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流行性腹泻以冬春季高发,流行范围广,各阶段猪群均易感,主要从肥猪群开始,再传染到保育舍、母猪群和产房,且尤以产房1-7天仔猪发病、死亡危险最大,粪—口是腹泻性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母乳也可能是相关病原的传播途径。
猪场流行性腹泻一旦发生很难控制,为了减少猪场因流行性腹泻带来的损失,小编整理了以下猪流行性腹泻防治措施,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帮助。
壹
临床表现
1.潜伏期一般为5—8天,人工感染潜伏期为8—24小时;
2.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水样腹泻,或者在腹泻之间有呕吐。呕吐多发生于吃食或吃奶后;
3.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一周龄内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后3—4天,呈现严重脱水而死亡,死亡率可达50%,最高的死亡率达%;
4.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
5.断奶猪、母猪常呈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性腹泻大约一周,并逐渐恢复正常。少数猪恢复后生长发育不良;
6.肥育猪在同圈饲养感染后都发生腹泻,一周后康复,死亡率1%--3%。成年猪症状较轻,有的仅表现呕吐,重者水样腹泻3—4天可自愈;
7.哺乳母猪常与仔猪一起发病,表现食欲不振,有的呕吐,体温升高1~2℃,泌乳减少或停止。一般3—7天恢复,极少发生死亡。
贰
剖解变化
剖解发病仔猪,病变主要集中在小肠,肠壁变薄,膨胀,弹性降低,充满液状内容物,呈半透明状或淡黄色液体,胃内充满黄白色凝乳块。1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中大猪,发病率高,死亡率低,腹泻持续1周后开始恢复正常。
叄
预治措施
仔猪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细菌性、寄生虫和营养性等众多因素都能导致仔猪腹泻,病毒性因素除PEDV外,还有TGEV、RV(轮状病毒)等。猪场发生本病后应遵循“尽早送检,防止误诊,及时防治,减少扩散”原则。因此,猪场发生腹泻后要及时送检,对症疗法,减少扩散。防治原则是“保肠净场——保护肠道黏膜、提高肠道抗病力、强化环境消毒、保持产房(保温箱内)干燥”。1.提高肠道抗病力(1)使用肠道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注射或口服抗生素和磺胺药,如庆大霉素、黄连素、恩诺沙星、氟派酸、SMZ、制菌磺等。(2)发病仔猪注射康复猪血清具有一定的作用(活猪贮存抗血清)。(3)急性流行时,病仔猪肠道返饲母猪促使尽快产生高水平母源抗体。但是返饲可能是把双刃剑。返饲同时也是散病毒的过程;如果返饲后母猪无反应,可能并不能提高母猪的免疫水平,反而使病毒在场内扩散进一步危害新出生的仔猪。因此,返饲需谨慎。(4)应用干扰素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减轻母猪排毒,降低仔猪死亡数,停止腹泻。2.保护肠道黏膜PED发病后主要表现是呕吐、腹泻,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因此发病猪群要及时给与补水和补盐,给大量的口服(或腹腔注射)补液盐,防止脱水,饮水添加奶粉保护肠道黏膜。饲料添加木炭粉(或口服夕碳银)。
3.保持产房(保温箱内)干燥(1)提高产房内温度。(2)麻袋填入仔猪保温箱内,湿后随时更换;及时消毒,减少环境病原。(3)仔猪保温箱内增设电热板,既能保持温度,又能促使保温箱内腹泻粪便快速干燥。4.强化环境消毒由于PEDV的免疫原性不强,激发的免疫保护力强度低、时间短,抗病能力有限。只有减少环境病原至免疫抗病力之下,才能达到预防发病的作用(冬季建议使用干粉消毒剂)。由于本次PED暴发所引起的仔猪死亡主要发生在5日龄以内仔猪,通过严格隔离病猪,及时清栏消毒,延缓疫病在同一产房内的扩散速度,尽可能使发病日龄延后至5-7日龄以后,可极大的减少死亡率。
赞赏