和灌服,2次治愈;②腹泻严重的:克霉博50g、猪畅g,温水调和灌服,2~3次治愈;或者益菌宝25~50g与0.9%盐水稀释口服,2~3次治愈;或者抑菌肽PK30~50g,温水调和灌服,2~3次治愈。(严重时,可适当增加用量,或辅助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B.病毒性腹泻:科为健5g/天/只,灌服,3次/天,连用5--7天。(严重时,可适当增加用量,或辅助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3.环境管理控制方案

任何疫苗或者药物都不可能完全替代良好的管理对猪群的影响,猪只日龄越小越是如此,任何疾病都是如此,这就要求更精细的进行一些细节管理。

(1)卫生:由于本病是通过感染发病猪群排泄物中的病原而进行传播的,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所以及时清理猪栏里的粪便,减少环境中的病原量尤为重要,尽早淘汰腹泻仔猪,及时清理猪栏中的粪便和生石灰吸湿干燥消毒,可以缩短发病时间,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2)温度:传统的冬季拉稀病时,只需要将舍内温度提高到20-25℃,一般1周左右就很快过去了。同样在处理本病时温度的控制也是重点,产仔舍内温度在23℃以上,而仔猪的温度要求(保温箱中)产后第一周34-35℃,第二周30-31℃,第三周26-27℃。

(3)湿度:湿度也是控制本病的关键,低温时最佳的降低湿度的方法是使用热风机。既能保温又能降低湿度,干燥是最好的消毒剂!

(4)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产房仔猪发生腹泻的时候只注重保温,没有控制好氨气浓度,没有注意空气质量,就老是治不好。提高舍温,合理控制氨气浓度,腹泻就好治了。

(5)分娩舍实施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产仔舍实行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分单元断奶移走全部母猪、仔猪后,进行彻底的冲洗、消毒、干燥,熏蒸,空栏,至少空栏7天后才能转入临产母猪待产。

(6)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杜绝无关生产人员进出:







































鍝鐧界櫆椋庢不鐤楁渶涓撲笟
鐧芥浼犳煋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isyw.org/cjwq/173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